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上海虹桥商务区成立十周年之际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关于加快虹桥商务区建设,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实施方案》日前正式发布。《方案》决定将虹桥商务区在原有86.6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新增64.8平方公里,作为虹桥商务区的拓展区,统筹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和功能打造,预期到2025年,基本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方案》按照街镇整建制提升的原则,将长宁区新泾镇和程家桥街道(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闵行区华漕镇、嘉定区江桥镇、青浦区徐泾镇原未纳入虹桥商务区的部分共64.8平方公里,全部作为虹桥商务区的拓展区,进一步实现产业功能统筹、交通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标准统筹和政策管理统筹。“版图”经此调整后,“大虹桥”将“名副其实”,也将更加大有作为。
《方案》强调,坚持高起点规划引领,坚持高水平功能开发,坚持高质量融合发展。优化完善虹桥商务区单元规划,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虹桥商务区规划建设导则和公共设施事项执行标准,构建“多规合一”的虹桥商务区规划体系。注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土地使用性质、建筑总量和功能配比,提高开发强度,提升经济密度和显示度;统筹生态空间、公共服务、综合交通、智慧城市等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营造宜商宜业宜居的商务生态。
为将虹桥商务区建设成为一流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方案》提出,做优做强特色园区和特色楼宇。支持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等国家级园区开发建设和能级提升。加快推进虹桥长三角科创企业中心、虹桥品牌(商标)创新创业中心、西虹桥北斗导航产业创新基地以及虹桥国际企业创新中心、国际文创电竞中心等一批园区建设,做优做强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园和国际企业总部园。实施“一地一策、一楼一案”聚商,打造贸易、科技、文化创新园区和特色楼宇。
为营造国际一流的商务生态环境,《方案》要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低碳发展商务区,拓展低碳能效平台、复合慢行交通体系建设以及分布式能源应用,推进区域节能低碳发展。发挥吴淞江景观优势,打造生态景观和文化休闲走廊,推进水生态系统和亲水景观功能体系建设,创新嘉闵高架生态走廊建设方式,优化外环绿带公园建设,全面提升核心区主题绿地公园品质,提高绿化建设管养标准。同时,建设协同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提升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功能,优化拓展虹桥国际机场国际航运服务功能。推动长三角城际铁路规划建设,推动形成虹桥商务区与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交通圈。持续完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交通联系,优化完善南北向公共交通布局,加快虹桥商务区地面道路与市域交通体系的快(高)速路网体系衔接。持续推动跨区对接道路建设,完善交通微循环、慢行交通网络、静态交通体系,促进道路交通系统供需平衡,对重点地区停车需求实施动静结合的有效管理模式。推动虹桥商务区轨道交通布局优化,开展相关轨道交通延伸方案研究。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