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设计

非常战“疫” 非常医院 非常建筑设计行业

“火神”、“雷神”从天降 “中字头”设计企业迎难而上

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1月23日下午,武汉市要求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在武汉职工疗养院建设一座专门医院——蔡甸火神山医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要求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病床,在2月3日前建成。仅仅过了一天,1月25日下午,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举行调度会,决定在火神山医院之外,在武汉江夏区军运村再建一所更大规模的“小汤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容纳床位约1500张及提供2000名医务人员生活和工作之所。须于2月4日完成土建工程,交付卫健部门设备安装,于2月5日左右交付使用。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接到任务,马上成立了医院建设指挥部,将火神山医院设计的任务交付给了中信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之后又将雷神山医院的设计交付给了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总共也只有不到10天的时间要完成设计、建设任务,怎么办?武汉市城建局第一时间发函向承担2003年“非典”时期北京小汤山设计任务的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寻求技术支持。中元、中南、中信三个“中字头”的设计机构就这样走上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昼夜兼程两天拿出设计图纸

收到支援请求后快速积极响应,中国中元立即行动起来,成立了以中元集团董事长丁建、总经理刘小虎为组长的应急指挥部及黄锡璆博士为组长的技术专家组,在78分钟之后,即向武汉方面发去修订完善的小汤山医院图纸,之后还在选址、布局、施工、排污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建设性意见;

中信建筑设计总院肖伟、林琨两位副院长牵头组成设计团队,加班赶图,通宵开展设计工作,接到任务5小时内即完成场地平整设计图,为连夜开工争取到了时间。24小时内完成方案设计图,获武汉市政府认可,经60小时连续奋战,1月26日凌晨交付全部施工图;

中南院年三十当晚即成立了由公司总经理杨剑华挂帅、副总建筑师张颂民牵头,项目总协调章明协调监督的公司医疗健康事业部牵头开始了连夜作战,1月24日(除夕当晚)展开设计,1月26日交付总图,陆续交付相关专业图纸,主要图纸在1月28号基本完成。

不要以为貌似在两三天内都完成了设计工作就完事大吉,其实由于是非常时期,一切以时间为第一考虑因素,为了让施工单位立即行动起来进行场地平整和相关管道的铺设,设计院接到任务后需要在不到24小时内提交总平面图和土方调配图。由于施工技术和在这个非常时期所能调动的材料设备是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所以设计过程需遵循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完善的“战时规则”,在现场与施工单位的配合进行设计方案的调整,包括今后一段时间的运营期,设计院同样需要提供即时的服务以做坚强的保障。

非典时小汤山图纸再做贡献

17年前,中国中元临危受命,在7天内完成“小汤山”医院设计建设任务,为北京抗击非典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设计方案也被验证可行、可靠、可参照,为此被武汉市决定在同样非常状态之下,再次借鉴。在为武汉提供图纸之外,中国中元还制定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医疗设施建设中国中元行动方案”,为十多个地市提供建设应急设施或医院改造技术支持的咨询,还连夜加班加点受卫健委和住建部的委托编制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救治设施设计导则(试行)》。

也许普通大众不一定了解医疗建筑设计的难度,以为象震后的板房一样搭起来就好。其实医疗建筑设计有很高的专业要求,对医疗建筑好坏的评价与办公、住宅、文化、体育建筑完全不同,不在于形象而在于提高医疗效率,组织简洁高效的流线和空间。健康人、病人(需隔离和非隔离)、医生、护士、尸体,医疗用品(污染和非污染的)、污水处理等都需要不同对待和各自不同的空间又要相互联系,非常复杂。虽然是临时建筑,但却是传染病房,这比普通医院的要求还要高出许多。要在一天之内拿出设计合理的平面布局图,没有十几年以上设计经验的人很难做到。这也就是黄博士在非典时期在短短的一天之内画出一稿草图即上马而被事实证明可行而再次被启用的原因。中元、中南和中信设计院都有着比较强大的医疗设计专业团队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所以才负得起临危受命的光荣使命。

与钟南山院士一样,年近八旬的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黄锡璆博士,再次披挂上阵,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表达了愿随时听从组织安排,赶赴一线、参加疫情抗击工作的决心。

“没想到小汤山医院的图纸还能再用一次,虽然我们不希望它再被使用。”黄锡璆博士表示,应急医院选址,市政系统成熟、交通便利、周边人口稀少是最需要考虑的三点,“传染病医院更需要关注供电保障、排水、排气安全和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从外部环境到内部使用上,需要特别注意医护人员和病人活动空间、交通路线的分区分流。按照诊断流程进行医院布置,减少交叉,将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风险。”建设小汤山医院时,没有任何经验,都需要摸索,而现在虽有小汤山这个成功案例可以参考,但也要根据当地环境和此次疫情特点做出优化调整。

当年小汤山每个护理单元都是独立的标准模块,一方面有利于同时施工,各单位可以独立建好自己的模块后集中拼接,尽量减少交叉作业;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发生疫情恶化或失火等紧急情况时,将该单元彻底封闭,保全医院其他单元。不过当时每一列病房的材质都是不一样的,6家施工单位同时施工,每家施工单位根据自己的能力提供建设材料。在经历过各种应急状况之后,可供选择的临时建筑体系已有很多。

方案设计应急为出发点

张颂民介绍说,雷神山医院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1500床的隔离病房,是采用集装箱新建。该院只设住院部,有2个重症医学科病区、3个亚重症病区及27个普通病区,除重症病区外,病房均为2人间。医院设有一间手术室,心电诊断科、超声影像科、放射影像科及医学检验科等医技科室,可实现CT和心电的远程诊断传输。另一部分是2000人的生活服务区,是利用2019年世界军运会的餐厅在里面搭建板房,供医护人员休息。按照1500床位,雷神山选址场地比较紧张,因此布局也比较紧凑。火神山选址面积相差不大,但有9米的高差,因此建设的难度更大一些。雷神山在参照小汤山基本布局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完善,主要是对清洁区和污染区的隔离设计标准更高。

设计方案的选择从可实施性的角度考虑,主要根据施工单位的建筑选材进行设计。武汉选择了中建三局作为两个医院的实施单位,主要是考虑“中字头”企业的经验和在特殊时期调动资源的能力。中建三局选择了用集装箱作为建筑主体。集装箱的优点是现成的模块化,缺点是本身的尺寸受限,尤其是对医技部分需要考虑大型设备的用房难以满足。因此中南院同时做了两套体系,另一套是轻钢结构的板房,作为候补,以备需要时随时可用。

张颂民说,因为是非常时期的临时医院建筑,对于设计的标准规范方面主要把握大的方向和原则,最先满足最必需的功能。在大家最关注的污水处理方面,他表示,武汉湖泊和河流非常多,要远离水源选址其实很难,但是在污水甚至雨水处理方面都做了非常严格的保障措施。无论是集装箱还是板房将来都可以拆除回收清洁消毒后再利用,因此在设计方面考虑到了资源再利用的情况。

但随着疫情发展,在建设过程中,6天时间里雷神山医院的规划总建筑面积三次增加,从5万平方米增加到8万平方米,床位数从1300张增加至1600张,因此规划布局以及设计方案也一直紧跟形势,以迅变应瞬变,对设计人员神经、能力、体力的考验可谓达到极致。经过十多个昼夜的奋战,雷神山医院2月8号交付使用。

根据中信设计院提供的资料,火神山医院采用中轴对称的鱼骨状布局。标准化、模块化,根据需要可以不断延伸是这种布局的主要特点。火神山医院将由多个H型模块排列而成,其中,沿中轴线布置办公区域和医护人员通道,每个中心模块负责4个护理单元,护理单元内安置两列病房。患者从病房外周进出病区,医护人员从中轴核心经层层更衣和卫生通过区进入病房进行检查、治疗和看护。这样的功能结构能够严格控制空气的洁净梯次,切实保障医护人员卫生安全,同时有效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根据选址地形和现场已有设施,模块排列数量和每个护理单元的长度都可以进行调整。

1月23日下达任务,2月2日完工交付,火神山医院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从新闻报道来看,6天之内完成的医院内部整洁,灯光明亮,每间病房有两张床位,且配有空调、电视、卫生间和热水器、空气净化器、消毒设备等,可谓设计合理、设施齐备。这是设计、施工、设备、医院等各方共同努力的成果,更被称为“奇迹医院”。

编者按:

2020特别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像恶狼迎面扑来,牵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每个人都在尽其所能,哪怕是蜗居在家。勘察设计行业及企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行动。本刊本期第五、六版将集中报道部分内容。

中元、中南、中信三“中字头”设计企业奋战火神、雷神山医院纪实

□本报记者 李武英

黄博士请战书

设计人员连夜开会讨论

火神山医院内部

雷神山医院完工

2020-02-17 李武英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6458.html 1 3 非常战“疫” 非常医院 非常建筑设计行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