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合肥等市向长三角协同联供;建设全省机制砂石产业研发中心;倡导轻钢结构在旅游、园林项目中的应用……近日,安徽省发改委等14部门印发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该省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到2025年底,该省规范有序的砂石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鼓励合肥等市向长三角协同联供
为优化机制砂石开发布局,实施意见各地要梳理可供开采的砂石矿山目录,8月底前完成编制并向社会公开。各地要重点支持沿铁路等主要运输通道附近建设超500万吨的现代化优质机制砂石生产基地,支持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单位参股、投资、组建大型机制优质砂石生产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该省将鼓励合肥、池州、铜陵、安庆、芜湖、马鞍山、宣城、黄山、滁州、六安、蚌埠、宿州、淮北等有砂石矿产资源储备的市,加快机制砂石开发利用,重点发展500万吨以上的大型机制砂石生产企业,在满足全省砂石需求的同时,加大对长三角地区协同联供。
有条件的可建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
实施意见提出,按照要求,各地将建立机制砂石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实行联合审批或并联审批。各地新建100万吨以上优质机制砂石项目,视同省重点项目予以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其中年产量达到500万吨以上的,纳入省重点项目计划,从省级层面加强协调服务。
在严格执行生态与环境保护政策前提下,要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矿山企业进行矿区范围扩界、扩能改造、资源整合,提升生产规模,优化产业结构。该省还将鼓励集中连片的露天矿山企业开展资源整合;有条件的市,可结合资源型城市建设,研究建设省内机制砂石绿色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全省机制砂石产业研发中心。
纠正无依据的长期全年禁采“一刀切”做法
实施意见提出,各地要根据河道特性,结合河道、航道疏浚,在保障防洪、生态、通航、涉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可采区、可采期、可采量,并于2020年底前完成内河采砂规划编制工作。按相关规定,有序启用长江干流河道采砂点。
据悉,接下来,该省还将清理不合理的禁采区和禁采期,调整不切实际片面扩大设置的禁采区,纠正没有法律依据实施长期全年禁采的“一刀切”做法,必要时,可按规定将保留区批准转化为可采区。
倡导轻钢结构在旅游项目中的应用
为推动利用固废资源生产砂石替代材料,各地可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同时,全省各地还将逐步提高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在学校、医院、办公楼、写字楼等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比例。
一方面,重点抗震设防类公共建筑、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资公共建筑要率先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大跨、超高建筑及工业厂房原则上采用该技术。
另外,交通枢纽、公交站台、公共停车楼等市政基础设施优先采用装配式钢结构设计建造;积极稳妥推进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建设,倡导轻钢结构在旅游度假、园林景观和仿古建筑项目中的应用。 (中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