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业界·观点

2019年混凝土行业盘点

经济增长压力增大,需求稳增

经济压力增大,基建、地产先后托底经济。“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速从2018年年中的6.8%放缓至2019年前三季度的6.2%,显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受外部环境收紧、贸易摩擦以及内部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化等因素影响。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基建和房地产业仍是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剂,维持“托底”作用。其中房地产产值比重抬升,2019年前三季度房地产业(47263亿元)占GDP(697798亿元)比重6.77%,较前年同期增加0.02个百分点。而基础设施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占GDP比重维持在4.5%~4.65%之间平稳运行。

地产投资增速微调,基建稳步发力。混凝土在建筑业中作为中间产品广泛应用于房地产和基建施工中。目前房地产市场运行仍处平稳区间,去年1-11月房地产销售额及投资增速在中高速位置平稳运行,分别为7.30%和10.20%。不过2019年中银保监会和发改委先后加强对地产融资渠道监管,资金面逐渐收紧,预计去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略放缓至9.8~10.10%左右。另外,2018年年中和2019年年中中央政治局会议分别强调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和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补短板工程,基建投资增速从2018年年中的3.30%反弹至2019年前三季度的4.5%。综上所述,在房地产和基建增速回升的同时,第二产业建筑业增速也在2018年前三季度的3.70%触底上扬到2019年前三季度的5.70%,进一步拉动商混需求稳步提升。

下游地产建设稳步推进,商混需求稳中有升。2019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从4月的13.10%放缓至11月的8.6%,而竣工面积增速从6月起触底反弹,降幅持续收窄至11月的4.5%。此外,房屋施工面积增速从去年起一直在较高增速8~9%平稳向上运行,数据显示2019年下游房地产施工建设表现仍佳。而商混产品在房地产建设中占有很大比重,在30%~70%之间,则在2019年地产施工建设较好的背景下,商混需求稳中有升,1-10月商混产量增速达到14.90%,较2018年同期增加2.5个百分点。

地产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以及商混产量增速。与2018年相比,2019年1-9月商混产量就超过前年水平,1-10月产量达到20.51亿立方米,应在当前房地产融资受限的背景下,房企通过加快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争取在年底完成一些项目的主体竣工。同时2019年我国冬季气候基本处于“暖冬”,利于施工,预计全年商混产量将达24-25亿立方米左右。

供应端受环保督查影响较去年减弱

2019年环保政策较2018年温和。2016年《“十三五”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台,制定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大幅减少等内容。2018年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生态环境部牵头,各部门参与,引导全民绿色生产,所以2018年是环保最严的一年,从生态部发布《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方案》文件可知,2018年较2017年相比,环保强化督查期限扩大并且实施范围也扩大。而商混在生产中,极易造成粉尘排放污染,为了防控大气污染,混凝土搅拌站以及搅拌车在环保范围内停产。2019年环保进驻6个省外加2家央企,督查范围较去年20个省有所减少;此外,去年审理的案件和整改的企业也较前年减少了30561件和3481家。由此可知,2019年整个市场供应环境因环保导致紧张的情形较前年有所缓和,对商混生产影响程度也较去年减弱。

万家企业规模,产能仍过剩。据中国水泥散装协会数据统计,2018年全国预拌混凝土企业数量增速放缓至1.29%,得益于供给侧改革结构调整,以及生产线环保整治。虽然企业数量高增速增长已不复存在,但混凝土行业企业数量已在万家以上,近4年整体产能利用率也只在30~32%之间运行。近两年价格因供给侧改革而上涨,行业利润显著提升,同时行业门槛较低,使得新进入者和部分企业朝绿色标准方面改进设备,所以市场产能存量变化不大,产能利用率走势趋于平稳,产能过剩仍存。

市场价格运行情况

水泥、碎石价格反弹,价格略高于往年。原材料在商混成本中比重达75%以上。2019年11月水泥平均价格指数报159.13点(483.08元/吨),同比增长0.53%,价格与前年相比,略高。分月份来看,水泥价格在去年前三月和6、7月价格回落,月跌幅在1.86~6.04%之间,其余月份价格处于上涨,涨幅在0.96~4.96%之间。去年前三季度因煤炭成本颓势以及前期水泥价格基数较高,价格疲软,属于价格理性回调。而9月进入“金九银十”旺季行情以及多省错峰生产,价格反弹。

2019年11月全国18城市的碎石平均价格为79.89元/吨,同比增长5.12%。由于去年以来砂石供应一直紧俏,碎石价格较高于往年。分月份来看,在去年前两月以及5、7月碎石价格回落,跌幅在0.22%~2.19%,而其余月份价格处于涨势,涨幅在0.36~2.53%。

9月后混凝土价格反弹,但价格弱于去年。2019年11月全国混凝土平均价格指数报154.95点(486.76元/方),同比回落0.19%,11月商混价格开始低于前年同期水平,主要是去年环保政策较往年相比温和。另外,由于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激烈,所以去年价格涨势较前年弱。

分月份来看,去年前9月除了1月外,价格均处于下跌情况,月跌幅在0.17~0.54%之间,直到10月,在70周年大庆过后,“金九银十”旺季行情开启,价格开始反弹,月涨幅在0.94~1.94%之间。前三季度价格疲软是因前期价格较高,经过反垄断监管、原材料成本回调缘故,如上半年水泥价格回落,以及5、7月份砂石因汛期影响价格下跌,同时混凝土市场因搅拌站数量较多,低价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以及在下游中处于买方市场,议价权弱等因素。

分区域来看,与前年同期相比,西南、中南和华东地区价格坚挺,同比增速分别为5.19%、2.01%和0.11%。1-10月西南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施工面积增速较前年同期增加了7.85个百分点和11.06个百分点,显示需求较好,所以支撑西南价格高于往年。1-10月中南房地产投资及施工面积较前年略微增加0.54~0.84个百分点,需求一般,主要是环保政策较往年严格,使得供应收紧,9月以来多省停产频繁,如湖北、广西、广东和河南9月以来因军运会、质量检测、大气防治等活动,多次停产。华东房地产调控力度未松动,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不过去年需求仍高于前年,价格也略高于往年。

而华北、西北以及东北价格同比分别回落2.66%、0.13%和5.45%。华北仍维持严格的环保政策,京津冀及周边6个月的大气防治工作较前年提早一个月执行,西北以及东北房地产投资较前年萎缩,增速负增长运行。同时西北的甘肃和青海去年开始受环保督查进驻影响,供需受制,以及东北项目数量不多,市场竞争激烈,价格难以上涨。

混凝土行业营收达万亿元规模

去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累计1.13万亿元,同比大增24.6%,利润总额累计533.25亿元,同比大增32.09%,增速较前年同期增加4.71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4.71%。

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4家混凝土上市公司除海南瑞泽外,其余公司净利润均有增长,其中西部建设、深天地A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74倍和3.9倍;海南瑞泽因所在区域房地产销售政策收紧对投资产生影响,商混需求表现差,公司业绩萎缩48.65%。

混凝土企业面临难点

难点一: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回收慢。虽然2019年前三季度行业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较前年同期回落1.65个百分点,但比重较高,达78.94%。其中西部建设、三圣股份和深天地A的比重在74~80%之间,显示在外资金占用企业过多的流动资金,其中海南瑞泽的比重高达125.32%,较前年同期增加16.25个百分点,显示企业资金流动能力正在下滑。

此外,行业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需要1年又一个月才能收回资金,并较前年同期多增10天。除了海南瑞泽,其他三家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时间基本一年以上,如果时间拉长,坏账风险将增加。

难点二:行业集中度仍低,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方。下游房地产开发商、建筑施工单位集中度高,前50家房企在2018年销售规模占全行业比重为51.95%,同时上游水泥企业集中度也高,前10家水泥企业(集团)熟料产能集中度已达到64%,而商混行业前十家产量集中度仅13%左右。数据显示商混行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方,在上游、下游议价过程中,话语权薄弱,尤其是下游企业,基本处于买方市场,为了保证盈利,与同行竞争,基本折价销售。

(中国水泥网)

2020-02-24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6556.html 1 3 2019年混凝土行业盘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