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件名为“引力波”的建筑装置作品在历时1个月预制、10天现场搭建后,在上海黄浦江边呈现,引起人们对于快速建造临时性公共空间的关注。
该作品由goa大象设计联合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设计团队共同构思概念,goa大象设计深化建造而成,试图以一次真实、完整的空间实验,探索融合艺术性、结构创新性并具备快速建造可能性的临时性公共空间,对“城市微更新”话题提供有效线索。
整件作品被设计为一个城市公共生活的发生器,在短暂的存在周期内作为世博滨江区域的开放舞台存在,容纳手工艺课堂、先锋展览、即兴戏剧等活动。
在占地约100平方米的钢结构基座上,双曲面壳体如同一片翩然起舞的波浪,或是一顶从天而落的帐篷,以三个轻盈的支点接触地面。开敞、富有动态的形象展示出向公共开放的姿态,回应着滨江步道的场地特征。从顶部延伸至地面的“木壳”被细密的木条交织覆盖,给人以自然材料的亲切感。在非活动时段,装置为来此休闲的人们提供驻足之地,曲面状覆盖框剪出对岸的美景,是一个欣赏江景的绝佳场所。
结构思考对于作品的设计过程起到关键作用。得益于双曲面自身形式所独有的结构坚固度,作品的木制双曲薄壳实现了极薄的结构厚度——表面积达140平方米的双曲面仅有6厘米厚。最终的壳体由54个直纹双曲面基本模块构成,模块预制后现场拼装组合成连续的光滑曲面。相比于单曲面,抛物双曲面上下的两组曲线均可承重。更高的承重效率使得“极薄”的表面成为可能,成功实现了平均净高4米的连续顶盖。预制拼装的做法使得现场建造被控制在10天以内,实现了“快速建造”的灵活性。 (goa)
“引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