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批复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关于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的请示》,同意北京市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要求拓宽建筑师服务范围,完善与建筑师负责制相配套的建设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培养一批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筑师队伍。
批复还要求:通过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建筑师及其团队的技术优势和主导作用,提升工程建设品质和价值,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进展和取得的经验请及时报我部建筑市场监管司。
2019年9月15日国务院发文: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规定: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推进建筑师负责制,依据双方合同约定,赋予建筑师代表建设单位签发指令和认可工程的权利,明确建筑师应承担的责任。
建筑师负责制是我国对国际通行的职业建筑师制度的中国式称呼,它强调了建筑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有称之为建筑师全过程服务。此前,上海自贸区(2015年10月)、成都高新区(2016年9月)、广西(2017年8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2017年11月)、雄安新区(2018年12月)、深圳市(2019年2月)等地相继开展了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
设计企业未来如何顺应建筑师负责制的变化?
建筑设计企业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从组织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内控体系建设等方面做好准备,立足现在,适应未来,才能抓住政策机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实践建筑师负责制,专家认为行业企业应具备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具体可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适应未来行业发展趋势:
1、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首要的。
传统的“设计+招标+施工”模式在我国已实行数十年,与之相适应的理念与管理方式在行业企业中已根深蒂固。
建筑师负责制的推进将建筑设计企业的定位由原来的被动设计方转变为处于主导地位的项目总负责方,建筑设计企业和建筑师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建筑设计企业需要承担平台的作用,与建筑师成为“合伙人”,在拓宽企业发展路径的同时突出优秀建筑师的个人作用,形成新的合作关系。
2、加强组织建设,适应新的业务模式要求。
在建筑师负责制模式下,企业从单一提供建筑设计服务向提供项目全过程管理服务模式转变。建筑设计企业需通过调整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建立以建筑师为中心的涵盖设计、招投标、施工、质保的全过程项目管理团队。
学习、研究国际建筑师负责制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指引、手册等,结合国情,思考业务模式和市场对策,制定企业标准。
3、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为新的业务模式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建筑师队伍建设,培养具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引进甲方建筑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投资)、建造师,构建适应建筑师负责制模式的薪酬激励机制,提供与建筑师所承担的责任、义务相匹配的回报,鼓励更多的“明星建筑师”承接业务。
选拔、培养“五懂工程师”,即:懂设计、懂造价、懂材料、懂合同、懂BIM。补齐能力短板,强化建筑师统筹专业设计能力、综合组织协调能力,提升其对材料、设备、施工技术及工程造价等的把控能力。尤其是,通过显著提升工程质量和品质,为业主带来管理省心、节约造价等实实在在的价值贡献,形成业主和建筑师的激励相容,共同推进建筑师负责制。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