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首部大型长城专业志书,《中国长城志》汇集全国20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历时十年编制完成,全书10卷12册2200万字记述了中国长城与区域发展的历程。目前该部著作即将再版。
全志分《总述·大事记》《图志》《环境·经济·民族》《边镇·堡寨·关隘》《建筑》《遗址遗存》《军事》《文献》《文学艺术》《人物》10卷12册,力争全面反映长城的概况。同时,特色和创新之处颇多,如在《文献》卷中收录了分散在各种资料中的长城文献,其中明代长城的文献均为第一手文献,且大多是首次点校,为长城学研究提供文本依据;《图志》收录了珍贵的古代舆图,如流失海外的《大同镇图说》《甘肃全镇图册》《长城图(梵蒂冈教会图书馆藏)》等,均是首次对外发布,并在现代测绘地图上绘制历代长城走向;《建筑》卷收录了收藏在各地文保所、长城关隘管理部门的长城建筑实测图,并到长城上实地测量,完整地再现了纸上“长城”。《中国长城志》为深入研究长城,提供一个基础性的文本,为说明长城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提供文献依据,为阐述长城对社会对人类的价值,提供理论基础。
由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汤羽扬教授牵头的城市历史保护与发展研究团队负责了《建筑》卷的主要撰写工作。据汤羽扬介绍,《建筑》卷从建筑学专业的视角,以长城建筑类型为线索,提纲挈领,梳理了各类型的历史发展脉络,并对其空间分布及形态和建造方式等分别阐述,同时通过大量实例加以形象描绘。略其他各卷所有,详其他各卷所无,以图文形式表达长城的建筑特征。作为建筑语言最重要的图示部分,则依据多年的积累及各地长城管理部门提供的图纸资料,仔细加工后,以综合实例和分项实例两部分进行了展示。
《建筑》卷记述的空间范围为各朝历代区域的长城建筑,内容包括长城建筑的概念与演变、建筑类型、选址与布局、建筑与附属设施、营造做法与建筑材料等,兼及相关建置,以及当时政治、经济、军事背景,兵器的使用和发展,生产和通商等基本背景等。
除综述外,《建筑》共分六篇,包括边墙、关隘、敌台、烽火台、城堡的阐述,以及综合和分项实例两部分图纸。图文并茂,以建筑学专业语言展示的1200余张图纸是《建筑》卷的一大亮点,也是国内有关长城建筑书籍中图纸量最为丰富的一次。综合实例选取了鸡鹿塞、山海关、九门口、黄崖关、司马台、金山岭、慕田峪、八达岭、紫荆关、镇北台10处长城重要关口,通过文字、总平面图,以及各单体建筑的平、立、剖面图,对长城建筑特点进行了展示。分项实例基本上与文字的各篇章对应,考虑到关隘与城堡的密切关系,且又是长城最为精华之处,故作重点处理。
2020年,《中国长城志·建筑》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汤羽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