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6年2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要力争5年左右时间,在我国基本建立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如今,经修订后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也已于今年4月29日修订通过。该法对“建筑垃圾”生产、管理、处置、监督等做了专门规定。而最近住建部印发的《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亦对有效减少工程建设过程建筑垃圾产生和排放等提出了要求。
当前,要真正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实现真正的循环经济,我们必须要探索一种轻成本结构、高效运转的技术、管理、监督和市场应用体系,全面解决从规划、设计、产出到回收再生产利用全链条的痛点。当今时代,“互联网+”给很多产业注入了新活力,无疑也给过去受限于产出回收等渠道的建筑垃圾再生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加速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蜕变,能为该行业增添新的强劲动力。因此,建筑垃圾回收再生利用要有“互联网+”思维。
第一,要加强与互联网融合的规划布局,健全回收利用网络。各地区需要围绕项目建设情况,推广“互联网+回收利用”模式,加强和完善回收网点与再生产的布局与建设,合理化布置相关回收和再生产的点,避免长距离运输、再生产等环节可能造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影响。
第二,探索建立“互联网+建筑垃圾管理”的智慧监管系统。在产出方面,要求所有工程项目,全面纳入该系统开展工作。系统可以集各项目建筑垃圾管理计划、产出清运、节点申报、转移联单、再生利用等功能于一体,充分依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网格化监控等高科技手段,促使线上线下全链条融合;在再生产和利用方面,着重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优化流程、控制成本、提升效率、整合资源等方面的积极效应,并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控,以确保再生产品的使用安全、可追溯性。
第三,推动与“互联网+技术升级”。以法国CSTB公司为例。该公司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废物及建筑业”处理集团,专门统筹在欧洲的“废物及建筑业”业务。公司主要两大业务特点,一是通过对新设计建筑项目的环保特性进行研究,从源头控制工地垃圾的产量;二是在施工、改善及清拆工程中,通过对建筑垃圾的生产及收集做出预测评估,以确定有关的回收应用程序,从而提升废弃物管理的层次。该公司以强大的数据库为基础,使用软件工具对建筑垃圾进行从产生到处理的全过程分析控制,以协助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内的不同阶段做出决策。它山之玉,可以借鉴,我们需要升级相关的技术能力,开启行业跨越式的发展征程。
第四,各地方可利用互联网搭建回收利用在线交易平台,发布废旧和再生建材的市场供需和价格信息等,打造一个透明、高效、完善的交易体系,最终形成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回收利用模式,并建立商业推广示范。
总之,“互联网+”思维能促使我们设计、制订一套完整的建筑垃圾回收再生解决方案,有效提升再生资源回收效率,促进和引领行业进步,从而真正让我国走上资源化、生态化、低碳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