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战斗中,中建科工快速响应,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干部主动请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无论在施工一线还是生产车间,他们坚持奋战在抗疫工作最前线。在支援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的战场上,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他们不计报酬,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他们身先士卒、恪尽职守,只为抗击疫情阻击战的早日胜利。他们在疫情防控中亮身份、当先锋、做表率,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作为一名党员,能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是我的光荣。”
1月29日凌晨四点,在中建科工华中钢结构公司设计深化部的办公室,设计深化部青年党员陈晨等技术骨干刚刚完成了雷神山医院的图纸绘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放弃了最轻松的数控排版,采用纯手工配对的方式,以尽可能缩减制造时长。
在打印图纸的间隙,大家吃两口早已泡的发软的泡面,就立刻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正如陈晨所说,“疫情防控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事,作为一名党员,能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是我的光荣。”
在忙了一个通宵后,小伙子们草草睡了两个小时就又投入了新的工作中,因为他们知道,此刻的努力能为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宝贵的时间。
“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为武汉加油。”
在武汉厂二车间,党员么忠孝已经带领车间工人奋战了三天,从1月28日接到任务,作为工段长的他带领大家他们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4小时,保证了各类钢构件及时完成制造并运抵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由于二车间负责人被疫情挡在了外地,么忠孝与其他两名管理人员承担了二车间所有的协调管理工作。他们在共同努力下,36小时内完成所有1200根钢梁、檩条、斜撑的制造任务。
作为党员突击队的一员,自从主动请缨参与到支援雷神山项目建设的工作中后,么忠孝不仅与其他管理人员一起协调100余名工人的工作部署、管理现场机电设备,他还主动承担起了大家的后勤保障工作。为了避免大家到食堂集中就餐增加感染可能性,么忠孝每天独自将盒饭、泡面等食品从食堂拖到车间,让大家分散就餐,看到加夜班的工人十分辛苦,他还主动为大家购买补给品。虽然现场的工作十分辛苦,么忠孝却乐在其中,他说:“我也没干什么大事,作为一个留守武汉的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为武汉加油。”
“患者们能够早点得到治疗,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1月30日上午,中建科工又接到紧急任务,火速驰援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协助开展医院ICU病房钢结构焊接工作。中建科工华中钢结构公司党总支副书记、武汉厂厂长王志强等14人立刻组成钢结构施工突击队,协助前线现场各类构件的安装任务,为现场遇到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厂领导班子带头上一线,刚刚打完雷神山医院钢结构制造攻坚战,来不及休息就投入到新的战斗之中。
2月2日,火神山医院建成正式移交。在完成任务返回后被问及这些天的感受时,王志强说“我们累一点苦一点不要紧,医院能够早完工,患者们能够早点得到治疗,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他们只是广大党员的一个缩影,还有许多和他们一样的党员,在疫情面前保持高度责任担当奋勇逆行,使命必达,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者:没有多想,党员就该冲在前面
经过十昼夜的奋战,2月6日,武汉雷神山医院项目开展验收工作并逐步移交。
武汉雷神山医院位于江夏区黄家湖,整体参照战地医院形式,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医疗用房区、医护保障区、医疗辅助区。总用地面积约328亩,建筑面积7.99万平方米。
抗击疫情如救水火,从进场到交付,数千名建设者昼夜鏖战,与疫魔竞速。1月28日,中建科工接到武汉雷神山医院项目建设任务,承建雷神山医院ICU病房和氯化间约1600根钢构件的制造任务,并按时圆满完成。2月3日晚,中建科工又接到雷神山医院部队楼和专家楼楼梯的制造安装任务,当天组织下料焊接,次日完成厂内制造,下午发运至现场,并连夜完成现场安装。
每一场战斗,都需要一批英勇的战士;每一次奋勇逆行,都会涌现一批无畏的勇士。中建科工作为央企,在建设雷神山医院的过程中,不讲条件,不畏艰难,一批奋勇逆行、奉献担当的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职工一直冲锋在最前线,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没有多想,党员就该冲在前面
1月28日,接到武汉雷神山医院项目建设任务,中建科工华中钢结构公司的农民工党小组班组长严文宝第一时间报了名。他曾参与1998年长江抗洪、后又主动捐款支援2008年汶川地震。别人问他为啥这么积极报名,他说:“没有多想,党员就该冲在前面!”参加任务后,一干就干了个通宵,他说“一分钟也不想耽误,我们耽误一分钟,生病的人就不能及时得到诊治,想到这里只想加紧干,加紧干……”
“费劲”的安全会
1月28日下午5点,安监部胡绪渺终于忙完了测体温的工作。趁着总包图纸再次变更调整的空当,他和么忠孝、田龙、汤浩杰等人一起给工人开了安全交底会。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60余名蓝领职工在车间门口集结,彼此又都保持着2米的距离。“这是最费劲的一个安全会了,戴着口罩,又站那么远,喊个话太费劲了,十几分钟下来,感觉气喘吁吁,这个会是真不容易。”
但是,在胡绪渺看来,再有困难,这个会也很必要。“鉴于春节假期,我们职工思想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松懈,再加上疫情防控的特殊要求,安全预警必须走在前面”。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中建科工人始终与武汉人民同舟共济,共同抗疫,以使命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通讯员 张天奇 李鹏 彭阳 李昌琼 王超 沈希栋)
精工钢构
疫情就是命令 岗位就是战场
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国之时,“小汤山”模式的火神山医院在“基建狂魔”的发力下,如期交付人民军队接管并于2月3日开始接诊。然而,正处于火速建设中的医院核心通道楼梯因设计调整,原定楼梯无法使用。紧急状况之下,建设方武汉建工集团董事长在2月2日晚23时许,向精工钢构集团紧急求援,希望给予全力支持,并确保2月3日晚全部发往现场安装。接到电话,公司第一时间下达指令要求湖北精工钢构不惜一切代价,迅速组织投入生产。正在值班的何志涛总经理接到通知后,当场表态,坚决执行和落实集团公司的指示,保证完成任务。
湖北精工钢构接到集团命令后,迅速安排公司中、高层管理干部各就各位、各司其职,连夜召集黄陂辖区及盘龙城区域春节休假员工立即返回公司投入紧急生产。因武汉为全国疫情最严重地区,各街道、网格社区的防控和疫情关卡较多,给员工返厂造成了极大的难度。紧急时刻,公司通过深夜联系管委会、开具员工通行证明等方式,确保员工能立即到岗。
2月3日凌晨1:00时左右,三十余名员工和电力、气体、设备调试、后勤物质保障、预估工作量材料进车间等工作全部就位;
2月3日凌晨1:30时左右,公司深化图纸下发车间,建设方临时通知图纸变更;
2月3日凌晨4:00时,收到图纸时,共9部楼梯,工作量远远超过预估,当务之急亟需重新补充材料,重新组织生产,眼前一边迅速组织资源,一边紧急投入抢工;
2月3日17:00时,经过全体员工连续13小时不间断的拼搏,第一车构件顺利装运出厂运往火神山医院项目交付建设方安装。
疫情当前,员工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争分夺秒,心中充满着豪情壮言:这场时间赛,我们不能输!眼下的场景,总经理在车间做起了清磨工;副总做起了切割工;副总工做起了机具、物质的领料员;综合经理成了员工的送餐员,党员干部更是冲在前面,大家立志与病毒赛跑,能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是每个精工人的极大荣誉!“我们都是党员,我们带头干”……此时此刻,大家所面对的就是:疫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战场!
在这场“战役”中,精工人敢于挑战,没有因为疫情危机而退缩,也没有因为参与这次抢工后需面对隔离问题而逃避,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见证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同时,精工钢构作为国内行业的佼佼者,也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现出了企业的担当和社会责任!
全力支援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
抢险救灾 抗“疫”战危
陕建钢构
陕建钢构集团接到西安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3号楼69间装配式板房安装任务,工期仅有48个小时。陕建钢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政立即在公司群内紧急发布支援战“疫”建设应急招募令,一时群内报名声此起彼伏,全体职工纷纷在第一时间报名要支援项目建设,随时听候调遣。
陕建钢构施工日记
2月3日 不到21:00
临时项目部即组建完成,连夜制定施工方案、准备施工物资和防疫物资。
2月4日 06:30
18名共产党员、40余名施工人员、6台汽车吊、4台板车准时进驻施工现场,快速展开作业面。高峰期共120余名施工人员和十余台机械同时奋战,人机连轴转,日夜不停施工。板房吊装过程中,进行多工序合理穿插,实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一次成优。经过36个小时的轮番作战,提前12小时将地上三层共计69间1324平方米的板房安装任务全部完成,受到各方领导的一致好评。
2月5日 18:00
陕建集团再次被委以重任——24小时完成该项目2号楼120间板房的安装任务。闻令而动,高效执行,现场又一次掀起施工热潮,全体人员攻坚克难,争分夺秒,凭着一股子韧劲冒严寒、顶风雪通宵夜战,用实干和汗水筑起了“战疫”的铜墙铁壁。
2月6日 18:00
2号楼主体结构已经全部安装完成。
施工现场的声音
“我是党员,我带头!”
“我是党员,我带头”,这是陕建钢构集团副总经理王政在接到支援建设任务后的第一句话。
随后,他火速集结施工人员、施工物资、机械设备,第一时间率领9名管理人员、40名劳务工友奔赴西安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一线。面对纷繁复杂的施工任务,他统筹协调,多方沟通,结合现场实际不断调整作业顺序,用自己敏捷的思维和共产党员不服输的干劲逐一攻破应接不暇的施工难题。在他的带领和号召下,全体参战人员无一喊苦叫累,经过两天一夜的奋战,出色完成集团分配的施工任务后,他再次被陕建集团委以重任——负责攻克2号楼120间板房施工。
“把热水和饭菜留给劳务工友!”
两天两夜没有合眼,眼睛熬得通红,嗓子喊得嘶哑,但面对电视台记者的采访,他只是朴实地笑笑没有过多的言语,这就是陕建钢构集团此次战疫的施工现场负责人樊威武。
在接到任务时,没有片刻的犹豫便将两个年幼的孩子交给妻子,就匆匆收拾行囊奔赴一线,制定施工方案、分配施工任务、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忙得不亦乐乎。每到饭点,他总是让劳务工友先吃,口罩等防疫物资也优先给劳务工友用。2月5日夜间风雪交加,通宵夜战,冷得刺骨,在他的带领下,全体管理人员把为数不多的热水和饭菜全部留给了劳务工友。作为一名党员,他时刻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使命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不允许有半点迟疑和差错,所以即使任务再小,我是党员我都要带头全程监管。”
陕建钢构集团总经理助理、泾渭钢构公司董事长范永辉,2月4日下午拿到水塔支架图纸后,第一时间组织50余名力量分组进行图纸深化、材料采购和加工制作。
2月6日上午便将4×4×15米的水塔支架块体运输到施工现场。任务虽小,但是时间紧,工序多,施工场地条件有限,为了加快安装进度,范永辉不断调整作业工序,亲自爬上15米的高架指导工人进行焊接,以确保安装精度、焊接质量及高空作业的安全。经过两天一夜的紧张奋战,水塔支架顺利安装到位。从15米高空返回地面的范永辉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汗水,又立即投入到LED展架吊装工作中。
他说:疫情就是命令,不允许有半点迟疑和差错,所以即使任务再小,我是党员我都要带头全程监管。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接到战“疫”任务四天以来,在战“疫”建设前线,除了首批进场的人员外,陆续又有十多名职工主动请战,在现场他们全力以赴,竭尽所能地去完成各项工作。还有百余名劳务工友任劳任怨、脚不停歇、加班加点赶进度。战“疫”建设后方也有多名时刻关注现场需求和协调采购各类物资的“保障卫士”,还有悄悄为一线赠送御寒大衣、保温壶、牛奶、方便面等爱心物资的爱心民企,更有自掏腰包为一线赠送20升酒精而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爱心人士。
大事难事看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疫情当前,陕建钢构集团18名共产党员、15名青年职工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请战深入施工一线,战天斗地,奋勇逆行,用实干和奉献诠释了一个陕建钢构人的责任与担当。工期紧任务重,天气严寒,时不时风雪交加,夜晚的气温更是在零下3度左右,环境特别恶劣。加上近期疫情严重,项目周边的旅馆均未营业,全体人员累了就找个地方和衣而睡,休息上一两个小时再继续投入工作,渴了就喝点矿泉水,手常常被冻得握不住接电话的手机,日均行走3万余步,他们如此拼命只为提前完成施工任务,助力西安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工程早日投入使用,为西安人民抗“疫”奉献陕建钢构的力量。
奋斗在西安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
石横特钢
全面动员,八方支援,疫情防控战犹酣。连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社会各界众志成城,捐款捐物,倾力相助。2月2日,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向泰安市慈善总会、泰安市慈善事业促进会捐赠疫情防控资金500万元,向肥城市慈善总会捐赠疫情防控资金500万元,助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用实际行动展现大爱与担当。
石横特钢集团企业文化部部长傅光海表示:疫情发生后,广大医护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不顾自身安危冲在第一线,深深感动着我们。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支援抗击疫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我们一定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在对内做好自身防控的同时,积极对外配合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打好疫情阻击战。我们坚信,涓流汇沧海,积土聚山丘。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两级慈善总会代表全市人民感谢石横特钢集团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力支持,承诺捐款将专项用于抗击疫情的各项支出,并将及时向社会各界、捐款方公布费用使用信息。
长期以来,石横特钢集团高度重视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重组破产企业肥城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设立肥城市教育基金和泰安市见义勇为专项奖励,保护肥城市佛桃品牌……一系列行动折射出的是石横特钢集团厚重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肖富君)
助力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