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 兵
去年12月30日,长沙地铁5号线正式试运行。二标提前45天提供了试运行条件。开工以来,二标囊括全线所有节点第一。在“均衡”理念指引下,项目没有赶工,没有“热闹”的场面,近乎在平淡中完成。
不赶工的地铁工程
长沙地铁5号线二标有些“另类”:开工三年多,低调前行,很多时候似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除几次重大节点,指挥部走廊里来往脚步稍稍快捷一些,绝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
开工伊始,中建五局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邓尤东对指挥部提出“精准、均衡、创新、超越”的八字管理方针。其中“精准”是前提,“均衡”是关键,“创新”是灵魂,“超越”是目的。
何为“均衡”?指挥长罗努银这样理解:均衡其实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庸”。通过“均衡”管理,达到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综合最优;像流水一样自然,不窝工,不赶工。
长沙地铁5号线二标,由中建股份投资,授权中建五局组建指挥部管理。全长11.8公里,途经芙蓉区、开福区、长沙县,由八站八区间和一个出入段线组成;下属6个工区项目部,3个工程局、10家单位参战,上千人施工,八台盾构机作业;既要经过溶洞险恶的浏阳河底,又要穿越基础脆弱的西湖楼底,还要在逼仄的万家丽高架桥一侧施工……要做到“均衡”谈何容易!
然而他们做到了。施工期间,上级领导到这里次数最少,没有蹲过一次点。中建五局董事长田卫国说:“5号线最让人放心。”
抓住每个关键节点
不管哪个工区的关键节点,指挥部都牵头技术攻关,组织协调,攻坚克难。
2017年5月,五工区盾构机下穿浏阳河,最大的考验来了。
按原计划,盾构要等汛期以后过浏阳河,但那样会耽误几个月时间,指挥部决定赶在汛期前过。浏阳河是悬河,河底高出两岸平原好几米,一旦出现险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过浏阳河前,必须封河,对河床补漏补强。
指挥部出面协调,得到有关部门的理解和同意。九十九道湾的浏阳河迎来了第一次封河施工。
河底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有溶洞发育,位于隧道下方。指挥部多次组织讨论,制订细致周详的施工方案;在盾构选型上,采用8台液压动力的电机——般情况采用6台液压动力电机,但事实证明,采用8台液压动力电机,能保证盾构精准快速通过。
施工期间,指挥部领导24小时轮流值守在浏阳河堤上,一旦出现管涌、裂纹、河水倒灌等情况,可及时指挥抢险。幸运的是,浏阳河上风平浪静。20天后,盾构平安顺利穿过河底。
盾构机下穿西湖楼也是一大考验。西湖楼是一座仿古餐饮建筑,基础建在八米左右厚的回填土上,底下一半是鱼塘淤泥,软硬不均。指挥部召开多次专家会,分析情况,制订施工方案。一位老专家断言:“房子不垮不正常!”虽然没有他那么悲观,但大家都预计房子玻璃会烂掉一部分。
为节约建设成本,业主最初方案是预留注浆孔,盾构下穿时视情况注浆加固。为确保万无一失,指挥部多方协调,业主接受了先注浆加固、盾构再下穿的方案。为实时掌握盾构下穿时西湖楼变化情况,在穿越区域外墙上安装了全天候自动监测设备。地面、井下,每个班多配备5人准备随时注浆抢险。一个月下来,沉降始终保持在规定范围内,一块玻璃也没有烂。
“二标近18.23公里盾构施工,没有发生一起险情,主要得益于指挥部的指导和组织!”五工区项目经理权永华由衷地说。
整体与个体效益最大化
5号线二标隧道长18.23公里,分八个区间。这样长、这样多的区间,一般都设置好几个铺轨基地,而二标只用了一个基地,采用机铺工艺,顺利完成施工任务。铺轨质量得到长沙轨道集团高度肯定,热滑时,总经理周晓明称乘车平稳舒适,是目前几条线体验最好的一次。
如此高质量完成铺轨任务,首先必须提供连续顺畅的铺轨条件,而提供铺轨条件的前提是所有盾构区间必须合理组织施工,按总体工筹按时完成。指挥部发挥了“强悍”的组织、协调及服务作用,其中最困难的要属协调中建隧道和中建四局互换盾构。
权永华说:“全线盾构施工,主要由我们中建隧道负责七区间,中建四局负责一区间。使用八台盾构,我们七台,四局一台。”
“原计划我们从朝阳站始发两台盾构,过晚报站直达马王堆站,由于晚报站地质复杂,晚朝区间第一台盾构到位时,尚未达到过站始发条件。在指挥部前期规划下,我们预先在蟠龙站北端留了‘后手’,于是把盾构调往蟠龙路站北段400米的出入线施工,为铺轨顺利北上创造条件。不久晚报站具备了始发条件,需要一台盾构,满足马晚区间双线同时掘进,而这时四局在马王堆站准备了盾构机,但暂时不具备始发条件。一方面我们有始发条件但需要一台盾构机,另一方面四局有盾构机但不具备始发条件。于是指挥部再次做双方工作,互换盾构机:先让四局盾构借给我们,到达马王堆站后再把我们的盾构借给他们用,达到资源最优配置。开始我们不同意,因为换不换设备对我们单个工区工期影响不大;换了,担心扯皮。”
指挥部党委书记黄洪波说:“中建一盘棋。如果耽误总体工期,损害的是中建共同的利益!”
第一次做工作,权永华思想不通。第二次,他想通了,不光同意换盾构,还主动帮助四局准备配套材料。互换盾构后,四局满足了工期要求,五工区也提前了工期;两家盾构设备和后配套物资都得到合理应用,降低了成本。
像这样的协调还有很多。在指挥部强有力的协调下,各单位跳出一己得失,配合得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既实现了整体效益最大化,也实现了个体效益最大化。
开工三年来,长沙地铁5号线二标共获得全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湖南省“年度项目考评优良工地”等20多项荣誉,被长沙轨道集团评为“优秀指挥部”、“优秀指挥长”,参加“轨道杯”考核,获A类第一名3次,第二名6次。
进入基础设施领域以来,中国建筑不断求“道”,求管理之道,求经营之道。从“跑步进场,永争第一”,到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智慧建造、绿色工地,“均衡”管理,不断升级,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