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金茂国际金融中心位于南京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的核心位置,大楼高度约500米(包括塔冠),将超过目前的南京第一高楼紫峰大厦(450米)。建成后,从周边公园、江北新区乃至南京主城区都能看到高耸的塔楼,将成为南京天际线上的又一夺目标志。项目已经于2019年5月动工建设。
绿地金茂国际金融中心主结构高度478.70米,塔楼顶冠高度约为21米。塔楼包含地上104层和地下5层,塔楼地上建筑面积约为27.05万平方米。
作为多功能项目,大楼包含写字楼、高端酒店、国际社区和优质教育等多元业态。
塔楼底部将在临街主要路口打造充满活力的街区,地铁线路、公交、人行通道、地下通道带来便利的无缝到达方式。
对行人友好的小尺度街区、绿树成荫的街道和步行道塑造出适宜居住、适宜工作的乐活社区,项目也是中国“海绵城市”技术运用的典范。
塔楼标志性拱形造型的灵感,来自于遍布南京老城区街头巷尾的拱形结构。SOM建筑师通过这个特殊的建筑元素,向南京这座古城的历史和文化致敬。
SOM设计合伙人斯科特·邓肯说:“南京厚重的传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希望设计能反映出城市中星罗棋布的传统建筑的特征。人们从拱形的大门鱼贯而入,又在云端的空中大堂重新汇合,共赏美景。每一座拱形大门都成为这座六朝古都穿越历史的尘埃奔向现代化未来的象征。”
通过拱结构稳固、坚实和对称的建筑美感,以及“畅通无阻”的视觉效果,串联起600多年前的古城门、100多年前的火车站以及标志着浦口和南京美好明天的超高层塔楼。
随着高度的节节攀升,塔楼造型逐渐向上逐级收分,随之形成切角,为塔楼的外形增添优雅韵味,又能缓解塔楼上部的风压,在顶部顺其自然地减少楼面面积,满足酒店的要求。
在地震和风荷载等水平荷载作用下,拱结构的受力状况不像重力荷载作用下那样理想。SOM的结构工程师为了增强结构安全,在拱转折位置设置了两根斜杆连接到巨柱,形成了拱桁架的形式。
另外,在拱的下方设置了环带桁架,从而进一步增强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安全。
拱结构会在两个拱脚产生较大的水平力。为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SOM的结构工程师们设置了多道安全防线,位于拱底部的拉杆、拱两侧的巨柱,以及巨柱背后的撑杆,都能够承担全部的水平力,提供300%的安全保证。
不仅如此,拱上方的框架结构也可以通过空腹桁架作用承担全部重力荷载,因此,即使拱结构在极端条件下失效,上方的结构也没有倒塌之虞。
对于近500米高的塔楼,风荷载作用几乎与地震的作用等同甚至更高。对塔楼进行的风洞试验就是为了得到精确的风荷载数据。
风洞试验可以考虑当地的风气候和场地风环境,给出比设计规范更精确的风荷载数据,供结构设计和幕墙设计使用,也可以给出塔楼在风作用下的振动加速度,对人员的舒适度做出精确评估。该项目的风洞试验证明:在一年一遇、十年一遇的风荷载作用下,塔楼酒店和办公楼层的舒适度都显著优于ISO标准和加拿大著名风洞实验室RWDI的推荐值。
绿地金茂国际金融中心建成后将申请中国绿色建筑三星奖和LEEDv4金级认证。高性能建筑设计体现在全专业的紧密配合中。
项目建成后,将接入使用江水源热泵的区域供冷供热系统,配合带直流无刷电机的风机盘管机组,将实现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新风系统采用PM2.5过滤,保证室内人员的健康。
使用LED灯具配合日光响应以及人员传感器照明控制,最大限度减少照明。各种主动和被动设计措施配合在一起,相对于美国ASHRAE推荐的能耗基准节能27%,单位面积的年能耗指标约为85千瓦时/平方米,比国际标准CBECS节能约70%。
裙楼采用绿色屋顶,这一举措有诸多益处。在节能方面,土壤与集成隔热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热缓冲,控制得热及热损耗,从而降低空调能耗。
绿植能则通过降低有效表面温度来帮助减少项目相关的城市热岛效应。土壤和绿植也能起到保水的作用,减少场地地表径流;同时可将雨水过滤处理及再利用技术与景观整合设计。
最后,绿色屋顶对于办公用户和酒店宾客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配套设施,大大增强人与自然的联系,促进用户的身心健康。
目前项目已经完成全部桩基施工,结构施工正在稳步推进中。
(SOM)
绿地金茂国际金融中心©S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