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业界 观点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透视陶瓷职业经理人的生存困境

当下,在不断下行的市场环境下,陶瓷行业很多的职业经理人因为难以完成年初的“既定目标”,不得不“下课”。有的上任2、3个月,无法完成老板心中的“上亿”业绩而匆匆离职;有的一年换上4、5份工作,从大公司跳到小公司,最后无处落脚;还有的忧心忡忡,担心随时会被老板“炒掉”……大浪淘沙的洗牌时代,业绩下滑成为市场常态,并加剧了职业经理人的流动性。这种“铁打的企业,流水的职业经理人”情形,真的能够解决企业危机吗?

“无力”的陶企老板,“无奈”的经理人

“与其说陶瓷行业留不住人才,不如说是陶企无力留住人才,而人才们也无力继续在陶企里面工作。”具有多年职场经验的才姐(化名)如是说,“在这个大环境里面,不论是主动辞职还是被动裁员,都是很无奈、很无力。”

部分陶企为了休养生息而裁员降薪,老板渴望企业重生而频繁换血;职业经理人不堪忍受变相降薪、降职,工作强度像滚雪球,而薪酬比起从前“薄如蝉翼”。双方曾经稳固的合作关系岌岌可危,一旦出现理念偏差,老板无力,经理人无奈,一拍两散。

很多陶企的职业经理人要么自己创业,开销售公司、服务公司,甚至奶茶店、咖啡馆,要么跳槽。但现在这种情况下的跳槽,基本都属于“上蹿下跳”,往上蹿一下,扑棱一会,还是要跳下来。境遇好一点的还能从“经理人”跳到区域“负责人”;差一点的越跳越低,最后无处可跳,待业在家。

“跳还是不跳”成为了陶企“失业经理人”内心最艰难的抉择。

职业经理人与陶企:不平等的恋爱角逐

在危机面前,来自各方的声讨也开始在陶瓷行业内弥漫:“陶瓷行业的职业经理人一点都不职业”“老板都是空架子”“业务员都是酒囊饭袋”……责难之声不绝于耳。

声讨或许可以唤醒沉睡的人,但单纯的声讨一定不能挽救危机。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曾转发一个网络段子:“前几年靠运气赚的钱,这几年凭本事全亏光了!”并发表评论:“这段调侃之语,其实对于身边很多人来说,是大实话。太多的人,在过去几年,把自己的运气、平台的力量,当成了自己的实力。这种错,会死人的。”由此看出,不只是陶瓷行业处在寒冷的冬季,其他行业的管理层也都在与寒冬抗争,陶瓷行业现在经历的产业阵痛,与其他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阵痛别无二致。

职业经理人的频繁调动,一方面凸显的是陶瓷企业实现新突破的艰难挣扎,也是经理人完成使命的不断锤炼;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陶瓷行业人才缺失、管理不善的漏洞。笔者在采访过程中,频频有陶企职业经理人、老板提到“谁谁谁太关键了,他走了之后(换了人之后),公司就掉了一半的血。”

确实,在当下的陶企中,老板很关键,职业经理人也很关键。换一个职业经理人就相当于“换一个老板”:换一种企业经营思路、换一套产品、换一种风格、换一种市场营销的打法、换一种服务方式……

职业经理人压力很大,陶企老板如果不能给予全力的支持,资源、资金不到位,职业经理人就无法全力发挥;陶企老板压力更大,如果职业经理人不称职,则资金被套、体系不稳、团队军心涣散、经销商没信心,所有付出很有可能就要付诸东流。

才姐还用了一个有趣的比喻,试图厘清职业经理人与陶企之间的关系:企业与职业经理人就像是在谈恋爱。一个对自己负责的职业经理人,应当选择一个与自己理念相符的陶瓷企业任职,促进自我与企业的良性成长,如果仅仅因为一时空缺而寻找填补,对自己的名声、企业的发展无益。一个成熟的陶瓷企业,应当选择一个“门当户对”的职业经理人,考虑品牌定位,做好战略目标,避免“德不配位”而发生“惨烈的分手悲剧”。

如果真的要用恋爱来打比方,那么职业经理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一定是一场不平衡的恋爱关系。正常恋爱或许可以前脚跟“条顺盘靓”的对象和平分手,后脚再牵手貌美如花的下一个。但陶瓷行业圈子这么小,频繁的人事变动将影响到企业的生死衰荣,一个经理人的“声誉”也将直接决定他在行业内的高度。

此外,一个完善的企业,根本无法实现“一心一意”的平等恋爱。企业的发展不能靠某一个人安然渡过危机,无论这个人是老板还是经理人,关键还在于团队的建设,要具有庞大的“后备力量”,这也促使职业经理人不断提升自我竞争力,在众多“经理人”中脱颖而出。

大浪淘沙,沙子一定会被筛掉

陶瓷行业内有一些老板思维不同常人,凭借自己完善的知识结构与优异的专业能力,决定亲自操刀,顶替职业经理人的职位,逐渐削弱职业经理人在企业中的作用。

谭总(化名)就是其中的代表,他认为业内职业经理人水平参差不齐、良莠难辨,在这种情况下,要么花大钱跨行业请“外援”,剑走偏锋找一个不按“行业规则”出牌的职业经理人;要么配一个差不多的市场部负责人,而自己亲自上任,充当过去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把握整体方向,制定战略目标,大家合力构建普通、和谐的团队,实现稳步发展。

部分不明就里的陶企看到有企业撤销职业经理人、削弱市场部,也纷纷效仿。此前从未涉及过企业管理的老板,也跟风“砍人”,不仅“砍”了职业经理人,有的市场部只剩下一个文案跟一个平面,甚至有的市场部直接只留了一个人,既做文案又做平面,偶尔还要拍点视频,根本谈不上什么产品开发、客户维护以及优质服务等,做出来的东西也是粗制滥造,难登大雅之堂。

谭总表示,这种做法很荒诞,自己断然不敢尝试。他亲自抓品牌,并非意味着市场部的人就是没用的“闲人”,企业管理是环环相扣的,如果人才储备不到位,很容易掉链子,出现断层。如果可以,他也希望能请一个德才兼备的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共进退,毕竟陶瓷行业内发展较好的企业,基本都是请对了优质的职业经理人,由开明而睿智的企业老板领导,为之提供支持与帮助,坚持、坚定地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形成集“战略、产品、服务”为一体的强大运营团队,从而成功打造出高品优质的品牌。

杨总(化名)作为职业经理人,感叹当下职业经理人的出路艰难。要么逼自己一把,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对标科技行业、家电行业、金融行业的职业经理人,让自己变得更“职业”,才是当前要务;要么认命下岗,去寻找新出口,甚至跳出陶瓷圈。杨总说:“其实我也说不准,行业里面的动荡,可以确定是在走优化升级的路线,整体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可我自己也没有什么安全感,可能我今天刚谈完,明天我就下岗了也不一定。”

大浪淘沙,从来只听说“运气好能混到老的老板”,却很少听过“运气好能混一辈子的职业经理人”,实力不济的老板可以换一个职业经理人,生意一样做得风生水起;但实力不济的职业经理人,只能在枪林弹雨中“英勇牺牲”。这是一场职业经理人的“战争”,是职业经理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对手很有可能就是自己。 (韦露)

2020-06-01 ——透视陶瓷职业经理人的生存困境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8348.html 1 3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