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20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一周年之际,上海正式发布临港新片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一批重大工程也在区内集中开工。在收获周岁“大礼包”的同时,临港新片区不仅亮出全力加速发展的“施工图”,也向世界宣示中国扩大开放、支持全球化的决心。
在8月20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关于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加快临港新片区建设的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
《行动方案》着眼14个重点领域,推出42条具体措施。其中提出,打造国际创新协同高地,同时要打造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等特色品牌园区。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要将临港新片区打造为“承载大国重器的重要名片”。
同时,为更好地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行动方案》还明确,要将临港新区打造为高品质生活的现代化新城。三年内,5G网络实现基本全覆盖;新增建设各类住房总建筑面积900万平方米;教育、卫生、养老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可达覆盖率100%。具体任务包括:
加快建设节点型、枢纽型城市交通体系。打造融“海陆空铁”于一体的互联互通交通格局,升级临港新片区长三角区域枢纽城市功能。同时,加快完善多层次骨干道路网络体系,到2022年,新改建骨干道路达到110公里,骨干道路网络基本建成。
加强综合基础设施保障。到2022年,建成综合能源管控平台,实现供电可靠率99.999%以上,建成6座现代化能源补给站,打造“一体化智慧城市能源大脑”。同时,打造上海新一代信息通信枢纽,建成引领全球的通信网络发展示范区。
着力优化美化生态环境。到2022年底,新增河湖水面积0.8平方公里,建设公园绿地4.57平方公里。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体系,打造亲水美丽的海绵城市。全面推广“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村庄全治理”模式,科学布局污水管网系统。
加强规划引领和土地保障。建立“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
除了路线图和任务书,在新区揭牌成立一周年之际,临港还迎来了重大工程“开工潮”。
8月18日,由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承建的临港新片区中运量T1线滴水湖站举行开工典礼(见右图)。T1线将采用DRT数字轨道捷运系统,属全国第一条DRT数字轨道电车。其中,滴水湖站是T1线的始发站,同时也是地铁16号线和众多交通线路的始发站,未来将成为临港新片区的交通枢纽。
8月20日,被称为“临港陆家嘴”的滴水湖金融湾项目正式开工。由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合作开发建设。该项目总占地442亩,总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计划以直径150米的“荣耀之环”为中心,建成集高端商务办公、五星级酒店、大型商业综合体、住宅、文化等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同天,临港城投公司也举行了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1个市政交通项目(Y4路新建道路工程)和6个大中修工程,项目合计总投资约20亿元。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