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建材与装饰

致力把人的健康和福祉植入于宜居空间环境

从WELL建筑标准看新常态下的绿色住宅

□李兴龙

把人的健康和福祉植入于建筑空间理念,是当前新常态形势下构建绿色住宅产业发展的核心内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今天,是值得研究的。

“健康建筑”是构建新常态绿色住宅的关键词

我们提出绿色住宅“新常态”,其实是经过了一段非常状态后重新恢复到正常状态,它既要有创新住宅,又要有丰富的装饰建材,包括智能家居等。同时更要求这些材料产品对人体没有危害。经济社会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发展的,人对社会的认识也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上升的,它是事物发展的本质与规律。

2000年荷兰健康建筑国际年会提出的“健康建筑”定义,它是指体现在住宅居住环境的一种方式,不仅包括物理测量值,如,温度、通风换气效率、噪音、照度、空气品质等,还需包括主观性心理因素,比如平面和空间布局、环境色调、私密保护、视野景观、材料选择等等,另外还加上工作满意度和人际关系。建筑从古至今,一直是维系着社会经济、人文历史以及人的生态、心态健康的脉络。

在“健康建筑”的定义基础上,2012年美国出现了“WELL建筑标准”,它是由国际 WELL建筑研究所制定推出的,是“健康建筑”的延伸和发展,突出对空气、水、营养、光、健康、舒适和精神等影响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建筑环境进行测量、认证、监测。2015年3月,该标准引入中国后即受到房地产商、建筑学术界、建筑工程界和建筑装饰界的极大关注。

2018年5月31日,国际WELL建筑研究院在北京、纽约、伦敦和悉尼同步宣布WELL建筑标准V2.0晋级版的诞生,对当今健康建筑标准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涵义。资料显示,一般意义上的城镇人的生命有90%以上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WELL建筑标准强调建筑设计的人文关怀,凸显人与建筑、人与空间、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这与我们传统所讲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统一的。

2019年6月,由隧道股份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与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形成的符合中国本土实际,又能与国际对接的“WELL建筑标准”,经国际绿色建筑认证协会(GBCI)评估认定,成为我国华东地区首批获得WELL健康建筑办公标准金级认证的项目。

WELL建筑标准7大核心体系凸显了品质人居

空气、水、营养、光、健康、舒适性、精神,是WELL建筑标准7大核心体系,对应着“102个标准”和改善人体“11大生命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皮肤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骨胳系统和泌尿系统)。这些原本属于医学研究的范围,现在已融入到了建筑领域,客观上对现代新型建筑产业带来了挑战。

当今人居环境无论是进入了全装修时代还是城市翻新改造,都要求我们跳出“非常态”,用顶层设计的发展眼光来审视整个社会的人居环境。

WELL建筑标准的7大核心体系与品质人居提升,虽然指向的标准是建筑办公写字楼的人居环境,但我们不妨从住宅装饰装修、住宅结构功能和住宅社区服务等方面去联想、去诠释、去思考:

一是空气,提出了健康建筑新风系统。

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直接与住宅装饰装修有关,比如甲酫和苯等。另外,交通汽车排放的气体影响到建筑室内生活。WELL建筑标准强调的是抓源头限制和主动式抵御,强调建立安装建筑室内新风系统的主导权。

资料显示:WELL建筑标准具有严格控制建材挥发性有机物数量,可以将PM2.5控制在每立方米15微克之内,这其实是国家环保部标准的2.3倍以上。它要求建立起有利于整体住宅建筑的通风设施系统,旨在当出现空气污染的状态下,人在不开窗的室内也能呼吸到达标的空气质量。客观上要求我们从材料、产品、辅料等源头上对有害物质加以限制,把建材控污举措前置于工厂、取消马路游击队、改变现场施工作业。

二是水质,主张建立起饮水卫生系统。

这个标准要求建筑办公空间安装的净水器滤芯过滤孔径达到0.01微米,隔绝滤除各种细菌、污染物、沉淀物等高达99.99%以上。由此可见,WELL标准对同样适用于当今全装修住宅楼宇来讲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对净水器生产企业、自来水公司配套工程、装饰装修企业以及物业小区等,都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和导向作用。

现在,我们住宅用的饮用自来水管有不锈钢和PP-R两大类材料。不锈钢水管是理想的材料,但一旦出现漏水就很难修理。目前,国际上代表性的健康自来水管是德国的“贝肯”和欧洲的“威文”,且是PP-RCT增强材质,水管内产生的流水“增塑剂”指标几乎为零。WELL建筑标准提出的健康水质,对当今装饰装修水管选用带来了思考。

三是营养,倡导生态物业与饮食健康。

WELL建筑标准特别要求现代写字楼要有提供健康的饮食服务系统。一是要有这类建筑的结构功能,二是要有良好的室内装饰环境,三是要给人带来健康的营养饮食文化。

由此让我们联想到住宅社区与健康食堂的关系。物业是个大载体,要有营养食堂的建筑空间结构。健康食堂与当今老龄化、白领阶层生活方式有关。现在许多年轻人都是靠叫外买生活的,因为它实在是太方便了,但不一定符合营养标准,比如食品中的添加剂等。事实上,我们现在城镇住宅社区普遍缺少居民向往的公用健康食堂。

我们不能把WELL建筑标准倡导的“营养”仅仅局限于饮食范围,而应该与我们当今住宅的整体人性化服务维系一体才能讲得通。营养食堂建设又涵盖着绿色、环保、健康的室内装饰装修,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顶层设计中把握转型关节点。

四是光线,赋予了空间美感光照理念。

WELL建筑标准颠覆了传统照明仅满足人的可视性要求,而是强调光对人的生态、心态健康关怀。比如,从房间进深到窗墙比,要保证人所需要足够的自然采光;从灯罩设计到夜灯调节设计,让人不再受强光刺激而带来视觉、心理上的疲劳。要求我们在从事装饰装修活动中,把“绿色”“环保”“健康”和“快乐”的光照给人的心智带来美好。

五是健身,彰显体育与健康身的价值观。

“绿色走道场景”理念。WELL建筑标准认为,在建筑空间里要尽量设置一些适合人在工作或在生活中能够行走、得到健身的场景,把人的健康运动体现在建筑空间。比如,写字楼公共走道或办公室,用绿色标明专用走道,让员工在工作交往或休息时行在规定的绿色长廊,以达到健身效应。

“站立办公场景”理念。WELL标准倡导办公人员在伏案工作的同时,要站立办公,这对人的心血管健康有利。由此可见,WELL建筑标准,对我们办公家具、写字台符合健康的创新制造带来了无限可能。

当然,WELL建筑标准最重视的是从宏观上要求人居建筑空间设置健身环境。比如,写字楼、宾馆、学校、医院、住宅社区等。现在有许多住宅社区外部环境有了健身走道,其实,住宅楼宇内同样可以设置健身走道,包括居民家庭用特殊材料设置的健身走道,把行走文化融入于建筑,是完全行得通的。

还有是室内健身问题。现在城镇住宅社区外部环境大多设有健身场所,然而一般都没有室内健身房。新常态要求我们设计观始终把握住人与健康的关系,从文化自觉层面上把健身文化的事情办好。

六是舒适,寻求环境舒适与心身愉悦。

WELL建筑标准对愉悦的来源重点聚焦温度舒适、没有噪音、人体工程学等多角度,这个舒适是提供给你一个不分散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的良好环境。同时,这里所指的舒适环境远远超越了我们所讲的硬装概念,更多的是指软装或文化空间。“舒适”又与上述空气、水质、光照都有联系的。

一切生命都源于自然,自然界的温度变化、能量转换,是万物的需要,人类永远也离不开大自然这样一个大生态圈。资料显明,由于受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的影响,未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5℃以上,极端气候频发,能源逐渐枯竭,人类最终只有去适应。研究表明,人在“温室环境”会造成机能下降,出现亚健康。而“舒适”的人工环境,是需要巨大资源、能耗支撑的。我们面临能源危机、空气和水源污染等负面生态,都是因人类的过度消费物资所产生的。

建立在节能、健康和环保基础上的舒适,方显舒适的自然属性。关键在于人们对自然环境、健康环保的领悟程度。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人可以对自然中的不足之处用智慧去补充,所以说“人也大”。人应当尽可能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条件改造环境。

WELL建筑标准带给了我们许多有关“舒适”的哲理。何谓舒适空间?在做室内装饰中时常提及“简约家居”,“简约”隐喻着“禅理”,表示着“中庸”,诠释着任何人或任何事的存在,都是以“致中和”为最高境界的。设计师常讲“少即是多”,涵盖着不偏不倚的设计尺度。“新中式”亦罢、“轻奢”亦罢、“简约主义”亦罢,其实都在彰显精致中见高雅的一份情怀。一个家庭装饰得越考究繁多,就越多存在着空气污染留存的可能;你装修得越奢侈复杂,就越容易被表象迷惑而失去了自然真纯美。

装饰装修审美进入了一个文化创意新时代。设计师要借鉴世界上一切有利于人类健康的科学,树立起简约、节约、制约的文化自觉,行业组织更要着力在健康、环保、绿色上去推进引导。

七是精神。让建筑有人文涵养的温暖。

WELL建筑标准认为,一切人居环境,都应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住宅建筑对人的精神世界涵养很重要。越有人文关怀的建筑,越含有更多提供人的精神世界的成份。比如,住宅社区中的阅览空间、茶文化空间、影视娱乐空间以及围棋、戏剧、舞蹈、评书、乐器等活动空间,都属于典型的人居环境与精神情怀之间的载体。

精神情怀涵盖的面非常宽泛,无处不在。它是人与建筑物外化和内化之间的一层关系。比如,建筑钟楼,既是一个社区的标志,又为居民报时,发出悠扬的音乐,给社区居民带来了一份生活情致上的愉悦;又如,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社戏台等。记得计划经济时代,上海有许多里弄,每逢周四都由居民自觉提铅桶出来大扫除的,把弄堂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是多么好的健康人居生态写照啊,它是城市“住宅社区人文”或“人文住宅社区”的一张精神世界名片。

绿色住宅的顶层设计与可持续发展三大要素

一、住宅建筑和装饰装修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新常态理念要求我们用“顶层设计”思维,把建筑与装饰装修作为一个以人为本的系统工程来对待,把人的健康幸福感和获得感植入于建筑空间环境。

二、绿色住宅建筑与装饰装修是一个复杂的、精细的、全面的系统工程,它是建筑学领域,更是人居生活的社会科学。纵观非常态时期住宅建筑与装饰装修,则多考虑的是建筑物本身,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与生态环境、人与生命健康的关系,给城市改新带来巨大社会成本。新常态要求我们回归到正常态,要求我们在顶层设计中,构建起和谐的、充满关爱的人与自然、人与建筑、人与空间、人与人、人与文化之间的生态。只有这样,我们的住宅建筑才会“绿色”,才能可持续发展。

三、新常态形势下的绿色住宅建筑与装饰装修,要求我们对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全面践行低碳节能。有关建筑专家强调,优质、低碳、节能、安全、健康、环保是建材业必然要走的发展道路,改进现有材料性能、提高材料的效能与应用水平,用好材料,是我们绿色住宅新一轮顶层设计研究开发的重点工程。

2020-01-06 李兴龙 □李兴龙 致力把人的健康和福祉植入于宜居空间环境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6213.html 1 3 从WELL建筑标准看新常态下的绿色住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