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率先开展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全面升级“工程建设一件事”,办理施工许可仅需4项手续、平均用时20.5日……揭牌一周年之际,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建设领域再创“临港新速度”。
在8月13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介绍了临港新片区成立一周年改革创新情况。据介绍,去年8月20日揭牌以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重要”指示要求,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状态,全力推动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落地实施。
截至目前,从总体方案中分解出的78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完成过半,已落地45项,另有22项已形成方案;国家、上海市、管委会累计制定发布各类政策107个,形成典型创新案例32个,差异化探索的广度、深度、力度不断加大;带来的发展效应逐步显现,高端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共计签约项目358个,涉及总投资2713.63亿元。其中,基础建设方面,一年间开工项目9个,竣工项目6个,总投资约76亿元。特别是今年以来,管委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1-7月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8%,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9.8%,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呈现出“热度不减、势头不减、改革力度不减”的良好态势。
另从临港城投公司获悉,8月20日,临港城投公司一批重点项目将集中开工,总投资约20亿元,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建设,向新片区一周年献礼。
为充分发挥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临港新片区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其中,在建设领域,按照“系统改革、集成创新”的原则,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具体举措包括:
全面扩大“特斯拉模式”综合效应,率先实施产业用地多用途混合利用试点;率先开展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形成投资项目一站式办理施工许可、一站式办理综合竣工验收“两个一站式”机制;进平科技新能源项目从签约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时4个月,比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还快1个月,“临港速度”进一步提速。
全面升级“工程建设一件事”,实行一次报审、并联征询,商汤科技、臻格生物等20余个投资达亿元甚至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实现“只报一次、只跑一次”。
全面实行“容缺后补”,批复项目建议书容缺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专项规划;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批复工程可行性报告容缺规划土地意见书;重大项目边界确认容缺立项批复等。在全国率先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水许可“两证合一”;率先实现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无人干预自动审批”,由改革前的至少1个工作日缩短至5分钟企业自助办结。
全面推进51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其中1项审批改备案,22项实行告知承诺,28项优化服务方式。
全面对标世行指标体系开展评估,最终得分接近世界第一梯队水平,如办理施工许可仅需4项手续、平均用时20.5日,获得满分;初步构建“18+N”特色营商环境指标体系。
设立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和投资项目审批审查中心,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此外,在“新基建”领域,临港新片区也正加快形成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布局,跨境数据连通能力将全面升级。全面启动国际数据港建设,打造辐射全球的跨境综合数据枢纽。加快启动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发布工业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未来五年将新增海光缆登陆站、云计算数据中心、边缘计算机房、5G室外宏站等一批通信基础设施,总投资超过百亿。
朱芝松表示,下一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五个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进一步发挥对外开放“试验田”“风向标”的作用,加大开放型经济风险压力测试,拿出更多突破性、引领性的改革创新成果,全力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