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广告

百年铸就“建设铁军”金字招牌

上海建工基础集团专业领域迭创经典 稳步增长发展跃上“百亿能级”平台

□章华平 蔡佩莉 孙龙

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赴轨道交通14号线陆家嘴站调研

上海建工集团监事会主席周平赴温州七都大桥北汊桥项目调研

上海建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卞家骏赴龙耀路越江隧道续建项目调研

100年,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倏忽一瞬,但对于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来说,却是一条不平凡的漫长求索之路。100年来,我们一起携手并进,相融相生;我们一起倾注汗水,惜时有为;我们一起经历风雨,砥砺前行。我们的思考和实践,努力和奋进,都将浓墨重彩地书写在基础集团的发展历史上,永不褪色。树的茁壮在于根的深植。基础集团走过百年,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上海建工“三大文化基因”,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勇于传承创新、与时俱进,向建设“六个一流”的行业标杆企业奋力前行!

只有站在未来的视角看现在,才不会走错路,不会走歪路。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创新和创业,跟上时代迭代的速度。这是基础集团保有纯粹和执着,不偏离初心,追求极致价值观的体现。这更是国企的责任担当和“百年老店”的开阔胸怀。

登高瞭望,方知远山长;矢志不渝,更需再出发。基础集团行稳致远,建设国内一流专家型企业的共同愿景任重道远。未来和远方在召唤我们。再出发,是对使命的再认识。不管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在使命面前,我们将义无反顾,砥砺前行。

走过百年、继往开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的征程、新的实践、新的奋进正在展开,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基础集团基业长青!

基础集团近期捷报频传:承建的横卧上海黄浦江的“蛟龙”——周家嘴路大型越江隧道已顺利通车;龙耀路越江隧道续建工程南、北线盾构顺利穿越28幢老旧民房;江浦路大型越江隧道西线盾构正掘进穿越黄浦江底最深处,东线盾构机整装待发;总长2527米的新疆最大单体桥梁、首座混凝土斜拉索大桥可克达拉特大桥已顺利通车;临港新片区展翅欲飞的“海鸥状”拱门已成为这片助力上海再次腾飞的热土上的快速道路标志“门户”……这家在1993年因承担建设南浦大桥期间的突出贡献而被上海市政府首家特色命名为“建设铁军”的基础集团,迎来了建企百年庆典。

2019年,基础集团营业收入和新签合同额双双突破百亿元。12月7日,这家创造辉煌业绩的施工企业隆重举行“建设铁军·世纪闪耀”庆典活动。社会各界人士、广大干部职工代表以及为基础集团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新老劳模等共聚一堂,为“百年老店”庆祝生日。

基础集团的前身始建于1919年,专营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外商“康益洋行”;1953年5月收归国有,编入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建设局华东土建机具供应站;1954年成为国家建筑工程部机械施工基础工程处;1959年改名为国家建筑工程部基础工程公司;1970年,属地划归上海市建筑工程局(现称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定名为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2009年,改制为上海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改制为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现今,发展成为拥有近2200名员工,注册资金5亿元,形成了以桥梁、深基础、隧道、管道、水工等五大主要工程领域为支撑,拥有多项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及岩土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的现代施工企业。

五大专业领域迭创经典

基础集团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是一部值得细读的建设史书,是一曲激励后来人的建设交响乐章。作为中国基础施工企业的主力军,几代“建设铁军”在中国建筑史上书写了不可磨灭的篇章,创造了众多上海及全国“第一”。

在桥梁工程领域,基础集团早在康益洋行时期便参与杭州钱塘江大桥、津浦铁路黄河大桥等著名桥梁建设。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基础集团在全国各地建造了一系列大中型梁式桥、拱桥、钢构桥等类型的桥梁。90年代浦东大开发以来,先后承建国内第一座大跨径双塔双索面全漂浮体系叠合梁斜拉桥——南浦大桥;当时世界第一跨径斜拉桥——杨浦大桥;主拱跨550米一跨过江、居当时世界同类桥梁之首——卢浦大桥;当时世界跨径最大、桥面最宽的的双塔双索面双层公路斜拉桥——闵浦大桥等多座黄浦江大桥和当时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东海大桥主通航孔桥、金山铁路大桥、迪士尼核心区景观桥等,及中国第一座跨径超越千米的特大型钢箱梁悬索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重庆鹅公岩大桥、舟山桃夭门大桥等全国各类大型斜拉桥、拱桥、悬索桥、跨海大桥、铁路大桥。在城市高架、立交、快速化改造工程方面,先后承建延安路高架、昆山中环、北横通道新建工程等,桥梁关键施工技术跻身行业前列。

在深基础工程领域,基础集团在康益洋行时期便参与上海国际饭店、百老汇大厦及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大礼堂等著名建筑物基础施工。基础集团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研发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成功在上海港务局修船厂开船机室工程进行地墙施工;80年代,国内首次尝试采用逆作法工艺,在上海电信大楼工程中进行地下围护结构施工;90年代,承接第一个轨道交通车站项目(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常熟路站),围护结构地墙使用十字钢板接头工艺施工;新世纪以来,先后承建东方明珠、中银大厦、金茂大厦、“中华第一高楼”上海中心等陆家嘴标志性建筑物深基础工程及轨道交通车站等,参建全国运营及在建轨道交通车站近百座,是营造上海最深地铁车站——地墙深达71米的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淮海中路站的纪录保持者。目前,上海轨道交通在建的14、15、18号线等均有基础集团负责承建的重要标段,足迹已遍布深圳、天津、南京、沈阳、昆明、乌鲁木齐、福州、绍兴等各大城市。近期,基础集团率先引进MC128双轮铣槽机,成功完成地下连续墙深105米的苏州河深隧云岭西路超深竖井。同时,试验成功150米超深地下连续墙。

在隧道工程领域,基础集团主要承建大型越江隧道及轨道交通盾构区间等。世博会期间,基础集团凭借盾构工程的传统优势,顺利承建人民路、龙耀路越江隧道;近日,上海目前最深的周家嘴路越江隧道已顺利通车;江浦路越江隧道、龙耀路越江隧道续建工程等在建。从20世纪80年代起,基础集团聚焦城市轨道交通盾构施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着力研发轨道交通盾构区间施工关键技术,具备了结构设计、设备加工及施工生产相配套的实力。基础集团已参建全国运营及在建轨道交通盾构区间近两百公里,包含多段穿越上海黄浦江、天津海河、福州闽江及城市核心商业区的区间盾构。同时,基础集团已具备盾构机拆装、维护、保养等实力,是轨道交通建设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在管道工程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起,基础集团着手顶管技术的研发与施工,从50年代末的100米短距离、小口径顶管发展到1978年自行研制中间接力顶进系统,全长顶进581米;发展到1987年成功研发增设中间接力顶进系统,单次顶进直径3米、长1120米顶管,达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最早进行相关技术研发的专业施工单位。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基础集团在城市水系统治理、核电、电力、天然气管道、电力隧道等领域取得了不凡的施工业绩。先后承建青草沙水源地严桥支线工程C4标、污水治理白龙港片区南线输送干线完善工程(东段输送干管)SST2.2标等工程,三门、田湾核电后期工程相继中标续建。在黄浦江上游闵奉原水支线工程MFZ-C2标中,国内首次采用JPCCP混凝土预应力顶管施工工艺。在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C2标中,单次顶进1100米,顶管直径4米,创当时原水管道最大口径钢顶管。2016年参建的加拿大埃德蒙顿排污管道SA1a工程,是基础集团首次挺进加拿大顶管市场,并在-30℃情况下施工。近日,在“亚洲第一顶”广东珠海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第二标段(过磨刀门顶管段)中,单次顶进2329米,再次刷新国内顶管单次顶进距离之最!

在水工工程领域,基础集团主要擅长海底光电缆、海底管道敷埋安装等工程。自1966年首次敷埋海缆以来,至今已敷埋海底光电缆达2000余公里,施工工艺从单纯的敷设逐步发展为边敷边埋,海缆的埋设深度从初期的埋深1.5米至现在3.5米,最深可达5米。目前,随着海上风电清洁能源的蓬勃发展,基础集团在风电场海缆施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达50%以上,施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发展跃上“百亿能级”平台

基础集团将在今年综合营业收入和新签合同额双双突破百亿的基础上,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中的经济指标。迈上了百亿平台,企业的综合实力和能力大大提高。“十三五”以来,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为确保企业经营和施工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注重发挥企业专业特点和技术优势,先后承担了一批体现企业技术专长的工程项目,包括以轨道交通、大型桥梁和公路项目为重点的市政工程建设,以各类管道、地下深基础和海底电缆敷设为重点的公共设施工程建设,通过加强项目商务管理,有效带动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主业利润等经济指标的稳定增长。

基础集团不断优化结构,持续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在专业结构上,五大专业领域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得到延伸。在地域结构上,重点经营区域包括“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经济群以及“一带一路”相关区域,其中:以长三角市场为主战场,以深圳、珠海、天津作为南北二翼战场,带动其他区域专业市场,确保重点区域和其他区域专业市场的协调发展的经营策略,通过对各地经济发展趋势的调研分析,依托企业独特的专业特点和领先的专业技术,较好地实现了重点区域市场拓展的平稳发展目标。

基础集团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为全国化发展提供保证。坚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认定方向,脚踏实地,坚持数年,深化改革,从“精干削枝,剥离改制”入手,让企业更精干,使工程项目管理的各类人才得以集聚,技术和管理优势得以凸显。基础集团将优势专业进行整合,提升旗下各工程公司在不同市场上的竞争力。在运行机制上,基础集团从上到下建立经济责任制,有效调动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广大建设者建好工程的积极性。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企业的活力增强了,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根据集团的部署,经过资产重组,实现了整体上市,为基础集团更好走出上海、迈向全国、跨出国门提供了保证。

基础集团党委书记朱建明赴龙耀路越江隧道续建项目指导工作

基础集团第七次党代会

基础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张海荣赴“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新建项目指导工作

基础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张思群赴轨交14号线11标豫园站指导工作

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基础集团始终坚持“科技兴企”发展战略,确保企业核心技术的深化发展,建立以项目为研发主体,以技术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对重大技术方案和科研规划进行审核和决策的技术研发管理体系,把超前技术储备作为研发方向,解决在建工程技术和质量难题作为企业科技发展的重点。拥有一大批专业技术精湛的专家及人才,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一大批科研项目荣膺国际、国家、市(部)级奖项。历年来,基础集团荣获国家詹天佑奖10项、国家鲁班奖11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1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级工法6项。同时,被认定为上海市创新型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利示范单位,并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具有行业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建筑行业享有较高声誉。

围绕重大工程建设,基础集团坚持不懈地推进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积极践行“科技创新、和谐为本、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深化和发展传统优势技术。在桥梁技术方面,基础集团在北横通道北虹路立交工程成功完成我国首创的双节预制大型立柱拼装的全新施工工艺;黄浦江上跨度最大的全混凝土斜拉桥——辰塔大桥顺利竣工通车;迪士尼景观人行桥在国内首次采用圆弧形单边悬吊索结构;桥梁更新改造领域,实施了地铁三号线拱桥换索,承接了泖港大桥拆除重建施工;目前在建的主跨跨径大于300米的大桥2座。在管道沉井施工技术方面,基础集团在黄浦江上游闵奉原水支线工程MFZ-C2标工程中首次在国内采用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JPCCP)进行顶进施工;以自主研发破硬土压沉系统技术完成镇江大港水厂取水工程41.2米超深双沉井下沉;北海市铁山港区污水排海管工程成功完成了一次顶进2140米的超长顶管。“亚洲第一顶”广东珠海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第二标段(过磨刀门顶管段)中,单次顶进2329米,刷新国内顶管单次顶进距离之最。在深基坑施工技术方面,基础集团率先试验成功150米超深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创造了国内复杂软弱地质条件下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最深纪录;徐家汇中心项目虹桥路地块工程进行最深80米的CSM工法试验,并应用于该工程中。在水工施工技术方面,基础集团以自主研发的海缆埋设机在水深达到200米以下的海域进行海缆的埋深作业;在南海完成了800米水深无中继海底光缆敷设施工。同时,基础集团大直径盾构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在周家嘴路隧道、龙耀路隧道续建工程陆续实施。

涌现一批劳模与领军人才

近年来,基础集团通过大力推行“人才强企”战略,人才培养与引进并举,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操作人才得到锻炼,脱颖而出。基础集团的育人之魂深深印刻在企业文化中。全国劳模、基础集团电器维修工陆凯忠代表的劳模先进的成长成才,折射出基础集团“人才强企”战略的成功。20世纪90年代的“建设铁军”精神,是基础集团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上海建工基础人拼搏奋进的精神力量。多年来,基础集团坚持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坚持“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经过积累,凝结形成了基础集团的“无坚不摧、奋发向上”的企业作风,在承担一项项高、大、深、重、新、精的建设工程中,全国劳模陆凯忠等一批先进干部职工脱颖而出。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突击队,在急、难、险、重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家嘴路越江隧道

新疆可克达拉特大桥

临港之门

职工运动会

基础集团青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大事记

1926

改名为

康益顾问土木工程师事务所

1960

改名为

国家建筑工程部第一基础工程公司

1959

改名为

国家建筑工程部基础工程公司

1954

改名为

建筑工程部机械施工基础工程处

1953

收归国有部属企业,编入第一机械工业部基础建设工程局华东土建机具供应站

1919

企业创立,始称“康益洋行”,由丹麦商人爱·奇·康立德(A.CORRIT)创立

(爱·奇·康立德,出生于1892年4月21日,土建、机械双学位,土木工程师)

2013

改制为

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009

改制为

上海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1970

属地划归上海市建筑工程局(现称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定名为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

2019-12-05 上海建工基础集团专业领域迭创经典 稳步增长发展跃上“百亿能级”平台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5772.html 1 3 百年铸就“建设铁军”金字招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