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开化县的钱江源国家公园,是长三角唯一一个国家公园试点区。从去年开始,这个县投入近3亿元建设覆盖全县的垃圾收集体系,以实现统一的综合处置。11月9日,该县住建局负责人自豪地说:“我们开化一年决战,两年决胜,三年大变样,2019年底始,开化垃圾处理问题已走上全新的轨道。”
开化县城乡垃圾处理一直来实行“两条腿走路”的不同模式,日均120吨的城区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清运到县垃圾填埋场填埋,日均150吨左右的乡镇与农村垃圾分别由各乡镇简易填埋或焚烧。在大花园与开化钱江源国家公园试点的大背景下,开化县下定决心,要实现全县域垃圾县级统一处理,县长亲自担任组长牵头抓推进。
2017年始,开化县就谋划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在县工业园区杨村片区,总用地面积为131.23亩,项目采用PPP模式操作,整体项目打造成“静脉产业园区”,县域内生活垃圾、生物质、污泥、餐厨垃圾等其他固废处置统一在产业园区内处理,以形成集约和循环效应。项目分期实施,一期总投资1.96亿元,设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300吨/天、污泥干化处理能力20吨/天、餐厨垃圾处理能力10吨/天。一期项目于2018年6月动工,今年10月26日实现点火,11月下旬将正式烧垃圾。飞灰填埋投入千万元,建设标准化的飞灰库。
统一收集是统一处理的前提,开化县着手对全县域收集体系进行脱胎换骨式创新。编制《开化县城环卫专项规划》,2018年新建中转站25个,垃圾收集点500个,是县人代会表决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收运范围遍布全县15个乡镇(办事处)、255个行政村,投入7500万元,实现全覆盖。开化的做法是老城区、华埠镇、马金镇采用“户集、镇收、市场化转运、县处理”的模式,由属地环卫部门将垃圾收集至中转站,再由第三方运营公司从中转站运送。其他乡镇在保留现行农村垃圾保洁模式下,采用“户集、村收、市场化转运、县处理”的模式,由村保洁员将垃圾清运至各收集点,由第三方用新能源封闭可卸式垃圾车将垃圾送往中转站,中转站压缩后再次运送统一处理。工作专班有一个统计,去年和今年亲自抓综合处置的县领导,出动抓落实的频次达39次,县人大主任会议专题视察推动。县委书记跑省城对接工作,县长在现场督办设施建设,县城芹阳办、乡下池淮镇、村头镇,设施建设由公安保护性施工,声势是雷霆万钧。
开化县在垃圾革命上,始终把环保置于首位。餐厨垃圾实行独立收运,城区干湿分类车辆有4辆,市场化保洁公司定时定点统一上门收运。目前已有580家餐饮店纳入清运范围,日清运量干货在15吨以上。大件垃圾独立收集拆解,进行不同利用处置。城区与农村分出来不能烧的垃圾,从收集点开始,由政府购买服务,有毒有害的交环保,医疗的交卫生部门,不能烧的到建筑垃圾填埋场。在细节上,建筑外立面追求景观化,中转站的连体箱,渗滤液积存在箱体内,箱体全封闭,考虑箱体冲洗会出脏水,中转站建设时设计导流沟,把脏水引入污水池,用吸污车运走处理。
开化35万人,常年在外10万,但一年旅游人口超千万。立足这一特点,开化进行了接地气的制度创新。城区上,社区建垃圾兑换超市,收集有毒有害与酒瓶、陶瓷等不能烧的。6个社区统一建旧衣物回收箱,设50个点。示范小区、街道等,按浙江省垃圾分类要求,各社区统一建设。开化锅头烧柴火不多了,大件垃圾象家俱、木头,统一堆放收集点,政府提供服务清运,确保全县域不再受垃圾问题困扰。市民与农民都认可这一实事求是的做法,群众认可度很高。 (胡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