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鲁宣驿 文佳璐
“要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今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春节联欢晚会在欢乐的节目间余穿插着疫情的消息。当大家都还沉浸在浓郁的新年氛围里时,中建五局华东公司上海世博村B地块改建项目的负责人熊明荣却心急如焚,大年初一,原本在四川老家的他便出现在了上海项目上。
到达项目后,熊明荣首先自我隔离十四天。人在隔离,可心不能闲着,在隔离期间,熊明荣到处联系、想方设法购买口罩、消毒液、测温器等防疫物资,为复工复产做好准备。为了让《项目防疫策划方案》有效落实,施工现场、办公区、工人生活区……每一个地方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经过十多天艰辛的前期准备,上海世博村B地块改建项目成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一批复工复产项目,并获《东方财经·浦东》频道报道。
永远的学生心态
熊明荣1985年3月参加工作,在中建五局工作的三十多年期间,他的学历上了三个台阶,他常说,“我是一个小学生,请大家多教教我。”他永远抱着一颗学生般好学的心,坚持一步步提升自己。
在做项目经理之前,熊明荣负责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为了让自己对安全工作了解得更透彻,45岁的他像一个学生一样,每天挤出时间给自己安排自习,深夜的会议室成了熊明荣的自习室。最终,不是安全专业出身的他一次性通过了全国一级注册安全师考试。他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期间,多次受到中建五局和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的表彰。
书桌上的荧光笔
熊明荣办公室的书桌上常年放着一支荧光笔,每当工程资料、合同条款有问题时,他就会用荧光笔一一添加突出标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及商务经理研究讨论。据他说,这个习惯来源于2016年担任上海嘉定项目的项目经理时,“当时临危受命接到‘烫手山芋’,项目正面临劳务队退场、资金运转困难、工期节点履约情况和业主区域检查结果排名严重靠后等诸多问题”,为了吃透合同上的条款,熊明荣将项目合同条款不清楚之处全都用荧光笔标记出来,向各部门虚心求教、询问,并认真阅读了公司的《案例汇编》,凭着对关键词的把握,嘉定项目在几天之内就以回目的形式拿出了有说服力的资料,让业主给项目拨付了三千万元的工程款。
善于解决问题的“老法师”
熊明荣常说:“要么不做,要做的话,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这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更是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和信任”。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面对连续暴雨对工程进度影响巨大的苏州项目,他采用分班穿插作业制,13天的时间完成了12000平方米的地库和11栋别墅的正负零施工;在接手地处世博村中心附近,工程扬尘、噪音控制、安全防护、周边环境保护要求和社会关注度都很高的上海世博改建项目,他率先提出采用切割或液压剪刀机等方式进行拆除来控制噪音和扬尘;在业主、监理、设计单位都各执一词的专项方案讨论会上,他耐心倾听各方声音,从中发现里面对施工方有价值的想法并加以支持;为了保障农民工顺利拿到工资过个顺心年,他组织项目全体员工帮助农民工核算并发放工资。时间紧、任务重,他与商务、财务人员常常核算至深夜两三点……每一个熊明荣经手过的项目,他都能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按时按质按量地去完成。
生活中的大哥哥
“有一次我因为一些合同上的问题要和技术部的一个同事到江苏南京去找公司前辈老师求教,因为事情急,要连夜从上海出发。熊明荣听说后,为了让我们在车上小息一会,亲自开车把我们送到南京。到南京后得知老师出差去了句容,他又开车到句容。见到老师后,他和我们一起研究合同条款上的问题,忙到大半夜问题才解决。回程时,我们想开车让他休息一会,他却执意让我们在车上睡觉休息,自己又接着开车。等我们到了上海,天已经大亮了。”该项目商务经理聊起熊明荣时分享了这个故事。
工作以外的熊明荣脾气非常好,他会时常关心你的生活,就像一个大哥哥。他关心新入职员工的成长,在施工现场,无论是分配来的实习生,还是社会招聘进来的技术骨干,只要碰到新员工,都会叫上带着他们在工地走一圈。有一次,项目要安装塔吊,吊车需开至地库顶板进行作业,但由于多方施工,地库顶板无法过大承重,熊明荣得知后立刻赶到施工现场,给年轻的同事讲解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选用大吨位的汽车吊在远距离的实心道渣路上进行架设,并详细介绍了为什么要修改方案的理由。他常说:“事非经过不知难,经历就是财富”,工作只有亲身参与实践过才算真正地了解。在他的督导鞭策下,项目年轻的同事和下属对业务越来越熟悉,能做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
虽然他每次接任的都是困难项目,却能化险为夷。正是他的责任心,他的果敢、机智和坚韧,能够在变换的工作岗位上被认可和受欢迎。更重要的是,他始终积极面对任何工作情况,承认接纳所发生的一切,借助其中存在的有利因素,避开负面的影响,结合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做出针对性的安排。拥抱不确定性,珍惜意外状况所带来的各种可能性,这让他成为了变化世界中更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