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设计

民营工程设计企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访中设协民营设计企业分会会长袁建华

□本报记者 李武英

编者按:1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在宏观经济不容乐观、市场环境国企独舞的大背景下,民营设计企业是否会迎来拨云见日、柳暗花明?本报记者采访了中设协民营设计企业分会会长袁建华,听听他的独到见解。

记者:袁会长,2018年下半年,民营经济“离场论”甚嚣尘上,直到去年底的11月习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让民营企业吃了“定心丸。”今年年底再一次提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而且又升了一个规格,您怎么看?

袁建华:中国的民营企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发展壮大的,在国民经济中有“五六七八九”(贡献了中国经济50%的税收、60%的GDP、70%左右的技术成果、80%的就业和90%的企业数量)的说法,2018年底针对民营经济“离场论”,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后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措施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这次中央和国务院再一次针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专门意见,可见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重视,未来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更好 。

记者:那这两年间,工程设计行业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如何呢?又呈现怎样的特点?

袁建华:根据相关统计,到2017年底,勘察设计行业非公有制企业已经达到2.1万家,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84.6%;从业人员325万人,占比75.9%;营业收入达到2.6万亿元,占比60.4%,民营设计企业在工程设计行业中已成长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对行业和社会也做出了重要贡献。由民营分会撰写的《中国民营工程设计企业2018-2019年度发展报告》显示,从业务量来看,参与中国民营工程设计企业综合实力排名企业绝大多数营业收入在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增长。从企业发展来看,部分民营设计企业借行业改革深入推进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进入倒计时的契机,或并购重组、或参与混改,又或以平台化思维整合行业团队,不仅实现了企业的外延式增长,更是为企业打开了新的业务领域或市场区域。

这几年随着行业变革,民营设计企业也应变而变。近两年,传统市场有所萎缩,而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市场快速发展,部分民营设计企业果断调整战略,集中优势资源着力开拓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在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企业转型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的推进,工程设计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传统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但新型细分市场却还是“蓝海”,部分民营企业调整策略向精、专、特方向发展,走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民营设计企业上市依然比较热,这两年又有汉嘉设计、华阳国际、新城市、筑博设计等成功IPO。这些都是近几年民营设计企业发展的亮眼成绩。

记者:听上去真的令人欣慰。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企业表示在市场准入、招投标等方面有明显的“被歧视感”。同样作为民营企业家,您有这种感觉吗?

袁建华:现象一定存在,但应该说无论是环境还是企业心态现在比过去相较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前几年比较回避“民营企业”这个身份,而现在则更坦然,因为确实有所受益:无论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还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活动以及勘察设计大师评选、优秀企业和企业家评选、设计评优以及一些政府补助、扶持项目等,都会顾及到民营的比例以及代表性,包括住建部及各省市公布的各类试点企业名单,民营企业也有一定比例。但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民营设计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缩小和国有企业在实力、能力上的差距,取得市场的认可,“被歧视”的感觉自然也就会消失。

其实,设计行业民营经济受益最明显的体现在两端,一端是上市公司,另一端是小微企业。目前上市的设计公司国有企业仅华建集团一家,其他都是民营企业。这正是民营企业最大的体制优势所在,即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做决策。另一端,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惠及众多的民营设计企业减轻负担,轻装上阵。尤其2017年底出台的新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资质标准,一名注册建筑师即可开办设计事务所,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可以理解为是从企业资质向个人职业资格管理的转折点,是从0到1的质变。这为民营设计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能。而这项政策的出台,民营分会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记者:就这个文件本身来讲,对民营设计企业的利好具体体现在哪里?

袁建华:文件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所有方面对设计行业一样有利。文件中提出要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制,提出“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倡议和国家战略。在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动中积极吸引民营企业参与。”这应该是最直接的利好。

记者:民营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刚才提到上市、平台化、事务所等,您认为哪个方向更有优势?

袁建华: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在新的社保和税收政策下,国家对于小微企业的税费优惠支持会对行业未来带来较大的冲击。具体而言就是大型设计企业的平台化和设计师个体崛起,正应了李克强总理说的“未来不再有公司,只有平台;未来没有老板,只有创业领袖;未来不会再有员工,只有合伙人”。在税收、社保政策的倒逼及产业政策、行业顶层设计的多重刺激下,去中心化的组织重启和形态重构呼之欲出。

对于上市,行业内也在讨论作为人本型的设计企业走资本之路是否合适,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路径,上市可以让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资金、关系、品牌、地位、人才等多个方面的提升,而不上市也可以发展得很好,比如华为。

记者:作为行业协会,分会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将会有什么样的作为?

袁建华:民营分会成立已有15年。这是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唯一一个以体制来界定会员的分支机构,充分证明了中设协领导当年的高瞻远瞩和对民营企业的重视。这15年来,民营设计总体发展已脱离了刚成立之初时的散、弱、小的状态。自2014年换届我出任会长以来,我们将民营分会的定位明确为“启示同行、反映诉求、提升民营设计整体品牌,致力于搭建民营设计企业‘沟通、交流、分享、合作平台’的目标和宗旨,研究民营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乃至行业共同进步提供借鉴、思考和范例。”围绕以上宗旨,我们主要从行业研究、品牌引领、平台共建、交流分享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每年通过年度发展报告、十大民营企业和专业领先企业排名、年会论坛等几大方面的工作,向会员展现我们的工作成果,让量大面广“散沙一盘”的民营企业有了交流分享合作的平台。我们的年度行业发展报告在深入调研、走访大量企业的基础上已开展了四年,这期间还完成了《中国民营设计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民营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发展报告》等,对研究、总结民营企业的发展经验和规律提供了参考和样本;通过排名活动,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树标杆、立典范,为业主的选择提供参照,深得企业认可。

我认为,未来的竞争,资质将不再拥有绝对优势,人才、业绩、品牌、模式将是设计企业致胜的决定因素。而在这些方面,民营企业的体制会体现出更大的优势。民营分会也将会围绕我们的宗旨将工作做得更到位,也会有更多新举措,团结更多的民营设计企业享受到分会平台的功效,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启迪和引导。在国家政策利好不断的背景下,相信民营企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2019-12-30 李武英 ——访中设协民营设计企业分会会长袁建华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6072.html 1 3 民营工程设计企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