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9天、200余名工人及工程技术人员的连续作业,3月18日晚,随着最后一斗混凝土注入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5号墩沉井的夹壁舱内,标志着中交二航局的建设者顺利完成该桥墩28个舱、3.5万立方米的水下夹壁混凝土浇筑,顺利进入到下一个施工阶段,为复工战“疫”率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答卷交得圆满,但却不简单。
“我们这次浇筑的施工工期长,需要连续作业、一次成型,需要的人员物资多,加上处于疫情期间,使得施工组织及管理难度变得更大。”现场技术员殷红阳介绍说。除此之外,由于沉井体量大、自重重、着床入土较浅,首次水下混凝土浇筑时,如果浇筑的不对称或地质条件发生突变,沉井很容易发生倾斜、突沉,风险极大,因此在浇筑的过程中就要满足速度快、质量高、一次成型的要求。
与此同时,由于舱内结构复杂、型钢密集、夹角众多,加上首次浇筑的位置位于水下25米的沉井底部,人员无法下去,也不能进行振捣密实,如何保证浇筑质量,成了项目部首要解决的难题。
“要保证浇筑质量,就要先保证浇筑的混凝土具有在水中不离析、能实现自流平、自密实,以及具有良好流动性及间隙通过性、长时间可工作性等性能。”项目常务副总工吴启和说。为此项目部对混凝土配合比、浇筑工艺进行了改进,并在浇筑前开展了三个足尺模型试验进行验证,使混凝土达到了在密集型钢条件下,也能均匀填满隔舱,且硬化后体积稳定、均匀密实,保证了浇筑质量。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水下混凝土浇筑的首封上创新了工艺工法,增加了导管数量,使混凝土能快速地流到各个角落,节约了时间、保证了质量。”吴启和说。
人类总是在困难中不停地探索和进步。
3月4日, 在5号墩沉井施工现场,轰鸣的机器不停地忙碌着。在夹壁舱的上方,6个巨大的混凝土料斗在工人的控制下,正在同时向夹壁内浇筑混凝土。
“以前是不能同时浇筑的,我们发明了一种电动提升装置来控制它,现在已经使用了5天了,效果不错。”发明这种同时下料装置的主要负责人孙发明自豪的介绍说。
孙发明是中共党员、常泰长江大桥项目副经理,2019年春节期间,孙发明选择留在项目部值守,积极做好复工防疫工作。
据介绍,沉井夹壁混凝土浇筑不同于普通混凝土施工,浇筑的混凝土总高度为23米,最大的夹壁舱则要在11小时内浇筑1580立方米。在施工中需要对6个大集料斗进行同时首封,但由于沉井顶面结构复杂,沉井隔舱面积大、施工设备较多,不利于多点同时施工作业。也导致首封不能同时完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孙发明带领现场人员经过一个星期的反复思考、实验,最后想到了给每个料斗配备一个小葫芦吊机,利用支架和电动提升机组合,安置在要浇筑的夹壁上,再通过电源同时控制起降及放料,实现6个大料斗同时浇筑及首封。
“这种控制装置的发明,提高了首封质量,降低了浇筑时长,避免了拔塞过程中设备之间的交叉作业可能导致的安全隐患。”孙发明说。
除此之外,由于舱内结构复杂,在拔导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卡顿。为此孙发明通过首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经验,将底节导管长度由6米改为18米,有效改善了导管拔出过程的卡顿情况,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质量,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在浇筑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问题,但只要认真思考,每个问题总会有合理的解决方案。”孙发明说。一系列的改进,不仅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还为项目部在疫情中快速地复工复产提供了助力,提振了士气。
不光在攻坚中有“绊脚石”,在攻坚前也有“拦路虎”。
“在家里要好好看视频、上网课哦,疫情很快就结束了……”
见到苗兴强时,他正在和孩子视频,给孩子上“政治”课。“现在他们也不能去学校上课,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功课、做作业,不然以后会掉一大截。”苗兴强说。
和孙发明一样苗兴强也是项目部的副经理,一位拥有25年党龄的党员,分管设备工作。自2019年11月21日来到项目部后,他同样主动坚守在岗位,至今都没回家。在项目,苗兴强既要做好防疫工作,又要确保各大型设备能正常运转。
2月12日,在浇筑的前一周,苗兴强便开始向江内按照预定线路投放电缆浮箱,为混凝土浇筑现场提供外电做准备。2月16日,按照施工计划,苗兴强带领工人完成浮箱的投放,开始架设电缆。眼看马上就要浇筑了,但天公却不作美——
当日上午,在1度的气温下,暴雨伴随着7级大风横扫江面,吹的浮箱上摇下晃,打在脸上割得生疼,眼睛都睁不开,根本无法进行铺设。“上午我们只能窝在船上,等待机会。”苗兴强说。
下午,雨终于变小了,但风仍然很大。为了尽快完成保障任务,不得已苗兴强只得带领大家开始顶风冒雨的工作。此时就连浮吊船也不停地晃动着,浪头依旧在浮箱上徘徊。按照以往的铺设方案,电缆铺设时人要上浮箱固定电缆,但在大风大雨的情况下,苗兴强只能先铺设,再找机会固定。“这样就保证了人员的安全。但工效却打了折扣,整个下午才铺设了5根。”苗兴强说。
而2月17日的风雨却比2月16日更胜,苗兴强带领工人架设了一天才把最后的3根电缆完成,但所有的电缆依旧没有固定。
2月18日,浇筑当天,风开始变小,天一亮,苗兴强便带领工人来到现场,开始对电缆进行布设,并在8点半浇筑开始前,完成现场的配电检测,保障了现场用电。外电的顺利打通,不仅为项目部的生产用电供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不仅如此,为了保证生产,苗兴强还及时做好了临时用电的备用工作,让发电机提前进场,为夹壁混凝土的浇筑用电上了“双保险”。
据介绍:常泰长江大桥底面横桥向长95米,纵桥向宽57.8米,横截面面积4774平方米,相当于13个篮球场大小;总高72米,足有24层楼高;总用钢量1.8万吨,是世界第一大钢沉井。本次浇筑混凝土的主要作用是增大自重,使沉井能在取土下沉阶段能顺利下沉到设计高程。接下来,项目部将在继续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进行取土下沉及沉井接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