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传海 焦红旗
企业里的“钟南山团队”不像科研院所和高校,必须一肩挑两头。也就是说首先要完成生产经营为中心的主业,在此基础上兼顾攻难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防风险的技术攻关任务。通过技术攻关达到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防风险,既是生产经营一线“钟南山团队”的价值所在,也是他们深受员工尊敬的地方。
以中央企业为例,在企业的创新体系中,生产经营一线的“钟南山团队”,属于排在三级法人公司结构以下的倒金字塔底层,处于生产经营的最前沿,“触电”频率最多,“导热”性能最快,敏感性最强,属于企业接触市场和传递市场信息的神经末梢,既是生产要素最活跃的地方,又是企业暴露经营管理短板、管理漏洞和风险突发的集散地,也是科研攻关成果实验和推广应用的实战平台。恰恰又是攻关创新实践中所需的承上启下要素最稀缺的地方。在这里,“钟南山团队”对“二传手”的重要性的理解和渴望比任何一个科研院所和任何一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都更加深刻,更加迫切。
一是企业技术中心要当好对外联络人。生产经营一线的“钟南山团队”,每天要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研制技术方案-查看生产现场-组织技术交底-分析存在问题-现场排查隐患-组织开展攻关-跟踪攻关试验-资料整理……天天围绕现场转,现场就是大伙共同的家。在围绕生产经营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技术管理存在的短板,攻难关、堵漏洞、强弱项、防风险的过程中,最大的希望是上级技术主管部门和技术创新中心能在现场开展课题和方案认证、“临床”试验、效果评定的时候,联系业内专家和科研院所学者给予指导和帮助,拓宽视野,升华自我,大胆探索,从学术和经验层面坚定攻克难关,志在必胜的信心。
二是一线更多的员工都来当“勤杂工”。生产经营一线的“钟南山团队”成员的构成,普遍根据专业技术难题攻关需要,在一线技术骨干队伍中精心挑选,而现场攻关绝非几个“钟南山团队”的成员就能够把事情顺顺当当地完成了。诸如现场实验需要几米钢管、两米钢钎,半吨C25混凝土,一台吊车配合作业半天,等等,既涉及试验室的人员,还涉及物资管理人员,更离不开机械司机和现场施工人员的配合;还有攻关试验资料的记录、收集和整理,既涉及工程技术部门,还有测量队和试验室与物资部门,以及安全质量部门、财务经管部门和办公室,等等,少了哪一个的参与和支持都转不动。对于一线生产经营项目班子来说,需要教育和引导员工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和支持“钟南山团队”攻关活动,把“钟南山团队”技术攻关的事情看成是集体的事。只有“钟南山团队”把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和风险攻克了,短板补齐了,漏洞堵住了,风险排除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才能顺顺利利地完成。
三是企业技术质量部门要当好科研成果推荐申报的热心人。从某种程度上说,申报科研成果是一项“技术活儿”,一方面申报科研成果需要的材料,除了原始的文字和数据,还要有影像资料和对比分析,以及专家评审记录等,另一方面现场的“钟南山团队”成员不熟悉申报的渠道和程序与时机,还有就是如何回答评审答疑,等等,这些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如果没有企业技术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热情主动地承担报送工作,让现场的“钟南山团队”去做,是很难完成的。
四是对默默无闻的“二传手”要予以充分肯定。相对于因项目工程而生的项目经理部,针对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开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防风险的技术攻关活动是暂时的,而对于一级法人的企业来说,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无论是从企业管理技巧,还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对于工作中做出了优异成绩的“二传手”,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为了企业平安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突出奉献的幕后英雄,更应当大张旗鼓地给予奖励,激励广大员工都来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健康持续高效有序地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只有这样,生产一线的“钟南山团队”的工作做起来,才不会觉得孤单和无助,也不会感到茫然和乏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