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战“疫”复工两手抓两手硬

多地奋力开启开工复工模式

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系列部署,严格落实“湖北以外的地区继续做好防控,有序恢复生产”指示精神,各地积极行动,开启复工复产模式,制定落实措施,有序推动建筑业项目陆续开(复)工。

北京:创建成立专班工作机制“日汇总、周调度”

在加强施工现场疫情防控方面,工程项目各参建单位需结合施工现场实际,制定《施工现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填写《建设工程复工疫情防控检查表》,履行恢复施工前自查报告制度。

此外,在《关于加强疫情防控做好建设工程复工协调调度的工作方案》中,明确对政府各部委相关工作作出部署。其中包括,成立建设工程复工工作专班;规定专班职责,各牵头单位按“日汇总、周调度”的工作要求,协调企业复工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市级部门协调的及时报工作专班。

在创建成立专班工作机制方面,该方案提出对施工现场疫情防控工作协调机制、劳务人员返京工作协调机制、建筑材料供应工作协调机制、建筑垃圾消纳工作协调机制、工程造价调整工作协调机制和防疫物资筹集工作协调机制等六项专班协调机制。

该方案强调,复工后需强化主体责任、接诉即办和信息沟通等三方面工作。比如,各复工企业要自觉担当疫情防控工作主体责任,支持配合所在地方和主管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强化接诉即办方面,市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依各自职责加强服务,做好企业帮扶。对疫情防控期间复工的重点建设工程要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帮助,做到快速响应;信息沟通方面,牵头单位与复工企业要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做好“日汇总、周调度”工作,可通过微信等不直接见面方式加强联系,推进建设工程安全有序复工。

辽宁:将建筑工地疫情防控费用纳入建设工程安全施工措施费

出台做好全省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的若干措施,从做好建筑工地疫情防控是企业开复工的首要任务、严格开复工前疫情防控、夯实疫情防控责任、做好人员管控、严格工地现场管理、支持推动项目建设、严格安全生产条件审查、抓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八个方面制定了30条措施,系统地将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相结合。

特别规定,建设单位负首要责任。全面做好建筑工地疫情防控的组织工作,负责检查督促施工、监理、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单位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因疫情等不可抗力导致的建设工期延误,建设单位应与施工单位协商约定工期顺延等事宜,不得以工期紧等理由要求施工单位未报备、未落实防疫措施擅自开工。建设单位应将建筑工地疫情防控费用纳入建设工程安全施工措施费。

贵州:严把“四关”推动建筑行业恢复生产

严把“入口关”,各地迅速组织开展工地内部消毒杀菌工作,实施场地封闭管理,最大限度避免工地内部病源传播和交叉感染。从2月4日起,贵阳市白云区每天对沙文村棚户区改造等6个待开工项目的工地项目部、食堂、宿舍等25个区域进行消毒,消毒面积约600平方米。花溪区对建筑施工工地开展防疫消杀1.2万平方米。铜仁市德江县已对建筑工地消毒达198次。万山区全面做好工地复工前操作间、工棚、办公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区域消毒工作,每日至少1次。

严把“人员关”,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防疫要求,确保工地人员身体健康安全,全省对已开工或即将开工的项目全部实施工地人员实名制管理,要求每天安排专人开展体温检测等排查登记,确保工地复工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六盘水市市、县两级住建部门组织10个检查组累计排查建筑企业19个,建筑项目46个,发现湖北籍从业人员26人,已按要求实时跟踪检测。贵阳市利用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加强对务工人员管控排查,对全市工程项目现场人员2084人,全部实行体温监测、登记造册,发放防护用品,其余务工人员在2月10日陆续返回后按规定检测身体再上岗,目前,贵阳市在建项目576个,其中有19个项目有湖北籍务工人员,已通知湖北籍人员延期返岗。

严把“验收关”,结合本地实际,对建筑企业提出疫情防控工作到位、重大安全风险排查管控到位、员工教育培训到位、复工复产方案和检查到位等“四个到位要求”,明确了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健全施工现场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及应急处置方案、建立公共区域消毒制度等开(复)工“八个条件”,对未达到相关条件的施工工地一律不得批准复工。

严把“教育关”,各地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两微一端”等媒介,强化建筑行业疫情防控宣传。在工作群转发《疫情之下,如何“健康”开工》等,及时编制《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开(复)工指导手册(试行)》《2020贵州省建筑工地有序复工第一课》《致全省农民工兄弟姐妹的一封信》在多平台发布,提高企业和务工人员的防疫意识。(下转第2版)

2020-02-13 战“疫”复工两手抓两手硬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6398.html 1 3 多地奋力开启开工复工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