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业界·资讯

企业要走出去,标准首先要国际化

“标准国际化研究工作委员会”在杭州成立并举办主题论坛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与国际接轨,促进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助力“一带一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走出去,10月24日,借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协会成立40周年纪念活动在杭州举办之际,协会“标准国际化研究工作委员会”举行了成立仪式并主办了“新时代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走向”论坛,标准协会副理事长王国华到场致辞,来自相关企业的100余位专家共同探讨中国标准国际化的相关议题。

24日的成立大会推荐产生了第一届委员会工作班子,通过了工作规则、工作计划和任务,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日当选主任委员。工作委员会依托单位中国中元总经理刘小虎介绍了国际化委员会成立的重要意义和未来的工作方向。张日对委员会和各会员单位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共同努力推动标准国际化工作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25日,由新成立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国际化委员会主办、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承办的“新时代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走向”论坛举行,来自全国建设、机械、化工、环境、交通、铁路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标准国际化委员会委员单位、国内知名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新闻媒体的代表近百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就新时代下标准国际化未来的发展,开展深层次探讨和交流。

论坛由标准国际化委员会秘书长马杰主持,标准国际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元副总经理张日致辞并揭开了论坛的序幕。来自业界的10位专家学者为论坛做了学术报告。各位嘉宾聚焦标准国际化工作未来走向,结合自身参与标准国际化的实际经历和体会,梳理和总结了国际标准和中国标准国际化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进展。

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张炜做了题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建设环境研究与标准化》的学术报告。他从岩土勘察专业角度,分析了实际应用中非洲、拉美等特殊岩土和中国标准差异,并以此列举了中国标准化的集中途径,通过中外标准互译对比研究,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的编制,实现标准国际化的目标。

作为中国援外工程的带头人,张日做了题为《中国设计和标准“走出去”》的学术报告,给大家分享了中国中元的海外工程标准国际化的具体经历和经验教训,指出我国建设行业设计和标准仍处于发展中水平、不具备先进性和“走出去”过程中机械照搬中国规范和标准等问题,提出了在合理使用中国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突出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对英标(BS)、欧标(EN)、美标(ACI)等先进标准深入学习,积极开展对比评估,缩小中国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的技术差距等解决思路。

宁波诺丁汉大学建筑学院院长、英国诺丁汉大学可持续技术中心主任艾历·切希,做了题为《生态标准在中国:创新前三个发展阶段的故事》学术报告,他介绍了生态标准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国际化角度来审视中国的标准创新和应用,给大家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我们未来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原安全副总监李森在题为《新时代下构建和实施石油化工建设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对接平台》的报告中,介绍了中国寰球在建设石油化工建设标准体系所做的研究和成果,特别是与国际标准对接、转化、贯通、融合的历程和体会,对标准化体系构建提出了做好顶层设计、规则导向的建议,加强管理对接的展望。

广东省人工环境标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注册专家丁力行教授介绍了“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的国际化模式”,着重介绍了标准体系和工程技术标准的关系,分析了我国标准体系与西方标准体系的差异,探讨了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的国际化发展模式。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余立佐董事以港珠澳大桥为例谈标准与国际化对接,分享了港珠澳大桥建设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通过改进填海措施、箱梁预制、道桥导向等各种技术手段,妥善处理珠港澳三地的技术、环保、交通等各类标准差异,互相借鉴,优势互补,最终实现无缝对接,保障项目的成功。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汪浩介绍了自己对中国标准的国际应用研究与探索,介绍了中国标准在国际市场的应用情况、中国标准院围绕标准化开展国际业务的探索和成果,包括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互检互认等及由其牵头的“标准国际化政策研究”项目的情况和进展。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祥作了《我国混凝土标准在非洲工程实施中的问题与思考》的学术报告,以蒙内铁路建设中混凝土材料所遇到的问题为例,分析了原因,通过科学研究、大胆突破,采用当地丰富的火山灰和玄武岩机制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降低工期、成本,实现项目的成功。他还分析研究中国标准如何和国际环境接轨,提出通用标准国际化、优势标准国际化、标准弹性化等展望和建议。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刘华介绍了中国高速铁路标准的国际化实践,她说,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将国际铁路标准纳入中工高速铁路标准,包括各项技术标准、运行控制、检修、系统集成等领先优势,借鉴和吸收先进国外标准,求同存异,灵活妥善地处理中外标准差异性。中国在国际高铁标准制定工作中的主导彰显了中国制造的大国地位。

最后,北京筑信筑衡工程设计顾问公司董事长王宏海做了《设计咨询业务国际化发展的思考》学术报告。介绍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四个发展阶段,比较了工程造价双轨制,提出了造价是设计国际化的短板,提出通过全过程咨询、图材量价一体化、造价市场化等来促进设计服务国际化。

与会人员还就标准国际化工作未来发展方向与相关政策建议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对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起到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本报记者 李武英)

2019-11-04 李武英 “标准国际化研究工作委员会”在杭州成立并举办主题论坛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5380.html 1 3 企业要走出去,标准首先要国际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