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特别报道

写意中国 “智”赢天下

——驰骋于“一带一路”的中冶冶金大物流技术装备

□方 刚

在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征程中,中冶集团制造板块有一股细流异军突起,在国际冶金大物流技术装备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它既是国企转型成功典范,也是中国民族品牌发展的大写意。它就是中冶宝钢旗下的“中冶重机”品牌无轨化冶金大物流技术装备制造。自20世纪九十年代通过科技创新、转型发展从星罗棋布的修理厂中脱颖而出,成长为独树一帜的国内外知名品牌。中冶宝钢以智慧为笔,以汗水为墨,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在“一带一路”上绘就“中冶重机”品牌发展的绚丽画卷。

创新泼墨冶金装备大写意

20世纪九十年代,改革春风涤荡国企,淘汰落后产能引发产业大调整,“中冶重机”品牌成为激烈竞争中创新发展的一抹新绿。坚韧不拔砥砺前行,背靠中冶集团贴合主业,发展冶金装备制造前途注定光明。“中冶重机”由此走上研发冶金装备制造之路,完成向“无轨化冶金大物流技术装备制造”转型发展的泼墨大写意。

35T整体式抱罐车为最早研发并在宝钢投入使用的冶金专业运输装备。2003年从宝钢到浦钢,35T抱罐车满载中冶宝钢的期待成功地走出宝钢大院驶向国内冶金市场,并引起国资委的关注,同时为中冶宝钢装备制造发展的未来泼下浓墨重彩。抱罐车是现代冶金渣处理工艺中重要的技术装备,具有抱罐、背罐、翻罐、卸罐、倒渣等功能,与渣灌配套使用,承担高炉红渣的驳运工作。该产品20世纪以来一直靠从工业发达国家进口,中冶宝钢在维修和使用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产品。2008年成功注册“中冶重机”商标,2009年,成功研制出100吨铰接式抱罐车并销往鞍山钢铁。从35吨到100吨,不仅是载重吨位的跨越也是技术高峰的攀登;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创新发展之路,是中冶宝钢的品牌之路。

产品在销往国内各大钢厂的同时,国外市场也在艰难的跋涉。跨越国境线的漫漫长路最终在中冶宝钢市场营销的脚下天堑变通途。中冶宝钢以环保型焊接式渣灌替代传统落后、污染环境的铸造型渣罐,以其绿色环保、生命周期长、强度高、可塑性强、可修复性高、综合性价比高等优点广受市场青睐,特别适用于铜渣缓冷工艺。2014年,以“中冶重机”品牌抱罐车+焊接渣罐组合成功销往菲律宾PASAR铜业,以核心技术产品“组合拳”敲开海外市场的大门。该次出口BGC-70B铰接式抱罐车创新了应急动力转向、双管路防爆、起放罐缓冲、锁销支腿到位指示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冶重机”品牌从此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在这个更高的起点上,全球化发展的脉络更加清晰。

以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铸造品牌,“中冶重机”品牌无轨化冶金大物流技术装备日益系列化,形成铰接式系列抱罐车、平板式系列铁水车、环保型系列焊接渣罐等核心技术产品,并逐步踏上进军海外市场的漫漫征途。

奋斗铺设中冶制造新底色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冶宝钢带着习总书记的期待和祝福,一路走来披荆斩棘,始终将市场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冶金大物流装备制造经过近二十年的艰苦奋斗与探索创新,练就了中冶宝钢适应市场并迅速反应的敏锐直觉。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中国制造的海外市场播撒了红色畅想。中冶宝钢传承红色基因,搭乘政策之舟,扬帆“一带一路”,用鲜亮的“中国红”铺设中冶制造新底色。

中冶宝钢以“党建+”工作模式引领企业发展,塑造“中冶重机”国际品牌。公司党委“插上管理的翅膀,拧紧责任的螺栓”对标登高,带领员工砥砺前行。“中冶重机”曾连续16年荣获八届上海市“文明单位”;多次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劳动奖状”“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特种车辆制造班组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先进班组、“上海市劳模集体”、中国五矿“百强班组”等荣誉称号。

回顾中冶宝钢装备制造的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2009年准备在冶金大物流领域大展拳脚之际,迎面而来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进而导致钢铁寒流,给冶金大物流装备制造致命一击。市场风云突变,反而激发中冶宝钢装备制造奋斗的决心,就地转型,向有色冶炼企业跨界重生。“中冶重机”经历各种考验,创造不可能完成的“奇迹”,攻克极端天气下产品运转的技术难题,突破极寒环境下使用的高强板焊接技术;坚持以“5+X”工作法、技术“双卡双待”、质量“三检制”轻松驾驭成倍增加的制作难度,坦然面对业主对质量和进度的严格检验。

中冶宝钢时刻牢记“国产装备走出去”的国家号召,为将中国制造和中国企业在世界冶金行业的舞台上抢占一席之地勇往直前,在开拓中砥砺奋进,在奋进中实现腾飞,为打造“国际一流”无轨化冶金技术装备贡献智慧、挥洒汗水。以核心技术产品沿着“一带一路”采撷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等东南亚经济带的市场明珠,以及非洲刚果(金)等市场黑珍珠,基本实现了主营业务全覆盖。

智造描绘高端产品工笔画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制造逐渐主导中国制造产业,中冶宝钢在市场经济中,依托耿会良冶金特种机械创新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夯实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组建了以一个总工、三个专家为核心,多个机电液工程师为一体的全新劳模创新工作室。企业从制造向“智造”发展,产品研发也向高端延伸。应用三维建模、有限元分析、远程智能等多项触及行业高端的新技术,形成一系列“中冶重机”品牌特色的核心技术,绘就企业“智慧制造”的工笔画。

2017年,中冶宝钢萃取多年无轨化冶金装备制造技术精华,攻克大吨位集中载荷、多轴线液压机械同步转向、液压悬挂高度可靠、整车遥控全覆盖以及整车系统多重保障等多项技术难题,研制出亚洲最大吨位的无轨化运输设备PBC-380T铁水运输车。整备质量500吨,装载质量380吨,集动力强劲、结构优化、高集成、承载大、运行平稳、安全可靠于一身为国内首次研发,技术处于亚洲第一、世界领先水平。能在1600摄氏度液态高温环境下,实现铁水由高炉至转炉之间的转驳运输,满足“一罐到底”的冶炼工艺。无轨化设计应用减少了钢厂建设的前期投入,灵活机动操作方便,节约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自带绿色环保概念。亚洲巨无霸的横空出世极大地提振了“中冶重机”品牌效应,2018年山钢集团续订九台380吨铁水车,铁水车产品也沿着“一带一路”销往印度TATA集团,成为铁水车出口项目的第一单。

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为依托,进行PBC系列铁水车、BGC系列抱罐车等冶金大物流设备新技术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研究,提升“中冶重机”品牌市场竞争力。随着技术升级,产品的性能稳定、质量可靠、服务周到,以及前期产品在张家港浦项钢铁的良好口碑,铰接式抱罐车于2019年成功销往韩国。这是“中冶重机”品牌发展历程中一次质的飞跃。战胜国际知名品牌和韩国本土品牌成功打进韩国冶金市场,彰显“中国制造”的大国风范,成为中冶宝钢产品首次进军工业发达国家的里程碑。

海外市场开拓从“借船出海”到“自主出海”,营销队伍也从“水手”成长为“船长”。“中冶重机”产品从东南亚的破冰之旅,到远销南洋,登陆非洲,跋涉美洲,海外市场取得长足的发展。近年来,“中冶重机”品牌无轨化冶金大物流技术装备等核心技术产品沿着“一带一路”风生水起,为涉外产品的研制与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参考经验。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企业只有紧跟时代,才能生存发展。中冶宝钢以敢为人先的气魄研制出亚洲巨无霸;以绿色环保的理念打造环保焊接渣罐;以坚韧不拔的信念跋涉“一带一路”;以高端技术水平进军发达国家;以“品牌+研发”的经营理念征战五湖四海。菲律宾PASAR铜业的五年合作两度签约,印度尼西亚一年内两次续约,近年非洲市场的不断续单,以及力拓集团、挪威铝槽等海外合作伙伴十多年的长期合作,不仅是市场对产品的认可,更是大浪淘沙后市场对品牌的沉淀。

中国从世界制造大国发展成为制造强国,“中冶重机”品牌的发展只是万千国有企业在改革洪流中的沧海一粟。在中冶集团的领导下砥砺奋进,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紧跟时代逐浪潮,从最初的低端修造发展成为今天具有品牌影响力的高端“智造”;通过科技研发、创新发展,沿着“一带一路”将“中冶制造”的工笔画描绘得越来越清晰。

2019-11-21 ——驰骋于“一带一路”的中冶冶金大物流技术装备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5610.html 1 3 写意中国 “智”赢天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