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营造

徽皖大地展风采

——中铁四局建筑公司商合杭铁路站房五标项目建设纪实

□葛富贵 张飞

迎着明媚阳光,在千年古镇安徽巢湖柘皋镇,一只“白鹭”优美展翅,起伏的建筑曲线以水波的形态在立面上展开,舒展而流畅,这是商合杭高铁柘皋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

由中铁四局建筑公司承建的商合杭铁路站房五标项目包括柘皋站、含山南站和芜湖北站3座新建站房,建筑面积分别为4999平方米、4999平方米和6499平方米。改扩建巢湖东站和肥东站,以及雨棚、站台面、旅客地道装修、停车场工程、静态标识系统和附属配套工程,造价6.91亿元。

自2018年7月18日项目进场以来,经过广大参建员工的拼搏努力,高效优质地完成了工程建设,受到国铁集团、国家铁路局、地方政府、建设单位等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先后荣获安徽省AAA级环保施工示范工地、2019年度京福客专安徽公司劳动竞赛先进集体、2019年度中铁四局安全标准工地、2019年度建筑公司“好班子”等称号,在铁路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中两次获得A+、一次获得A,并得到京福客专安徽公司A级表扬通报。

项目点多线长,五个站点跨越120公里左右,分布在合肥、马鞍山、芜湖等市,管理难度大,既有新建工点施工,也有既有线改造施工,交叉作业多,征拆难度大,施工标准高,加上今年受疫情影响,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啃下征拆“硬骨头”

“芜湖北站的征拆涉及到两镇两村47家老百姓,当地的补偿标准没有达到老百姓的期望值,加上当地民风彪悍,老百姓也不愿失去最后一片土地,所以这里是征拆难度最大的。”被誉为公司铁路施工“征拆专家”的项目党支部书记胡波深有感触。

他们及时成立项目征拆工作组,加强与当地政府联系沟通,采取“重点突破”和“走家串户”相结合的征拆方案,摸清各家各户基本情况,每天挨家挨户讲清高铁建设意义以及与老百姓相关的利益。同时,重点做好当地较为有威望的群众思想工作,通过他们再去做好其他群众的征拆工作。“白天他们都要工作,所以我们只能晚上去他们家,为了加快征拆速度,经常会跑到田间地头趁他们休息间隙做工作。”担任芜湖北站征拆工作组副组长的项目经理助理李红元说道。征拆工作经常在半夜让项目部会议室灯火通明,因为这是这场抢工期、抓质量战役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所在。经过近4个月的不懈努力,才啃下芜湖北站征拆工作这根“硬骨头”。

分点打赢“歼灭战”

“只有细化分工、引入竞争、分点‘歼灭’才能从根本上节约资源、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项目经理高振杰说。项目部经过研究讨论,决定在5个工点之间建立竞争机制,要比安全、比质量、比工期、比工艺,并根据5个工点的工程体量成立柘皋站、巢湖东站、含山南站、芜湖北站4个分部,挑选有经验的项目副经理和经理助理担任分部负责人,充分放权,统筹强化“材料进场验收”“样板验收”“首件认可”“三检”“质量奖惩兑现”等管理流程,实现“制度管理行为化、流程管理程序化”。坚持生产技术一体化,实行“多角色管理”,管理人员既是技术员,也是安全员和材料员,相互补充,最大程度发挥人力作用,提升管理人员综合业务水平。同时,项目部优化施工方案,细化节点目标,建立“日汇报”制度,每天对各分部施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及时解决遇到的难点和困难,部署安排工作任务。注重经验总结推广,各分部坚持“一盘棋”思想,对于现场优秀管理经验进行分享借鉴,以保证各分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优化方案“波纹”显

在柘皋站站房内部,头顶似有水波荡漾,一块由200多根20厘米宽、400多根15厘米宽的白色铝方通拼成的水波纹吊顶简洁大气,也将巢湖的“水”文化融入其中。而在这“波纹”的背后,有着建设者的智慧力量。“按照图纸吊顶施工的水波纹效果不明显,得优化,最坏的打算就是全部拆除重来。”在工作检查时有领导提出这样的意见。这让项目总工程师贡宏要为难了,全部拆除至少要增加200万元的成本,不拆的话的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何在最低成本下做出最好效果成为贡宏要的头等大事。项目部迅速成立专项研究组,提出新方案,新方案被否定,再提出新方案,经过4天的讨论分析,他们提出在15厘米宽的铝方通左右两侧喷涂灰色氟碳漆,利用颜色的反差与20厘米宽铝方通形成对比,达到水波纹的效果。“起初我们不确定效果到底怎么样,挑选了一块区域,在两侧贴上灰色胶带进行试验,发现效果很好,便使用氟碳漆喷涂制成样板区,经设计院和建设单位论证同意才正式采用此方案进行施工。”说到这,贡宏要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风采。

一站一景“绣”精品

“干就干好”,这是商合杭铁路站房五标项目全体员工的座右铭,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硬是在急难险重的施工作业面上“绣出”了精品。柘皋站融入古镇文化和巢湖水乡文化,含山南站融入凌家滩遗址文化,芜湖北站融入龙舟文化和鱼米之乡文化,实现“一站一景”,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点、文化特色的精品站房。

“能为家乡建设做贡献是荣幸也是责任,容不得我有半点马虎,必须干出个样子。”负责含山南站分部的项目副经理李仁松是含山人,能在这里建一座高铁站,他比谁都高兴。距今5300多年的凌家滩文化遗址被称为“中华远古文明的曙光”,所出土的“玉龙”,号称“中华第一玉龙”,成为了含山的标志,含山南站便位于此。玉龙文化元素、楚汉建筑元素、中式廊柱、汉代样式花格窗、仿古砖……这些站房“亮点”均透露着含山南站厚重的文化内涵。如何以现代建筑语言加以诠释?为此,他们充分理解设计思路,加强现场管理和工序作业标准化,倡导微创微改,前置深化设计,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强化三维对缝、优选精琢原材、突出节点处理,从细节入手,发扬工匠精神,提升工程品质。

被誉为“华东第二通道”的商合杭铁路即将开通,沿线百姓出行将更加便捷,也将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这背后,凝聚着无数铁路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为了祖国美好建设,他们依然在奋斗着……

商合杭高铁柘皋站

2020-08-06 ——中铁四局建筑公司商合杭铁路站房五标项目建设纪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9456.html 1 3 徽皖大地展风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