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A0820191202C版:

2019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东南大学举办

11月16日-17日,2019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东南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东南大学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承办。会议议程包括全体大会,以及4个主题论坛、3个青年论坛、2个圆桌论坛和1个特别论坛等平行论坛。

来自埃及、巴勒斯坦、老挝、埃塞俄比亚、喀麦隆、纳米比亚、比利时、日本、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经合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的专家在会上做报告并参与研讨,共同探讨全球和中国城市创新发展、中国开发区转型和“一带一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国国际合作园区发展与规划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与矛盾、机遇与挑战、思路与对策等。

11月16日上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主持全体大会开幕式及第一部分的特邀报告。

石楠指出,开发区作为一种政策区,是改革开放很重要的一个空间承载地,同时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最为活跃、最重要的城市空间。在新时代,开发区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一方面,全球化的同时,出现了另外一种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多元化等这些倾向,以吸引外资为主要手段的方式目前面临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土地、劳动力等要素驱动本身的红利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释放,如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需要我们转型发展,在更大的国际平台上思考发展模式,与国际同行们共同研究、分享经验和教训,共同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中国南南工业合作中心主任郭力从“多边合作”“工业园区的绿色化转型”“城市创新发展”这三个方面介绍国际多边合作促进工业园区的绿色化转型发展和城市创新发展。

他说,尽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何对待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和不断转型升级却是摆在它们面前一道相同的课题。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尽管出现了一些反全球化和单边主义的现象,但是通过国际合作,特别是通过联合国机构等多边发展机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配合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南南工业合作中心过去几年来执行了两期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国际技术合作项目,制订了联合国工发组织绿色丝绸之路项目“绿色工业园区建设指导原则”和“绿色工业园区验证规范”,并在国内外进行推广和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工作成果为进一步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尤其是一些城市的工业园区传播绿色、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奠定了基础,并为更多中外其他的工业园区实现绿色增长提供了宝贵的参照标准和依据。

埃及开罗大学工程学院教授莫森通过丰富的案例,从全球视角介绍了在全球城镇化过程中城市面临的挑战,并介绍了全球城市和中国城市的创新性排名,同时分享展示了一些项目案例和研究成果。

莫森指出,通过查看全球地图可以发现,城市消耗了70%的能源,排放了67%的二氧化碳,消耗了75%的自然资源,如何利用开放性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确实是很大的难题。同时,城市也带来了80%的GDP。莫森说,我们需要良好的经济增长,同时我们也要更好地节约使用资源。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必须要靠创新驱动,要有新的发展方式。最后,莫森教授介绍了荷兰鹿特丹和埃及的两个开放型创新策略的案例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田莉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增长模式转型”“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复兴”“外来人口的居住权益与住房排斥”“新自由主义导向的城市更新的社会经济影响”“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的路径探索”“改革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六个部分,剖析了外来人口居住权益视角下的城市转型发展。

田莉说,从城市更新迈向城市复兴,应以更为包容的视角来看待非正规空间;城中村作为外来人口非正规居所的角色逐步正规化,借助政府与市场力量进行局部渐进式更新,而非推土机式的改造,政府、市场、村集体、村民与外来人口形成多方合作的机制。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根本上就是转变土地财政依赖下地产开发导向的城市增长模式,构建一种政府、市场与农民集体合作,个体权利、集体利益与公众利益兼顾的包容性增长模式。城中村改造与租赁住房供应的联动,是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城市复兴的重要路径。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张泉主持第二部分的特邀报告。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沈迟从“发展的基础——正确定位三大产业关系”“发展的前提——基础设施先行”“中国特色的开发区模式”“开发区向何处去”等方面分享了中国经验的创新与思考。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展中心亚洲部主管田中兼介从“智慧城市的战略及其范围”“城市交通——交通堵塞”“城市里的环境危害”等方面展开阐述。

田中兼介在报告中评估和展示了每一个国家智慧城市的水平,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战略和重点,但它们都将面临一些共同的挑战,比如交通堵塞、环境问题等。田中兼介指出,交通堵塞的政策方案包括:基础设施和大众运输的扩张与升级;基于价格和不基于价格的车辆所有权和使用政策等。然后,田中兼介通过详细的数据和表格向大家展示了不同国家的环境严峻度指数,数据显示,在英国环境政策带来的影响较高,而亚洲国家相对低一些,从政策的角度来看还有待改善。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委会副秘书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兴平系统回顾了过去四十年中国产业空间发展的多尺度(全球,国家,省域,市场)演化特点,总结了中国产业空间规划的实践探索历程,梳理了中国产业空间研究的学术脉络。围绕新型全球化这一新时代背景,讨论了中国产业空间发展面临的新趋势和新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二十年的中国产业空间进行了展望与思考。 (城规)

2019-12-02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5745.html 1 3 2019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东南大学举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