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城市如何更新

用“绣花功夫”让老区换新颜

过去的30年,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随之而来的,是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日趋紧张。伴随着城市的衰老,城市更新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热点话题。当前各地对城市更新都高度重视,纷纷积极加快推进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各地加快步伐

11月21日,广东省东莞市举行《关于进一步鼓励城市更新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若干政策》(下称《若干政策》)发布会,推出18条新政策,通过“减负、扩面、提速”,对现行城市更新政策进一步优化,降低改造成本,提高改造效率。

作为“世界工厂”,东莞有大片厂房需要加以提升。为了鼓励“工改工”,新政策对75亩以上的连片“工改工”项目给予专项补助:自项目首期工程竣工验收后五年内,入驻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或经市工信部门核定的工业企业,其缴交的税收市留成部分,其中增值税(市、镇留成25%)及企业所得税(市、镇留成20%)将全额补助给开发主体。

日前,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2019年广州市全面改造项目影像资料制作项目公开招标公告》和《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更新项目现场监督巡查工作(2019~2020年度)公开招标公告》。招标内容显示,截至7月底,广州11个行政区已批未完工项目251个,包括旧村改造、旧厂改造及旧城改造(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除外)三类。

城市更新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11月20日,“中国城市更新(长三角)峰会暨全联房地产商会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分会2019年会”举办。峰会旨在探索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大更新”策略,总结、提升、推广城市更新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深化全产业链合作交流。

此间的一大背景是,在我国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以后,城市更新尤其是中心城区、老城区的更新对中心城市的发展日益重要。城市经济发展与空间利用对城市功能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11月21日至22日,2019中国城市更新论坛举行。中国城市更新论坛主席苏鑫表示,城市更新本质是城市原来空间里的内容不能满足消费、产业升级的需求。现在需要新的产业进来,新的消费升级进来。而要满足新的产业和消费,就必须要对原有的空间进行改造。

转型升级:老城区很重要

过去,不少中心大城市把重点放在发展新城区、放在城市的增量扩张,老城区面临着日趋衰落的局面。老城区集中浓缩了多年积淀的城市人文精华,但随着城市扁平化、产业外迁,年轻人逃离,老城日趋空心化,主动或被动地面临“衰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抹平了城市间的各具特色的文化印记。

不过,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已进入了新阶段,城市增量空间约束不断趋紧。当前大城市土地稀缺,向存量土地要新的空间,盘活现有土地存量、提高存量土地利用率十分重要。过去的旧城改造往往是大拆大建式的,以拆为主,现在做城市更新,意味着告别简单的拆建,转向在保留原有城市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更新,焕发新的活力。

在城市没有太多增量空间情况下,就得靠存量的提升。很多地方原来是粗放式发展,没有精细化,满足不了新产业的需求,现如今就需要改造好老城区,增加新的内容。

如何改造:“微更新”让老区换新颜

过去的大拆大建给城市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伤害,所以今天很多城市的更新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微更新”的方式,即在保持城市肌理的基础上,对已有城市空间进行小范围、小规模的局部改造,从而实现空间活化与地方振兴的目的。

这些年来,广州用“绣花功夫”推动老城区微改造,取得显著效果。以广州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该街区以“东山小洋楼”著称,拥有广州现存规模最大的、中西结合、低层院落式近代民居建筑群。近几年来,该地年久失修的历史建筑被精心设计和改造,成为展示岭南文化风貌的重要记忆场所。这些建筑大多保留着原有的铁窗花、古瓷器和花地砖,注重实用价值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将历史和原貌呈现在人们眼前。焕发出新活力的老建筑承载着两个时代的建筑文化之美,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慕名而来。整个街区焕然一新,当地的岭南文化也得以延续。

2019-11-28 城市如何更新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5667.html 1 3 用“绣花功夫”让老区换新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