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翼 冉静超
近日,由中建钢构负责钢结构制造安装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1航站楼钢结构工程全面封顶。中建钢构“建证70年·迈向世界一流”主题宣讲宣传在项目封顶仪式现场举办,该项目员工代表深情讲述了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美丽蓉城坚定前行的奋斗故事。
站好最后一班岗
封顶仪式现场,一位与会记者疑惑地问项目经理杨盛斌:“嘉宾和工人师傅们都已经入座完毕了,现场怎么还空着一排座位呢?”杨盛斌解释说:“他们有特殊的任务,要站好自己的最后一班岗。”仪式最后合影留念环节,这排座位的“主人”才陆续出现,拍了一张“全家福”。看到他们的安全帽、反光背心,便立刻认出这是T1航站楼建设过程中无处不在的中建人。
旁人不知道的是,在封顶仪式之前的工作布置会上,项目全体管理人员主动补位化身安全员、文明施工员、道路疏导员、会场布置人员……一声声“没问题!”“交给我,请放心!”保证了封顶这一关键时刻的完美呈现。项目采用的是液压整体提升技术,提升到位后,该区域的拼装措施材料清理以及场地积水、垃圾清扫等工作量非常大。全体管理人员穿着雨鞋、手持扫把,与工人师傅们一起清扫现场,各部门分工明确:设备部协调设备单位进行大件及废旧物资吊运下楼面;材料部带头进行可循环使用物资收集、归类,节约成本;安全部门仔细排查现场拆除、清理过程所有安全隐患,电源线路及时断电、临边洞口做好防护检查……整个过程波澜不惊又有条不紊。各工程参建单位也由衷地点赞中建项目团队的执行力:“一天之差,这完全就是两个地方。”
“大家伙”提升依靠精细活
T1航站楼的屋面网架整体提升远远超过了常规吊装的规格。虽然中建钢构有很多大体量提升的经典案例,如:重庆来福士广场景观天桥整体提升、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屋面整体提升等,但胸有成竹也不能掉以轻心,超大构件整体提升是一个精细活,需要的是超常的耐心和细心。第一片网架提升前,项目部足足开会讨论了6个小时,逐项认真梳理每一个流程节点,对每个细节进行可行性及不可预见性备案分析。
项目技术团队有很多工作要做:提升实施前,运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对网架提升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以保证网架提升工艺可行性,并对提升架的稳定性、关键节点焊缝、液压系统和钢绞线等重点部位逐一反复检查,确保提升过程安全可靠。提升过程中,在预先选定的停置点采用中控电脑调节和全站仪实时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对网架姿态随时进行微调,确保整个提升过程中钢网架的平稳。
第一片网架提升当日,施工现场各提升点报告提升工作准备完毕后,网架开始缓缓升起。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相互配合,紧盯着这个缓慢上升的“大家伙”,网架提升1厘米,再到2厘米……直到25厘米,第一阶段吊装结束。现场工作人员马上进行位置校正、参数核对。在距离提升标高还有 30厘米时,现场各点位进行数据汇报时发现,9号点位超高2厘米,于是管理人员立刻进行复核并暂停提升,寻找原因、检查设备。最后短短的30厘米,倾注了1个多小时的心血。4个小时的紧张操作,多次位置矫正、参数核对后,第一片网架终于成功就位、锁住。
T1航站楼屋面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此类型的大型顶升提升,一共进行了21次,而每一次的提升都必须确保安全操作、精准到位。
当“国际范”遇到巴蜀风
神鸟比翼,蜀道不再难于上青天;锦城花开,芙蓉筑梦腾飞在此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计划建设的我国最大的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定位为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等级最高的航空港,将负责成都出港的全部国际航线,建成后,成都将成为中西部唯一一座、中国第三座拥有两座国际机场的城市,成为中国第四个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
成都新机场还有一大特色,便是“非常四川”,将底蕴深厚的巴蜀文化和鲜明的四川本土特色充分融入机场的建设和规划。南北两个航站区的造型,构思来源于金沙太阳神鸟传说。除此之外,机场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四川风土人情,营造机场八景。北航站区一共设计了8个庭院,都是取自于四川有代表性的风景,让乘客在候机时就能直接体验四川的风光和文化。从空中鸟瞰北航站区,左翼依次为武侯印象、普道青城、天府之韵、三星秘籍,右翼为蜀南竹海、九寨天堂、蜀山秀水、稻城缤纷,这些庭院被称为“机场八景”,每一景都将选取其中的代表性景观融入机场庭院。比如,武侯印象可能会选取武侯祠的红墙,蜀南竹海或将引入大片竹林。据介绍,融入这些美丽而富有地域性的设计,是为了让远道而来的朋友第一时间感受到蜀地的灵秀 ,四川文化的源远流长,成都生活的闲适自在,让机场成为四川魅力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