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攻坚行动目前取得哪些成效?欠薪的深层次原因在哪里?如何让农民工免忧“酬”?……年终岁末是建筑行业工资结算高峰,农民工工资发放问题又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利剑出鞘,清欠在行动
10月30日,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程介绍,对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从今年11月15日到2020年春节前,将在全国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重拳整治恶意欠薪行为。
目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正在各地紧张推进。各地派出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组,重点排查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工程建筑领域等的欠薪问题,对实名制管理、工资保证金等情况进行排查。
据初步调查,冬季攻坚行动开展近一个月来,各地共处理欠薪案件6654件,共为8.1万名农民工追发工资待遇10.75亿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354件,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20件。
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欠薪综合治理已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高发多发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欠薪“顽疾”,“病灶”在哪里
工程建设领域是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高发地带。数据显示,2018年建筑业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为1.75%,是各行业平均水平的2.6倍。与往年相比,今年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案件明显下降。但欠薪问题仍有所反复。
高压态势,“重拳”治理,工程建设领域欠薪为何屡禁不止?根在源头,导致欠薪的源头性深层次问题还未完全破解,建筑市场秩序不规范,垫资施工、违法分包、挂靠承包等乱象依然存在。
一个工程项目从甲方到乙方,常常出现层层分包转包。有些建筑施工单位按月发给农民工基本生活费,剩下的工资年底或工程完工时集中结算。中间任何链条出了问题,处在利益链末端的农民工就可能“白白辛苦一年拿不到工钱”。
此外,欠薪、讨薪与经济纠纷交织。建筑行业因为合同、建筑质量等原因,有些包工头或分包方有意扣押一部分农民工工资作为与上下游进行博弈的“筹码”。拖欠案件中讨薪与讨价相互裹挟、讨薪与讨债相互交织,民工诉求与承包人、企业诉求相互叠加,给工资清欠带来诸多困难。
根治欠薪,让农民工一卡免忧“酬”
根治欠薪顽疾需构建政策完整闭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抓责任落实、抓重点治理、抓制度建设、抓监察执法、抓失信惩戒五个方面推进。以失信惩戒来说,去年全国实施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制度,对符合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有关个人“应列尽列、及时列入”,并由相关部门依职责实施30条惩戒措施,让失信企业在全国范围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近年来,各地相继落实工资保证金制度,实行人工费用与其他工程款分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管理制度,推行农民工工资银行代发制度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在推行银行代发制度中,农民工遇见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诉求:一是农民工领取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工资(劳务费)就要办一张工资卡,成为“钱少卡多”的“持卡族”。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对周期不长,农民工往往随着从事工种的施工任务结束,就辗转另一个施工企业的工地,人员流动性大。而到了另一项目部,由于项目部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的所在银行不同,农民工又要重新办卡。二是农民工工资卡开户过多,加重其持卡负担。农民工一般吃住均在工地,持卡过多不利于其携带保管。同时,农民工工资卡大多是小额账户,持卡过多会增加账户管理费等负担。
基于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流动大等客观因素,有专家为此建议: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组织央行、住建部等有关部委办,打通农民工工资卡隔阂,让农民工可以一卡免忧“酬”,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完善农民工工资银行代发制度,把工资卡的银行账户选择权“还给”农民工。农民工已有银行卡的,由农民工自行提供有效的、本人实名制的银行卡作为工资卡;代发工资的银行要通过升级技术等方式,支持向异地卡、跨行卡发放工资,不得以批量发放为由要求农民工在其所在行新开户办卡。
二是创新和拓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方式。鼓励各地按照《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中第十七条提出的“可采用银行代发或移动支付等便捷方式支付工资”要求,在银行代发工资方式外,创新设立移动支付方式。
三是设法降低农民工工资卡持卡成本。鼓励银行机构融合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发放管理,积极为农民工实施减费让利,减免农民工小额存款账户管理费、短信提醒服务费等费用。
(综合新华视点、《人民政协报》、中国经济网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