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名单正式颁发,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京津城际天津滨海站(原于家堡站)获此殊荣,这也是滨海站获评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后斩获的又一项大奖。
滨海站站房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站场规模3台6线,是世界最大、最深的全地下高铁站房,在铁路站房建设史上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
滨海站紧靠海河、毗邻渤海,项目所在地为海相沉积土层,上部有近20米的淤泥层,下部为40米深的超厚沙层,对站房地下连续墙深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这种高难度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建设者克服了基坑深、地质差、地下水多等难题,围绕整座站房建造了一道厚1米、长1435米的“城墙”,65米超深地下连续墙更是创造了高铁站房之最,为国内高铁站房建设填补了技术空白。
滨海站以海洋文化为灵感设计,灵感来源于鹦鹉螺和向日葵的螺旋线,贝壳式螺旋线形屋面为单层网壳结构,长144米,宽81米,高26米。结构形式为大跨度空间复杂曲线网格结构,中间没有任何支撑,全靠周边基座施力,主要杆件采用36根正螺旋和36根反螺旋,变截面曲线钢箱梁相互编织在一起。大跨度双螺旋单层网壳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7年度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是全球首例单层大跨度网壳穹顶钢结构工程。
滨海站站房的“贝壳”大跨度穹顶,重达4200吨,相当于半个埃菲尔铁塔的重量。当时大跨度单层网壳穹顶钢结构,相关技术在国内仍属空白。
为确保施工安全,建设者与天津大学联合进行技术攻关,采用“外围散块吊装,中部整体提升,健康监测全过程”关键技术将最终卸载沉降量控制在47毫米的可控范围,实现了大吨位、大跨度、大面积的超大型构件超高空整体同步提升,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 和“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基于对地下站房采光和穹顶承重的考虑,滨海站建设过程中采用了钢结构和膜结构相结合的设计理念,车站膜材料采光性好、安全系数高,使旅客在站内可以仰望天空,也可以通过透明的穹顶看到周围的如画景致,打造通透、明亮、新颖的建筑空间,体现了滨海城市海洋文化特色。
(中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