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惠成 通讯员 崔平男
“黄浦斜拉弦乐曲,游船广厦画廊弘”。晨曦洒满江河大地,大桥施工现场一派繁忙,合龙段主梁正在紧张吊装,两台桥面吊机同步对称起吊,两边分别重达380吨的主梁节段同时被缓缓吊起……5月28日凌晨,随着最后一对合龙段主梁的精准就位,由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隧道股份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昆阳路越江大桥成功地联结两岸,标志着上海黄浦江上第13座大桥的全桥贯通。
昆阳路越江大桥又称闵浦三桥,工程范围全长约3.49公里,其中,黄浦江大桥长约1.94公里。主桥为独塔斜拉桥,造型新颖美观,“钻石型”索塔屹立江中,宛如倒置的高脚杯,啜饮着浦江水;白色斜拉钢索有力伸向桥面,好似排列有序的琴弦,散发出和谐韵味,完美组合充满诗情画意。
连续“盯住”72小时,找准“合龙”最佳姿态
主桥桥墩立于江中,视觉上将黄浦江水面“切”成了两截。大桥主梁共设61个节段,分三个施工阶段进行架设,其中,悬臂吊装施工阶段,一边拼装梁段,一边安装斜拉索,南北对称逐段向两岸延伸,并在南北两侧边跨处分别“牵手”,实现大桥合龙。
据隧道股份上海路桥昆阳路越江工程项目部经理吴骏介绍:“由于钢结构对温度的敏感性很强,大桥合龙段的梁长需根据合龙时的温度进行确定。为此,大桥建设者每隔两小时,对邻近合龙段的3个已完成梁段的标高、合龙口全断面长度及钢箱内外温度进行全面的观测,并找出主梁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经过72小时的连续观测,在对比该区域近五年的气象资料基础上,结合合龙过程理论数据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推算合龙当天主梁的姿态,最终确定合龙段的低温安装时机和合龙段的配切量,从而确保实现这一高精度的拼接合龙。”
在克服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历时7个多月的紧张悬臂施工,昆阳路越江大桥终于实现了全桥结构贯通。
最年轻的跨黄浦江大桥,刷新浦江上新纪录
昆阳路越江大桥是黄浦江上第13座越江大桥,此前有12座越江“元老”,如大名鼎鼎的南浦大桥等,它们创造了诸多世界纪录。作为其中最年轻的一员,昆阳路越江大桥在建设过程中也创造了新纪录。
浦江上“扎根”最深的大桥。相较过去的建设标准,由于现在的标准规范有所提高,昆阳路越江大桥桩基非常深,主桥基础采用直径1.5米的大口径钢管桩,在黄浦江越江工程中也属首次。每根钢管桩长度达到70米,重量达到60吨。70根70米长的主墩钢管桩沉桩打下扎实根基,总锤击数竟达35万次,在建设之初就刷新了上海市内河航道桥梁桩基深度和难度的纪录。
引桥全预制装配式越江大桥。和很多“元老”不同,昆阳路越江大桥引桥部分采用了桥梁预制装配技术进行建造,桥梁主体构件在工厂内进行预制,运至现场后进行拼装。这项工艺技术首次在跨江大桥中大范围应用,有效减少了现场支架现浇的工作量,大大缩短了施工作业时间,保障了工程质量。在该工程的引桥建设中,创造了23.15米的双根双节立柱的新高度,这也是目前上海预制拼装立柱的最高纪录。
错层布置实现人非机共走廊。昆阳路越江大桥也是一座能“行走”的大桥。主桥设计方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有关人员介绍,考虑到主桥桥面较高,为减小人与非机动车上桥高度,主桥的整体式箱型主梁采用了独特的“错层布置”设计。上层供机动车辆通行,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60千米/小时;下层供人非通行,行人或非机动车可通过两岸垂直电梯到达主桥的下层桥面进行过江。
据悉,大桥主桥贯通后,建设者仍将对全桥索力进行调整,并完成桥面系及附属设施的施工,整座大桥计划2020年内基本建成。
桥,体现城市个性;城市,又因桥而更加美丽,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桥”往往蕴藏着美好的寓意。昆阳路越江大桥不仅联结浦江两岸,更是联结发展的未来。建设者们正在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