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综合

暴雪中抢建武汉最大方舱医院

——中铁十一局建设谌家矶方舱医院纪实

□何赟/文 陈磊/图

2月14日中铁十一局城轨公司又接到抢建“方舱医院”的任务,牵头主建谌家矶“方舱医院”,将提供3840张床位。这是该公司在武汉参建的第五座方舱医院,也是武汉目前最大“方舱医院”。

集结号再次吹响

14日下午,武汉突然断崖式降温,雨雪随之而来。下午3点40分,中铁十一局城轨公司项目经理李永刚紧了紧衣领,快速钻进车里,紧急赶往江岸区谌家矶。这座医院由工业园区20多个1188平方米的厂房仓库改造而成,施工场地非常分散。仓库内货物转运清理之后,还需要重新安装地板、水电、空调、电视、通风、照明、洗手池、集装箱、板房、隔离设施、铺设污水管道等等,改造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现场水电不稳,随时面临停水停电困境。赶到现场对接的李永刚眉头紧锁。更让他感到担忧的是:“此次降温和接下来的暴雪也给这次抢建带来了很大难度。”

在疫情之下,工期、人员、资源都异常紧张。此时,在中铁十一局城轨公司防疫指挥群里已经炸开了锅。“武汉地铁16号线老关村项目60人,武汉地铁12号线5标项目40人,5000平方米的地板革已经联系好,6500根方木今晚可以到位……”大家正在焦灼地联系人员和物资。现在的武汉,人员管制,建材物资匮乏,要让医院尽快投入使用,必须和时间赛跑!

“在汉的所有党员和中层干部可以报名支援一线!”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周晗、党委书记彭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发出动员令。 “我报名!”“算我一个!”不到一个小时,资金、后勤、物资机具、劳务、调度、现场施工等6个保障组火速成立,500名工人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白班晚班交替作业。

因交通管制,身在十堰市的张昆峰错过了之前的援建。他心急如焚。15日一早,他终于辗转从十堰市赶回武汉参加建设,负责施工攻坚。这次援建任务重,时间急,上场人员数量空前,刘震和杨倩是城轨公司的双职工,夫妻俩双双奔向前线,一个负责物资一个负责后勤。六岁的儿子交给父母照顾。周凡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小女儿才两岁多,看到动员,她义无反顾报了名。

暴雪夜的紧急驰援

14日晚上武汉电闪雷鸣,暴雨如注,15日中午1时,又开始普降暴雪,这两天又是建设物资的主要运输时间,这让本来困难重重的物流和物资,雪上加霜。公司副总经理朱明喜介绍,这20座大仓库都堆满货物,我们是边腾退货物边施工抢建,工业园进出只有一条10米的双向车道,车辆设备进退场非常困难。且为了抢时间,水电、电信、空调安装、下水道开挖等都是同步交错施工,现场协调组织难度非常大。”同时,建设这座方舱医院需要约1500吨的物资材料,9米长的大货车要拉至少45车。暴雪下,物资材料装车、运输、卸货都是难题。

暴雪中,建设者们采用“总体统筹、分仓负责、协同作战、各个击破”的战术,每个仓库指定一个负责人,各个仓库之间资源共享。对武汉片区的人员和物资提前进行筹措,建设物资从武昌、汉口、汉阳、孝感、仙桃五地同时发货,保证了物资设备的紧急调配。

猛烈的雪和风拍打在脸上,每个人都头顶雪花,指挥车辆、分发材料、辗转在仓库之间组织协调,头发、衣服、鞋子都湿透了,身体冻透了,可没有人有一句怨言。

“1~10号仓库彭丹总体负责,11~20号仓库王双负责,攻坚组张昆峰负责……”除了每个仓库有专门负责人,现场还成立了安全质量、调度、施工攻坚等保障组。“10号仓库已经进行床位摆放!”一条最新进度引起大家的赞叹。各个仓库暗暗铆足了劲儿,组织起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

“15号仓库清理完毕,可以进行施工!”“11仓、13仓完全腾出来了,可以大干了!”15日,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大雪纷飞。施工现场却是一片火热大干场景,各类物资冒着暴雪,源源不断地运送到现场。中铁十一局城轨公司总经理周晗表示:“武汉现在处在危难之际,这正是我们贡献力量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克服万难,不计代价,完成这次援建任务!”

守住安全质量生命线

2月17日,安全质量组的孙国强却给17仓搭建的一个护士站开了返工单。原来,由于夜间通宵抢工,护士站的搭建水平不合标准。“时间这么紧,这个并不影响使用。”有工人这样嘟囔。“不行,质量一定不能马虎!”孙国强坚定地说。随后,李永刚在抢建工作群中通报这件事情,让所有工作面以此为戒。“虽然是抢建,但质量和标准一定不能下降,我们要对得起大家对十一局城轨公司的信任!”总经理周晗这样说。

每完成一道工序,都需要几方共同验收。特别是防水等基础设施,是大大高于设计标准建设的。

彭丹和王双本是公司苏州和上海项目的项目经理。因为疫情留守武汉。由于20个仓库独立分散,需要在仓与仓之间搭建一个联络通道贯联成一个整体。彭丹总负责1~10仓的仓内施工,王双和张昆峰16日晚上主攻这16个联络通道。可别小看这项工程,联通通道由两个集装箱拼接而成,再用板材密封,确保质量不漏水。在这样紧张的运力条件下,光运送集装箱进场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此外,王双介绍,仓与仓之间场地狭小,还要见缝插针进行集装箱吊装作业,切割焊接作业,安全风险也非常大。与时间赛跑,与疫情宣战。他和张昆峰一起,两条线分别施工,一个通宵密集作业,联络通道火速完工。

万众一心共同战役

17日,为了能收容更多病人,谌家矶方舱医院原定3240床位紧急增建600个。

每一分每一秒,更加珍贵了。空气中紧张的氛围几近凝结。李永刚连续几天只眯了两三个小时,从2月4日起他和团队们连续参加了四座方舱医院的抢建,一直没有回过家。张昆峰一天一夜四万八千步,霸屏朋友圈。其他人也都是三四万步,很多人脚肿得都抬不起来。谢鹏主管交通协调,每天他都辗转在仓与仓之间,了解整体的施工情况和进度,和交警一起协调什么车辆先行进场,如何衔接,保障了物资运输线。任俊一天到晚接打无数个电话,保障现场资金,还专门为赶到现场的员工办理通行证。刘丽和周凡,两位女汉子,每天奔波在外,购买筹集后勤以及防护物资。陈江,自从大年初六驰援火神山医院建设,他这次已经是第六次驰援一线建设,在施工现场党员突击队成立宣誓之时,他庄严地交上了入党申请书。“他说我们是一支有着铁道兵血液的英雄队伍,国家有难,个人安危不算什么,这是我们的职责!”

确保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不被感染,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口罩手套防护到位,每天进行两次现场消毒。我们还会对工人每天两次测量体温,发板蓝根和防病毒口服液。”公司副总经理刘涛、朱明喜、罗水保、副调研员刘国建等在现场通宵商讨方案,指挥协调。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普通人,疫情当下,他们心中也有恐惧。这里的每一个人,又都是逆行的勇士,他们说当责任战胜了恐惧,就心生无穷力量。

“方舱医院”被寄望给整个抗击新冠肺炎战“疫”带来拐点。目前,中铁十一局已先后组织11批近4000人次、参加2家医院和8家“方舱医院”建设,完成了8700多张床位的施工任务。

2020-02-24 ——中铁十一局建设谌家矶方舱医院纪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6543.html 1 3 暴雪中抢建武汉最大方舱医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