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水线”上生产构件和配件,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以后,这样的装配式建筑将越来越多。
近期,重庆市住建委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2020年起,该市主城各区每年在建设项目供地面积总量中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面积比例不低于30%。
装配式建筑将逐年增长5%
《通知》中明确,该市保障性住房和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政府投资、主导建设的建筑工程项目,桥梁、综合管廊、人行天桥等市政设施工程项目,应根据要求从相应时间节点起,采用装配式建筑或装配式建造方式。
主城各区已建成学校、幼儿园、医院等100米范围内噪声敏感区域的出让地块,应根据要求从相应时间节点起,将装配式建筑实施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条件。
从2020年1月1日起,主城各区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宗地计容建筑规模1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国有土地应在供地方案中明确装配式建筑实施要求。从2020年起,主城各区每年在建设项目供地面积总量中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面积比例不低于30%,其中两江新区不低于50%,并逐年增长5%。
《通知》表示,装配式建筑商品房项目在办理预售许可时,可以将预制部品部件投资计入工程建设总投资,可以将预制部品部件生产纳入工程进度衡量。
装配式建筑可减少建筑垃圾
重庆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主导建设的建筑工程项目及市政设施工程项目,投资主管部门按装配式建筑或装配式建造方式核准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
各区在供地方案中明确装配式建筑实施要求,由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将装配式建筑实施要求纳入土地出让合同,并由区县政府按照供地方案、土地出让合同明确的装配式建筑实施要求开展监管。建设单位应在项目招标文件中提出装配式建筑实施具体技术要求,原则上应采用以设计施工(生产采购)一体化为核心的工程总承包模式。
在初步设计审批(政府投资项目)、施工图审查和商品房预售许可办理时,应重点审查项目是否达到装配式建筑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予通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加强部品部件工厂监管和施工现场质量检查,落实各方主体质量终身责任,保障工程质量安全。
装配式建筑项目应在设计、生产、施工等全生命周期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数据库,为实现全过程质量管控和责任追溯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此外,装配式建筑项目应执行重庆市建设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标准,减少施工围挡、外脚手架、建筑垃圾等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提升建筑工地形象与城市整体形象。
推进一体化装修和集成厨卫
据了解,重庆将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重视建筑师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的核心统筹作用,重点关注隔热、通风、采光等建筑性能,推行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
《通知》要求,推广应用水平预制构件,预制非承重外墙、预制内隔墙;逐步推广应用预制柱、预制承重墙、围护墙与保温隔热一体化技术、内隔墙与管线装修一体化技术。
推行工业化装修,推进一体化装修模式和集成式厨卫、管线分离等新技术应用,促进传统装修向工业化装修转型发展。
发展“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引导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企业按照该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在全市合理布局,形成与工程建设规模相匹配的部品部件生产能力。
引进工业化装修领域龙头企业,带动工业化装修等产业发展。进一步开放建筑市场,支持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企业入渝发展。引导传统建材企业向装配式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转型,鼓励本地设计、施工企业提升全产业链实施能力。发展智能建造产业,培育建筑业大数据产业园区,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与装配式建筑深度融合发展。
(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