在建筑业开始向现代化经营模式的逐步转变过程中,法务管理工作显得举足轻重。我在三建做法务工作整整十年,从事过部门法务专员、合约专员、分公司副经理、集团合约管理部经理、法务管理部经理岗位,我见证了三建法务在风控管理的路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量级角色。那么三建的法务团队如何参与到企业、项目的生产经营中的呢?
浙江省三建建设前身浙江长城建设,隶属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系省属国有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创建于1978年1月,1988年设立法务管理机构,法务团队名称更迭从1988年的法律顾问室、2009年法务事务部、2013年合约管理部(管理法律事务)到2018年的法务管理部;人员从2人发展到现在的16人,并在不断持续壮大中。
过去建筑行业整体管控是呈粗放的模式,用“一脚踢”“以包代管”这种修饰词来形容过去的管控方式非常形象。浙江长城建设也不例外。现如今的浙江三建,从战略部署转变,整个集团的战略中有两个重点,一手抓经营重点工作,一手抓风控重点工作,经营和风控变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点工作,说明三建真正体会到了风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风控管理,首要找到风险点,其次是如何控制。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管理风险、用工风险、财务风险等等。今天我们探讨的是经营、管理风险。管理风险体现在诉讼案件上,如何控制这些风险就需要整个法务团队的智慧。诉讼案件是反映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的结果,被诉案件反映的是企业债务的不确定性,起诉案件反映的是应收账款的清收风险。因此,法务通过“以案为鉴”革旧的管理方式,创新的管理制度。用真实数据来反映法务管理的成绩:十年一个对比,2019年涉诉案件个数仅为2009年的16%;三年一个对比,2018年涉案个数同比2016年减少29%。三建法务对于法院生效法律文书有强制支付的权利,因此三建近几年无一例被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发生。我认为一个企业的风控管理在于领导的管理思路,领导对法务工作的支持有多大,法务的路就能走多远。
“治未病”是法务管理的终极目标。所谓:“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三建的法务管理虽然有些许成绩,但目前还在治已病和治欲病的中间阶段,只有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的全过程管控,建立制度、落地实施、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最终才能实现治未病的目标。
通过对近三年涉诉案件进行数据分析,存在几类现象,1.房产类项目涉诉案件较高;2.建设单位为民营企业的涉诉案件较高;3.涉诉案件的项目多半出现了问题,即亏损。通过这组分析,我们发现项目源头管控是风控的首要环节。主要体现在建设单位资信差、项目垫资量大、结算付款条件差、项目性质单一。一是建设单位在项目施工中期迟延付款,怠于签证;施工后期怠于结算,外部审定完了还要内部一审、二审、甚至三审,层层剥皮,最终还是拒绝付款。二是过去都是风险承包制模式下对责任人准入关口把控不严,责任人的经济实力差、项目管理混乱、结算无力推进、无力支付欠付的人材机款项引发涉诉案件。
鉴于上述问题,三建法务部的“三审查”的职能应运而生。法务部必须参与对每一个项目的发包方进行综合评价,从资信、以往业绩、股权结构、财务报表、涉诉案件纠纷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出具评审意见;法务部必须参与对项目合法性进行审查,审查土地证、规划许可、招标文件条款等,出具评审意见;法务部必须对项目责任人进行评审,包括银行流水、固定资产、婚姻关系、涉诉案件以及信贷方面进行综合审查,出具评审意见。这是从经营源头参与风险控制。
通过对近三年被诉案件案由占比分析,可以看出解决内部管控问题才是解决诉讼纠纷的有效途径。
我相信做的大、优、强的施工企业一定是既重安全生产,又重合约成本管理,而加强对合约的履约管理即是我们内控管理的关键之一。三建法务部在加强合同履约管理方面有如下措施:
1.首先建立示范文本合同制度。三建的示范文本由法务部起草,自2013年起的第一版示范文本合同至今,每年都根据法律法规、行业变革有或大或小的修订,范本涉及分包、内包、材料买卖、机械租赁、周转物资、劳务班组及EPC模式的相关合同。由此,自2013年后三建再无借贷纠纷的被诉案件,很少出现因认定为表见代理导致败诉的案件纠纷。
2.其次加强合同履约管理。三建集团的所有合同都由总部签订盖印,下属分公司、项目部无权签订任何合同,且全部走项目管理网上审批流程,非示范文本没有充分理由的不得盖印。建立动态履约报表,成本、合约、物资三表合一的多条线联动管理。成本管控的好,外欠自然明了,支付安排妥当,自然少了诉讼纠纷。
3.项目管理中不容忽略的几类风险。印章管理、资料管理、劳务用工管理以及维保管理。
不能离开业务谈法律。法务工作者的底色是法律知识,跟随企业的转型而转型,行业变更,法律的更新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新知识,将所学与实践结合,最终运用到实践中转化为成果。三建的EPC、PPP模式占比较高, EPC项下合同审查、签订最为考验法务团队的能力,如设计风险、造价的法律风险、不可预见的法律风险、分包法律风险、设计施工的融合及连带风险责任等。PPP模式项下要研究交付后的运维风险,如何规避非自身原因造成的运维成本,如何利用法律手段索赔等等。传统施工总承包模式更要深入分公司、深入项目去,用眼睛看、用心去思、用智慧分析,善于从项目基层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三建法务定期是一季度一次项目大检查,查的范围很广,包括项目合同交底、合同管理、送货小票、结算单、对账单、用印管理、签证管理及根据合同审查违约情形,最后再针对每一项问题出具整改书,要求项目整改。不定期的就是针对某一现象进行项目走访调研,如劳务班组类问题,会出具专项法律意见书。
确保债权的优良性。诉讼的另一个源头在于项目资金缺口问题,面对建设单位除了履行施工义务外,更应尽早做好应收尽收工作。今年三建的清欠工作也归口在了法务管理部,是双职能部门,如何有效利用法律手段确保应收账款债权的优良性是法务部要研究的课题,换句话说,我的应收账款如果是个不良的普通债权想通过资产化方式处置都没人要。因此,法务捡起了管理中其他条线遗漏的节点工作,建立了一个体系,设定了预警节点,根据合同内容设置风险事项,定期反馈处置方式,对风险进行闭环处理。如项目经理到岗责任、进度工期节点、签证索赔情况、应收款时间、金额,将所有的权利、义务转化为风险提示节点工作,再进行定期回访、检查、整改、落实到证据上,最后及时行使权利确保建工优先权。面对责任人,制定合法合规的经济追责措施,三建近两年追责工作有了些许经验和成效,法务部也在不断结合法律法规提出内部管控建议。
法务管理部是风控体系的重要部门,但却不是唯一的部门。风险管控从经营源头、生产过程、招采管理、成本管控再到资金管控是一条龙的管控,法务好比龙骨,贯穿整条龙身中。我认为法务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一个核心理念,即“养生”要比“治疗”重要。一个人健康的时候感觉不到健康的重要,生病后才感到健康的可贵。企业也一样,没有危机的时候感觉风控管理太务虚,最高院民一庭会议纪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民事审判工作中的若干具体问题》“建设工程行业的利润率一般在3%左右,建筑业是微利行业的。”对于我们而言,风险造成的损失可能远远超过了微薄的利润。因此,风控远比打官司重要,防患于未然才是最经济、最高效的经营理念,这也是我认为的法务工作的最基本价值所在。有些人在选择法务和律师的道路上纠结,在我看来,法务要比律师高明。法务主要使命是风险控制,预防和减少诉讼案件,不是疲于应诉。风控管理和诉讼案件相比,在面对的对象不清楚、目标不明确、程序不法定、结果不可预期,工作难度自然要高得多。外聘律师在诉讼领域、专业化程度上较我们高,但优秀的法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定比律师还要高。
(作者为浙江省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法务管理部总经理)
编者按:由本报及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江西省建筑业协会、福建省建筑业协会、安徽省建筑业协会、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作举办的第四届建筑企业法务工作经验交流会10月25日在苏州成功召开。会议围绕“合规性语境下的建筑企业风控管理”主题,邀请了十多家企业和个人做了精彩的交流发言。从本期起我们挑选若干家企业和个人的书面发言稿,分次刊出,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