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业界·资讯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建筑业应对疫情影响之对策线上沙龙活动在京召开

2月18日下午,在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的形势下,由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轮值主席单位中建科技有限公司,秘书处设在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与天津住宅集团)、中国房地产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联合主办,装配式建筑网协办的“疫情之下建筑业应对之策线上沙龙”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采用网络会议室的方式,围绕疫情之下建筑业特别是装配式建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做好复工的各项准备工作,降低疫情损失等相关议题开展交流。本次沙龙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企业家共计近300人参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处长武振主持会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她指出,建设行业为全国各地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除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参建单位,还有很多企业为各地承建医院和临时设施,捐款捐物等,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围绕疫情对建筑业的影响,住建部一直在抓紧研究应对疫情的措施。希望借本次会议的机会,充分讨论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结合各地好的经验做法,能多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围绕议题,专家发表了真知灼见。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浩文认为,当前战胜疫情、复工复产是当务之急的两件大事,企业不能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工程建设速度体现了模块化、装配式建造方式的优势,但仍需加强一体化设计,将模块化结构和建筑维护及机电、内装系统整体在工厂装配完成,现场快速安装施工。他建议,下一步房屋建筑宜根据不同功能和用途,做好产品化、体系化研究,即将装配式建筑作为工业化产品来研究,如按办公、酒店、学校系列产品等。装配式建筑未来应重点抓好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的标准化设计、关键节点连接等“卡脖子”问题,实现快速生产和施工装配,以期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促进产业化发展。

天津住宅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康庄指出,疫情的发展“倒逼”建筑行业要进行反思,尤其是装配式建筑今后如何在重大事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顺利建成得益于装配式建筑特别是模块化建筑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需要业内加强在建筑设计、连接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完善。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三一筑工总经理马荣全认为,新冠疫情带来了工程建设理念上的变化。一方面,增强了业内对推动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的信心和决心,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迎来了好的发展机遇;建筑行业将从劳动密集型向工厂化、机械化、少人化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将从传统的线下层级管理向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在线协同管理将成为行业共同发展方向。他还建议,针对疫情影响应酌情考虑对装配式建筑构件厂进行税收减免和贷款优惠,弥补疫情期间的损失。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产业化工程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马涛认为,本次疫情对建筑业而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突发事件和应急保障的快速建设需求都是装配式建筑适宜的应用范畴。针对各地应急医院和医疗点的建设情况,他指出,一是把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品进行研究,不能只重视技术体系,关键是适宜技术及产品的合理创新应用;对应急保障类装配式建筑的产品体系及供应体系的建设与完备,是应对抗“疫”的关键要素之一,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二是目前抗“疫”应急医疗建设大致有三种类型,包括新建、既有建筑和设施及既有医院改造,这都可以通过采用装配的方式快速实现应急功能。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应急建造特征,满足快速搭建的要求。对于改建的医疗设施,可在既有建筑或设施的外部增加系统或功能模块及与内部系统的连通接口等。三是装配式建筑质量保障的核心是做好连接与接口,不仅在于结构构件的连接,更重要的是功能部品的连接。对于模块式建筑还可以通过功能模块产品的组合与布置等方式实现。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纪颖波建议,深入研究针对应急管理需求的快速建设产品体系,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安全等突发事件,建立满足医院、营房、避难所、临时居住点等不同需求的集成建筑产品和标准体系。

中建三局工程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杨玮介绍了中建三局参与项目建设的情况。他建议,在下一步的建设过程中建筑企业应全面动员起来,非一线工作要提前准备,保持紧迫感。目前企业管理和工作方式正在变化,应细化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居家工作效率。应针对突发情况所需的装配式建筑产品作为应急保障,日常应做好保障性采购计划。

广联达科技有限公司数字研究院院长李步康建议,应借助信息化手段,助推复工工作有序开展。目前无论是工地还是工厂,人员防控难度都比较大。落实劳务实名制应用,可实现系统自动筛查人员是否来自疫区或是否曾在去年底在疫区工作,为复工人员的筛查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在复工后,工人每天的体温记录可通过测温设备联动实名制系统自动形成体温台账。在人员密集区的食堂、宿舍、办公区等通道可使用热成像摄像系统,实时检测体温异常人员并报警。基于场内人员定位系统(智能安全帽),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等异常状况,可快速筛查密切接触者,便于集中管控。他建议,要建立信息协同和交流机制,可将疫情应对作为推动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契机。鼓励企业推行线上协同办公模式,利用线上会议、线上文件共享、线上交底等技术解决现场集中式交流的需求。

在会议交流环节,近十多家企业代表进行了提问、交流,与主题发言专家进行了互动。很多参会代表分享了各地政府、协会和企业复工复产的做法。

最后,文林峰做了总结发言。她说,这次应对疫情,装配式建筑显示了巨大优势,现在的关键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让装配式建筑做得更好,要积极主动适应当前形势,深入研究,优化技术方案和管理水平,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满足社会应急救灾的紧迫需求。

她在总结中强调,一是要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系统优越性。从目前的应急设施建设水平来看,还有很多配套不足、缺乏系统性集成性等问题,要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效率和质量,重点是要有建筑产品的理念,把一个完整的建筑产品做好。二是要创新当前工程建设模式。现行模式与应急需求的差距还很大,要积极推进组织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要从系统性的角度反思,谁来组织、谁来统筹。三是要对应急管理体系进行反思。抗击疫情是对现代化治理能力的考验,政府、行业和企业主体都应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提高建设标准水平,有一部分产品要从常规产品需求向应急保障产品的需求转变,多用途发展。四是面对疫情影响,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企业发展,尽可能减少企业损失,保障经济平稳发展。

(ASC建筑产业现代化)

2020-03-02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6634.html 1 3 建筑业应对疫情影响之对策线上沙龙活动在京召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