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热点区域发展力度不减。4月9日召开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对2020年示范区建设重点工作安排及责任分工、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2019-2035年)草案等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横跨江浙沪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自2019年11月挂牌以来,已经建立起了扁平化、高效率的工作机制。2020年是示范区的密集施工期,由两省一市35名干部组成的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携手两区一县(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正在全力以赴推进示范区建设的良好开局。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执委会主任马春雷介绍,示范区成立以来,坚持规划引领,抓紧编制“1+1+6”的规划体系。其中,第一个“1”是指示范区全域2413平方公里的国土空间规划,目前已形成规划草案。第二个“1”,是660平方公里的先行启动区国土空间规划,目前正在同步启动、同步推进研究,即将转入正式编制阶段。同时,生态环境、水利、产业、综合交通、文旅等6个专项规划也正在抓紧编制之中。
根据中央相关文件,对于示范区2020年的重点工作,两省一市已初步梳理出42项,这其中既有软件项目,如建立生态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监控体系、环境监管执法的“三统一”制度;也有硬件项目,年内开工建设沪苏湖铁路、沪昆铁路嘉善段高架改造等项目。
一体化示范区的建设,也吸引了国内外各类市场主体的关注。目前,示范区执委会已会同两区一县梳理了近100个项目,重点推进33个重点项目,并滚动完善示范区“项目库”。其中,华为公司在青浦西岑科创中心投资100亿元建设的研发中心,预计6月底前1到2个组团开工。在“一河三湖”主要水体的元荡,示范区执委会正携手青浦、吴江,与长江三峡集团研究谋划元荡岸线贯通的设计方案。同时,示范区“智慧大脑”建设,也吸引了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公司踊跃参与。
(何欣荣 胡洁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