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全力驰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后,3月10日上午,由中建三局一公司华南公司建设的广东珠海中大五院凤凰山院区工程正式举办落成交付仪式。该工程是国内首个永久结构的应急医院,同时也是国内首个以应急方式建设的永久性传染病院区,正常278天工期的医院25天完工,再创“中国奇迹”。
项目方案最初是应对疫情建设的集装箱板房应急医院,但决策者结合珠海疫情形势、长久使用需要、台风暴雨气候及各方意见,当机立断改为以建设永久医院的形式建设应急医院,新方案结构形式由集装箱板房调整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永久医院结构稳定、牢固,有更长久的使用寿命;空间设计更加灵活,可按需求布置各类房间;使用功能将更加完善,房间气密条件优越,可实现更高标准的功能需求。
结构形式改变后,施工难度成倍增加,按照正常工期,这样的一座永久医院建设工期需要278天,而疫情当前,最终工期压缩至25天,工期压力陡增,挑战前所未有。
深化设计,构筑易建快拆体系。面对复杂的图纸和极高的工期要求,技术团队立即转变思路,采用EPC模式主动介入设计,设计易建快拆体系:统一截面、统一布局,优化层高,原设计C30混凝土提高至C40,并添加早强剂,达到3天拆模条件。整个建设过程完成5次设计优化、12次图纸会审、60余张深化设计节点,目的只有一个:最大化为现场创造便利施工条件。
预制化、模块化,超前准备。为加快施工进度,21000平方米风管、65吨管线支架全部采用工厂预制,运至现场直接装配。隔墙采用轻钢龙骨墙,施工速度快,配合无机预涂面板,安装一气呵成。选用模块化污水处理设备、液氧站,实现现货直达、快速安装调试。
千方百计,确保负压要求。传染性病房通过负压实现病区洁净度,不同功能房间不小于5帕气压差,保证空气的有序流动,防止交叉污染,保证门、窗、墙“不漏气”是重中之重。通过混凝土原光收面、采用医用6级气密窗、隔墙内层外层双封闭等措施,确保病房空气不外溢,同时采用高效过滤负压排风,在满足规范的基础上预留20%风量,总共安装240个压差计,确保负压条件达标。
因势利导,强化废气排放。传染性病房内被污染的空气如何排放非常关键。该项目巧妙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屋面耸立80个外排风管直向高空,高度达6米,将污染空气经消毒后排入高空,有效避免了排出的空气进入到新风系统。
因地制宜,加强防风抗震。作为临海院区,防台风能力必不可少。该工程1274平方米外窗全部采用系统门窗,可抗15级台风。结构抗震烈度按7度设防,管道支架进行抗震加固,确保院区安全运行。
质量为本,坚持高标准不放松。考虑长期使用需求,病房开间宽度相对箱房增加了0.6米,层高4.4米,空间布局灵活、舒适感较好。相对箱房应急医院增加了消防喷淋、智能建筑、永久电梯、节能、防台风等内容,选用绿色环保、隔音材料,如无机预涂板、机制玻镁复合彩钢板吊顶、6级医用气密窗,气密性得到有效保障,整个建设标准极高。严格按照正式建筑施工进行质量管控,各方质量监督、过程验收、试验检验同步实施,确保应急工程高质量交付。
周密部署,向科学组织要进度。项目位于凤凰山脚下,场地极为有限,且北侧靠山,南侧靠排洪渠,无法形成环形通道。项目部当即决定通过场地平整,开挖部分山体,临时回填排洪渠,合理规划堆场位置,确保平面组织有序。成立交通引导组,引导车流线,保障资源进出顺畅。同时,面对紧密的工期、复杂的工序,项目依托BIM技术量化工程量,模拟全专业施工工序,将计划细化到小时,统筹分解各专业任务,确保各参建单位完美融入建设节奏,最大化发挥各专业优势,推动整个项目施工进度。
穿插提速,样板先行。做好室内、立面、屋面等立体空间的交叉施工,有效组织土建、安装、装饰专业的工序穿插。同时,医疗病房工序复杂,为了在最短时间磨合各工序,项目48小时内搭建1:1异地样板、实体交付样板,解决18个碰撞问题,用最直观的方式解决最复杂的问题,确保大面抢工时忙而不乱。
终于,9天实现工程主体结构封顶;8天完成33000平方米双面双层隔墙安装;6天完成13500平方米吊顶施工。累计使用钢筋2000吨、混凝土12000方,安装气密门2238平方米、气密窗1274平方米,风管21000平方米、电缆120000米……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25天全面建成,国内首个永久结构形式应急医院“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