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思想家蒙田曾说:“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
如果一个人活着,有目标,有愿景,有伟大的使命感,那么他的一生绝不会虚度。何谓“使命”?所谓使命,就是要将自己小我的命“使”掉,化入更壮阔的空间去。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许多人做不到。很多人不是“不能”,而是“不为”。惟具有强烈使命感的生命,他的人生理想是清晰的,他的人生信仰是坚定的。他不会随波逐流,无端地去改变自己的心志,不会在游离中虚度自己的年华。
以弘扬沈祝三精神、提升行业文化建设水平为主要内容的“铸魂”工程;
以支持民心企业转型升级、变革其经营理念和发展思路的“悟道”工程;
以BIM技术应用大赛为代表,组织先进管理与技术交流的“学术”工程;
以推动共谋合作发展,探索筹组“长江建造联盟”为目的的“追梦”工程。
2019年9月,在天水参加建筑时报通联工作会期间,听李淼磊介绍武汉建筑业协会持续打造以上四大工程,记者便萌生了采访的意愿。
2019年年底,专门前往江城,在武汉建筑业协会及其会员企业进行了采访。
多年前记者也曾与武汉建筑业协会打过交道,在李淼磊作为驻会负责人的领导下,武汉建筑业协会已发生嬗变,今日之武汉建筑业协会,正演绎着“一流的协会,做一等的事”的故事。记者深为李淼磊淡泊名利、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使命感所折服,深深感到,他是一个志存高远、有强烈使命感的人,一个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高尚的人。
●审时度势,精心打造协会“脱钩”改革“武汉模式”
李淼磊,1960年出生,陕西咸阳人,现任武汉建筑业协会副会长、中建三局副巡视员,正高级经济师。
2014年底,在全国实施协会与政府五分开和脱钩改革的关键时刻,经中建三局推荐,当选为武汉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负责协会日常管理工作。
行业协会本是介于政府、企业之间,以提供服务、反应诉求、规范行为为主要职责的社会组织,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但在国内,过去行业协会大多承担很多政府交办的工作,拥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李淼磊到协会时,恰逢行业管理重大改革,政府实行“资产、人员、职能、管理和办公场地”五分开,武汉建筑业协会只留下四个半人,除了司机、出纳和当炊事员的钟点工,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的只有一两个人。当时很多人担心协会没钱没人,工作没抓手,说话没人听,经费没来源,协会可能办不下去了。
李淼磊是建筑行业的一名老兵,但对协会工作比较陌生。于是,他挤出大量时间,认真研究行业协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在深度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厘清了思维坐标。他认为:服务是协会工作的生命线,只要端正认识,把平台搭建好,把服务会员和行业发展的工作做好了,赢得了会员的支持,协会没有钱也不差钱,没有人也不差人,没有专业技术也不缺乏做好相关工作的能力。
在坚定信心的基础上,他从三个方面入手,打开工作局面。一是实行单一会员制,集中办公,把分散的专业委员会集中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在协会秘书处持续、扎实地开展“比工作、比贡献、比微笑、比友爱”和“赢得尊重、赢得友情、赢得快乐、赢得进步”四比四赢得活动,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三是问计企业,争取支持。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先后走访了数十家副会长、常务理事单位和领军的专业公司,以及部分区协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策划、组织了多场符合会员需要、高水平的服务活动。咨询分会先后与英国皇家测量师协会、香港测量师协会和世界著名的奥雅纳公司、大韩忠清北道建设协会开展交流;为对接“一带一路”,联合会员企业共同签署《南亚区域友好合作备忘录》;协会与国内建筑业发达地区建筑业协会的交流呈常态。协会工作迅速得到会员单位认可。
2016年武汉建筑业协会在全市率先完成脱钩改革任务,协会获评武汉市五A级协会和全国建筑业先进协会,协会易会长荣膺“2017中国建筑业十大年度人物”称号,协会脱钩改革工作被行业媒体誉为“武汉模式”。《中国建设报》《长江日报》《建筑时报》《楚天都市报》等媒体均作了报道。
●志存高远,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
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李淼磊深情地说:我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建筑业工作。我对建筑业充满了感情。在建筑业工作30多年后,我受命到协会工作。我很热爱这个岗位。武汉是建筑业大市,建筑业总产值达万亿,规模仅次于北京,在全国内地城市排第二位,其中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实力超强。我希望把武汉建筑业协会工作做好,用心服务会员发展,倾力推动行业进步; “马不扬鞭自奋蹄”,我们有责任,为推动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为了提高武汉建筑业企业精益建造水平,2016年,协会在全国创新开展规范作业视频大赛,通过精心组织,大赛取得圆满成功,被许多行业人士誉为建筑业的“奥斯卡”。2017年,针对周边省份大力推广BIM技术应用、武汉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尚未开展的实际,协会主动和市城建委、市总工会联合主办“宝业杯”BIM技术应用视频大赛,先后组织启动培训、深入企业调研、建模师集训、项目观摩和开办BIM学堂等数十场活动,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学BIM、用BIM的热情。经过预赛、初赛,十部作品杀入决赛。决赛当天,莅临现场的观众达700人之多,其中不少是会员单位以外、慕名而来的大学师生和设计工程师。有来自外省担任评委的专家评价此次大赛:“既是一场技能比赛,更是一场系列的培训与宣讲;既是一次检阅与巡礼,更是一种动员,一曲深入应用的进军号;既是BIM人的盛宴,更是武汉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精彩华章。”
武汉建筑业协会持续开展BIM技术应用视频大赛,已连续成功举办3届,参与度逐年高涨,参赛作品质量逐年攀升,2019年大赛决赛现场观众更是达1500余人,其办赛水平、推动效果和行业影响力得到行业权威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行业的“中国好声音”。
●服务为本,打出扶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组合拳”
武汉是建筑业大市,央企、国企实力超强。另一面是,民营建筑企业由于自身项目管理模式不适应和经营理念落后,加上市场“寒流”带来的挑战,发展普遍遇到困难。为了扭转这一趋势,协会果断提出,系统性地持续开展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工作,努力打造一批起带头引领作用的建筑新民企。2016年,协会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14家重点扶持单位。随即开展了专家培训、入户调研、考察学习、方案制定和帮助实施等系统性工作,同时配套举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总裁班,发布最具成长性民营建筑企业榜单,组织多场高峰论坛、研讨会、高层次培训观摩、优秀项目优秀企业考察等活动,远赴深圳、雄安、新疆、宜昌深入学习交流。近年来,一些被扶持企业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在行业开始崭露头角,一批民营建筑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多家民企进入湖北省百强行列。在工作实践基础上,李淼磊总结撰写了《民营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十策》一文,先后被全国数十家媒体报道,有外地企业还当教科书学习。
在李淼磊带领下,协会全体人员抢抓改革机遇,创新办会理念,务实开展各项工作,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协会每年接待会员企业咨询上百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协会全年组织会员企业培训观摩达70余次,有效推进了企业人才培养;协会还帮助会员企业通过完善建章立制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助推协会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协会对会员分片、分区实行动态管理,协会与会员联动更加紧密,明确“分工联系,分层管理,落实责任,随时奖罚”的总体要求。出台相关制度,秘书处持续开展比工作、比贡献、比微笑、比服务活动,对秘书处以外为协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协会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受到会员企业广泛好评。
以“四比四赢得”为主题,持续开展秘书处团队文化建设,不断提高秘书处工作服务水平。在李淼磊领导下,武汉建筑业协会改革转型成果丰硕,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被武汉市民政局评为5A级社会组织,连续多年被中建协、中施企协评为全国先进(优秀)协会,协会在湖北省率先获得“五一劳动奖状”,荣获2019年全省劳动领域社会组织示范单位。李淼磊个人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并被授予武汉市“老劳模新贡献标兵”称号。
●文化浸润,努力推动建筑行业价值观的重塑
武汉是历史文化名城。现在遍布三镇的104座知名建筑,有57座由武汉建筑业的杰出代表沈祝三先生所建,沈祝三是武汉建筑人的骄傲。
李淼磊深入挖掘提炼出了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诺必践的诚信品格、舍家兴学的爱国情怀、身残志坚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沈祝三精神。2016年,李淼磊在全市建筑行业协会联席会上,率先倡议弘扬沈祝三精神。2017年,协会联合中国建筑业协会文化分会开展“广盛杯”弘扬沈祝三精神有奖征文活动,收到全国各地远至海外项目的一百多篇优秀作品。颁奖仪式八月份在协会换届大会上隆重举行,当天协会还发表了《弘扬沈祝三精神,促进行业自律》的倡议。2017年9月,协会乔迁新址,协会大厅举行了隆重的沈祝三铜像落成典礼,发表了《沈祝三赋》,当月的会刊也以学习沈祝三、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为题进行策划,引起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加具象地弘扬行业文化,协会新址除了为沈祝三塑像,还精心设计、打造了“文汇苑”“新闻视窗”、文化墙和触控多媒体等文化产品,此后众多来访者都要参观、留影。
2016年以来,李淼磊还利用参加全国行业峰会和专题研讨会的机会,多次发表《弘扬沈祝三精神推进行业文化建设》和《让铸造经典成为行业自觉》主题演讲,对弘扬工匠精神,提升武汉建筑业文化内涵和行业影响力、推动建筑行业价值观的重塑,做出了贡献。
●创新思维,运筹打造逐梦“长江建造联盟”
李淼磊是一个学者型领导。他经常深入会员企业调查研究,立足行业,深入思考,撰写调查报告,协会与湖北省总工会联合研究的“关于建设‘栖居式’廉租公寓取代建筑工地居住性临建”课题报告,曾提交到全国人代会上,获行业、媒体、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李淼磊还为此在《中国建设报》《建筑时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媒体上发表多篇文章或接受专访。
去年上半年,李淼磊经深思熟虑,提出了打造长江建造联盟的构想。
据介绍,打造“联盟”的缘起是,中国是世界基建“狂魔”,不仅建成了一大批超级工程,也成就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公司。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元旦献词中指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中国建造的地位日益凸显,中国建造的品牌应该响彻世界。武汉是建造大市,建造技术能力和综合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为响应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号召,打响中国建造品牌,培育世界一流的建造军团,以武汉为基地,打造“世界级建造业长江号联合舰队”既有可能,也很必要。
“长江”内容:以具有很强约束力的合约为纽带,以品牌、愿景、标准、规则等为支撑,打造规模宏大、实力一流、优势互补、影响空前的建造业联合舰队。
“长江”愿景:引导优秀顶尖企业以实现聚变反应为目的,自愿联合,相互赋能,达成高水平合作,从而改变中国乃至世界建筑业版图,提升成员企业行业站位和中国建造品牌的影响力。
“长江”站位:引领中国乃至世界建筑业发展。
“长江”范畴:以本地投资、设计、采购和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为主起步,逐步吸收全省、全国乃至海外领军企业加盟。
2019年6月13日,“共谋合作发展,畅想长江建造联盟”讨论会在武汉召开。来自武汉建筑业的20多位老总与会,深入展开研讨。提出了全产业链加入联盟,建立联盟标准和体系,初期的文化互补、技术互通,顶层设计、分步实施,设立准入机制、优胜劣汰等框架思路。8月28日,协会举办“捭阖之道——共话长江建造联盟”高峰论坛,论坛由著名主持人、《经视直播》主播江涛主持,优秀企业家刘自明、刘光辉,著名学者秦尊文、尚重生,学者型领导胡朝晖,社会知名人士李长茂,副会长李淼磊等7位嘉宾就相关话题开展了深入探讨和思想交锋,受到强烈关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李淼磊今年已是花甲之年,然而他激情依然。
采访结束时,李淼磊补充告诉记者:“长江联盟的历史使命是给行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帮助与支持,发挥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所难以发挥的作用。联盟对行业和社会的影响将像‘常青藤‘那样,比肩当今中国顶尖企业,成为高质量发展和中国梦在中国建筑行业的实现形式。”
说这些话时,他的双眸闪烁着睿智、自信、执着的光芒,目光投向很远很远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