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政府支持,依托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数学学科资源优势单位,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领衔筹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坐落于怀柔区金隅兴发水泥厂核心地块,在该地块转型项目的概念规划国际方案征集中,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德国HPP建筑事务所在激烈的竞赛中胜出。
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是北京布局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战略安排,旨在落实国家基础研究战略部署,以“国家战略、世界一流、国际引领”为目标,瞄准前沿基础理论和关键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战略需求,主要围绕数学物理与理论物理、材料科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图像科学、大尺度建模与计算、统计方法与数据科学等与数学相关的重大应用领域和研究方向,建设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和集聚一流科研团队,根据产业行业需求凝练形成应用数学主攻方向和关键科学问题,争取形成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成果。
研究院地处怀柔科学城北区金隅兴发水泥厂改造项目内,北邻“长城文化带”,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丰富。这片曾经繁忙的老厂房连接着开采的矿山,如今已被改造为矿山公园。除了被保留的一角还能清晰看见被开采过的岩石结构,一路都被绿植覆盖着,停产时剩余的尾矿被巧妙利用堆砌成了景观墙,拾级而上,一座耐候钢搭建的观景亭在修复后的山景中散发着浓郁的工业气息。厂区内巨大的水泥筒仓、空中管廊、红砖外墙厂房等,是过往车辆和行人眼里一道醒目的工业景观。
项目整体占地61.35公顷,地上总建设规模18.22万平方米。园区确定了54处保留建筑,总建筑规模约7万平方米。在项目规划中设计师充分尊重工业文化的历史轨迹,依托贯通场地的南北铁轨形成整个基地的景观历史轴线,串联东西五大功能组团:北京应用数学研究院、综合管理服务区、高等研究院、专家公寓区、孵化器办公区。旨在通过对水泥厂进行改造升级和再利用,保护和展现历史建筑风貌的同时,形成新功能业态以焕发新生。
北京应用数学研究院是五大功能组团中最大的功能片区,该片区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区、科学大讲堂、实验室区、文体休闲区及其他基础设施。在设计中,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地形,建筑依山而生,结合水景,以生态景观微地形式嵌入教学科研楼,与预留绿地形成和谐的空间关系,营造移步换景、动静相宜的空间体验,并结合古典园林的景观设计手法,为使用者打造一片舒适人性化的科研办公场所。
规划之初,设计团队便将基地现状与所有需求一体化考虑,对老建筑的改造力求保留原始体量的工业特征和历史信息并进行设计优化,选择性地按照需求依次在原空间内植入新功能,如水泥袋装站台改造为科学档案馆,石灰石均化库改造为大型实验室等,赋予空间新生命。
科研楼改造中,在保留上部原始建筑的基础上新增体量,保证内部高效使用空间。同时为呼应原始体量,新建筑的窗户集中性地向中心区打开,并采用白色彩釉玻璃,与原有红砖立面形成新与旧的对话。
围绕着园区内专家们的生活方式愿景,在规划中新增了图书馆、大讲堂和数学家体育馆。图书馆采用叠山的手法错动延伸,连接不同标高场地,创造富有趣味的活动平台。首层设置分项图书馆,二、三层为综合图书馆,多功能大台阶拾级而上,同时也将人与建筑环境很好地联系在一起。
数学家体育馆位于应用数学研究院和综合服务管理区的交界处,起到过渡和转换的作用。建筑体量沿铁轨切分为两部分,线性体量延伸后将作为运动的主要空间,依次排布篮球、健身、羽毛球、游泳等功能。
针对最具特色的十八仓和碎石库,通过为建筑换“新装”的方式,使既有空间的价值得到充分利用。未来将在此打造十八仓专家公寓,在原有结构上细分为上下三部分:一、二层为数学家俱乐部,顶层为专家公寓,空间的立体组织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展开,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建筑是城市的史书,记载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而旧工业建筑则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生动展示。未来,改造后的金隅兴发水泥厂将以科技研发、应用研究、高精尖产业入园发展,实现产城融合与生活平衡为主导功能,建设以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为代表的高等研究机构聚集区,打造世界前沿的多功能科学园区,建设成为怀柔科学城“皇冠上的明珠”。 (北京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