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营造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展望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集采中心主任 马国荣

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这与国家推行的“工程总承包”高度契合。所以,建筑业必须以创新带动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等融合,建立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这对建筑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对建筑业供应链的展望。

(一)要做到供应链管理,需要瞄准更高目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为建筑业供应链的发展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从目前来看,关键是建筑业企业如何进行内部改革,要以供应链管理的思维,做好顶层设计,整合相关业务,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全链条资源管理体系。从传统的采购管理转向供应链管理,打通供应链上下游,强化内部协调,不但要服务于生产需要,更要服务社会发展、业主需求。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这给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更清晰的思路。将来,建筑业的采购将深入前端,更加注重前期的采购规划和设计,信息化的发展会提升建筑业企业的采购优势,单独项目为主的采购将越来越少。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采购工作要实现从照单抓药式的“资源购买”模式向方案定制式的“资源整体组装”模式转变,实现采购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强化资源协调,推进协同建造。目前建筑业大多没有形成产业链间的协同效应,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仍是“按图施工”,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又未能充分了解业主实际需求、期望及潜在的期望,上下游脱节,使建造过程中不断设计变更,不仅增加了建造成本,而且造成了社会资源浪费。对此,强化内外部上下游各企业间的沟通合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可以促进各专业、全过程的人、财、物等资源的集成化管理,形成高效的协同化建造,实现业主的现实需求和期望及社会发展的潜在期望,为社会、业主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作为下游企业的施工单位,要进一步借助自身优势,深度融入建筑业改革的洪流中,强化对供应链上下游的协调,从需求、研发、设计到生产、使用,全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通过对需求和设计更深入的理解与贯彻,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机制。此外,通过对供应链上下游的渗透,建筑行业能够更高效率的引导供应商向节能、环保的趋势发展,从而更好的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三)众所周知,不同的区域、国家都有一些资源在区域乃至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建筑业企业要做好供应链管理,要强化企业的资源管控能力,加快构建“海内外一体化优质资源库”,掌握优势所在何地、能向何地输出、及输出的条件等,为企业实现资源全球配置提供支撑。能为业主在工程项目立项、规划及建设的时候,提供资源全球化配置的方案及建议。在项目实施时,能实现在采购成本最低的地方采购,在融资成本最低的地方融资,在人才最密集的地方研发。

强化海内外一体化,提升资源全球化配置能力成熟的供应链管理,要有很强的资源配置能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强化资源配置能力,企业层面能迅速聚集资源、协调资源、共享资源,并能影响供应链上游企业或行业,加快建成全球资源配置系统,促进建筑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拥抱“互联网+”,促进智慧工地发展。建筑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增强产业链协作。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建造新模式已经开始显现,建筑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逐渐开始形成。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建筑业的应用也在逐渐深入,有力地促进了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和国际化。

将来的建筑业资源配置,会全面实现线上进行,同时包括收货、结算、供方评价等都会实现信息化。采购将与工程管理实现互联互通。下阶段,还要在智能协作上下功夫,为基层实现采购全面线上管理提供更多的便利。要继续深入信息化应用,强化信息化管理工具的智能化转变,以信息化来穿透管理,依靠大数据来支撑、支持决策;要建立健全以成本为核心的数据报表体系,强化大数据分析功能,化繁为简,同时着力大数据分析结果在提质增效、供应链优化等方面的应用。

以智慧工地为发展方向,通过资源的在线配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在线验收、评价、结算、支付等数据积累,再通过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可有效支撑建筑业智慧化转型,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建造产业生态圈。

(五)培育产业工人,促进建筑工人有序流动。目前,已有500万工人进入建筑工人实名制平台。随着“平台”注册工人的增加,“平台”应用的不断深入、基础数据的不断积累,以及大数据的挖掘,建筑业企业、专业作业企业等,便可根据“平台”提供的数据有针对性地培育建筑工人,而建筑工人也可以依据“平台”提供的数据进行针对性学习和有序流动。可以预计,目前的劳务大包的形式将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农民工的称谓将会淘汰,建筑劳务用工方式将会彻底改变。

(六)运用供应链金融,实现多方互利共赢。建筑业的付款一直是个大问题,业主不能及时付款,总包单位也不付款给供应商,供应商压缩成本也容易造成货品质量下降,货品质量下降又将会产生更多的成本,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发展,有利于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推进供应链金融,可以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使供应链供应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更具活力,从而发挥供应链的增值作用,促成供应链的长期稳定、互惠共赢的合作关系。

(七)信用在供应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强调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信用在企业经营和社会生活中会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必须搭建建筑业的信用风险控制平台,探索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推进各类供应链平台有机对接,加强对信用评级、诚信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的披露和共享。按照分供方企业类型,多维度统计总体诚信情况,既做正向激励,也做警示。

我们深知,建筑业相比其他行业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仍有很多的路要走,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管理的逐步提升,信息化的进一步推动,总有一天,建筑业也能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供应链管理。

2019-11-14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集采中心主任 马国荣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5513.html 1 3 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展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