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工程机械

经理是个“技术迷”

——记中铁建电气化局三公司京沈客专河北段项目经理赵波波

□焦红旗 郑传海 曹筱璐

“这是谁设计的,哪位的手艺?电线布得就像销往欧洲的工艺品一样。还有这信号楼里的设备,真是明亮整洁、一尘不染。”

“不光承德南站信号楼,其它信号楼都是一样的。这些都是我们按照赵经理设计和要求的标准化工艺,花了像“绣花”一样的功夫做出来的。”

“看不出来,一个30出头的小伙儿,还有这般细心。怪不得好多人说他是个技术迷。”

近日,中国铁建电气化局一位分管技术的专家到京沈客专检查工作时,被承德南站信号楼一排排整齐的设备机柜,一尘不染的地面和脚下玻璃栈道横竖有序的电线所吸引。

他们所说的赵经理,就是中铁建电气化局三公司京沈客专河北段项目部经理、党支部副书记赵波波。

还是在河北石家庄老家上小学的时候,赵波波就一心想着将来要当个科学家。后来,如愿考上了石家庄铁道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7年大学毕业,来到中国铁建电气化局三公司,被安排在信号专业。给家人打电话时,赵波波高兴地说:我被分到信号专业了。

走上工作岗位11年来,赵波波就像蜜蜂一样,无论是担任技术人员,还是担任项目经理,他始终咬定钻研技术不放松,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研发的2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投入使用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执着于爱一行,把青春融进事业

2017年4月,京沈客专上场,赵波波作为项目部负责人,心里想的就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刻苦攻关,把项目工程建设成为能够展示铁建品质的精品工程。

建设精品工程,施工技术方案要先行。为了赶在施工之前编制出科学完整的信号施工工艺标准方案,赵波波把所有的业余时间用在了收集哈大、沈阳调度所等20多个项目的施工工艺素材上。挤时间赶到当时在建的石济、张呼、京沈高铁辽宁段施工现场参观施工工艺,到设备厂家去学习和商讨如何改进装备的制作和安装工艺,分析对比物料、工艺、装备和操作姿势对工程品质的影响,一遍又一遍地分析近3年间项目工程质量存在的差异......

同年11月,由赵波波主导编写的《京沈客专京冀段信号施工工艺指导图册》,融合了他潜心研究的“分散式槽道联锁接口柜”“双螺母膨胀式塞钉”“全竖槽防雷分线柜”“隧道内轨道连接线防护支架”“室内定制护套电缆”等20多项研究成果,他提出的信号工艺数据化理念,一举改变了靠经验控制工艺的老方法,每一个部位的几何尺寸、横平竖直角度、材料数量都有严格的控制标准,首次使四电工程信号专业标准化施工真正有了科学标准。

与此同时,他还立了个规矩,每个机械室和设备间里的系统设备线缆,都要按层排布,各种类别和颜色的线缆,每隔一定距离要用黄色固线卡,分层固定。看上去如同国庆阅兵的队列一样,规整交错,清新醒目,美观大方。置身京沈客专河北段信号工程每个机械室和设备间,除了使人觉得仿佛来到艺术的殿堂,给人带来视觉美的享受,无形地提醒每一个工作人员要倍加爱护里面的任何一个细枝末节,决不能一不小心让随身带来的灰尘撒落到机房和设备间里......

痴迷于攻关创新,两眼紧盯前沿技术

读大学时,赵波波就对电子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自学完成了关于集成电路的研究生课程,对于集成电路硬件编程(VHDL)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

2007年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他就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基于EDA技术的信号继电组合研究论文,着重研究传统继电电路电子化、模块化和集成化的实现途径。随着工作阅历增加和经验认知能力不断提升,赵波波对继电电路电子化、集成化的认识逐步加深。

近年来,行业内掀起了对信号细部工艺的研究,工艺水平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变化,但铁路信号细部工艺只局限于外观上。在深入研究相关工艺标准基础上,赵波波大胆提出了信号细部工艺标准数据化,对工艺标准进行量化,促使项目信号施工从讲究外观的“骨感美”,向可触摸、可量化、可复制的“数字化意境”转变,推动现场细部施工标准化、规范化和全链域工艺化。

防雷接地技术是铁路信号施工技术的重要一环,每年因防雷接地施工错误引发的运行故障数不胜数。赵波波在潜心学习研究各种标准文件,深入探究系统原理,虚心向中国通号设计院、国铁设计院和中国经济规划研究院的专家请教基础上,总结设计出一套与相关规范“兼容”的防雷接地施工标准。2018年在京沈客专京冀段发布应用后,经受住了连续两个夏季先后十几次出现的极端天气考验。目前,这项技术标准已经向参与京沈高铁四电施工的中国通号公司、中铁六局和中铁十七局,以及后续接管单位北京电务段和唐山电务段推广应用。

2019年初,在公司党委、行政和工会的大力支持下,“赵波波科技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赵波波便以平时了解到的信号专业前沿技术信息和施工中遇到的难点为突破口,带领项目技术团队刻苦钻研新技术、新知识。

随着创新工作室正常运转,创新工作室就像一盆火,很快把员工们吸引了过来,大伙的学习热情高涨,到2019年12月中旬,以赵波波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举办了8次专业技术培训,参加学习培训的员工达165人(次),申报的工法达11项,撰写的技术论文8篇,研究和推广的QC成果和五小成果5项,向国家专利局申报新型实用专利6项。

直面棘手事情,不破难题不罢休

由于铁路四电工程战线长,流动频率高,分散施工跨度大,物资管控难把握,一直是项目部和电气化公司较头疼的问题。

2019年12月24日,赵波波的爱人史秀荣接受采访时回忆说,他自从参加集团公司物资管理软件试用评价会议以后,好象变了一个人似的,心里总是惦记着物资管理软件。去年春节放假回家待了几天,嘴里总是念叨着软件,软件......

2015年,赵波波参加电气化局集团物资管理软件试用评价工作后,他大胆借鉴网络购物软件特点,完成了信号专业物资编码工作和撰写软件需求书之后,又通过网络多方寻找合作伙伴。虽然经过多次失败,但他从不轻言放弃,相反,更加坚定了他不成功,不罢休的决心。直到2019年11月,总算找到一家比较合适的软件开发商,他心里悬着的石头,这才渐渐落地。

过去,铁路电气化工人在空中调整接触网线路时,主要借助控制梯车在铁路轨道上的推进速度和增加梯车卡轨装置,来降低空中作业风险,梯车作业时倾覆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赵波波暗下决心,一定要攻克这道难关。

2017年4月,京沈项目上场后,赵波波便召集接触网专业团队,把解决铁路电气化施工时容易发生的梯车倾覆风险作为一号攻关课题。

经过反复试验,最终研制出在梯车底部车轮底盘上增加一套防倾覆装置,将倾斜阻止器固定在钢轨之间。梯车运行时,倾斜阻止器随梯车一并转动,不产生行进阻力。一旦梯车发生倾覆时,倾斜阻止器卡阻在钢轨内侧,使框架固定装置受力,达到保证梯车稳定的作用。这种新型稳固防倾覆接触网梯车,无论在直线段还是曲线弯道,无论是在停止状态还是行进过程中,以及员工在梯车平台上作业,都能保证梯车的稳固性。

2019年12月8日,赵波波得知电气化局京沈客专指挥部要求各参建项目必须在2020年3月15日前,对所有接触网作业用的梯车全部加装防倾覆装置的消息时,这才想起父母让他一定记住给爷爷奶奶打电话,问问爷爷的病情怎样了。这时,老人因病过世已经走了半月了。

2020-01-09 ——记中铁建电气化局三公司京沈客专河北段项目经理赵波波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6267.html 1 3 经理是个“技术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