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9月4日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以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为主要手段,整合工程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实现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业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印发实施以来,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快速推进,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明显提高。
对此,此次9部门联合发布的意见针对加强系统化集成设计、优化构件和部品部件生产、推广精益化施工、加快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强化科技支撑、加快专业人才培育、开展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评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九大方面提出了37条具体意见,为持续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加强系统化集成设计方面,意见要求推动全产业链协同,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建筑师负责制,鼓励设计单位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享、系统集成和联动发展;促进多专业协同,通过数字化设计手段推进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修等多专业一体化集成设计,提高建筑整体性;推进标准化设计,推广装配式建筑体系。
在优化构件和部品部件生产方面,要求推动构件和部件标准化,逐步降低构件和部件生产成本;完善集成化建筑部品,逐步形成标准化、系列化的建筑部品供应体系;综合考虑构件、部品部件运输和服务半径,引导产能合理布局;推进构件和部品部件认证工作;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在精益化施工方面,要求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鼓励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推进钢结构住宅和农房建设;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中积极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星级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应推广全装修,积极发展成品住宅;优化施工工艺工法,推行装配化绿色施工方式;完善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相适应的精益化施工组织方式,推广设计、采购、生产、施工一体化模式。
此外,为加快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意见提出大力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加快应用大数据技术、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推进发展智能建造技术等举措;针对创新组织管理模式,意见明确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完善预制构件监管、探索工程保险制度、建立使用者监督机制等要求;为强化科技支撑,意见要求培育科技创新基地、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加快专业人才培育方面,意见指出,要培育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产业工人,加大后备人才培养,支持校企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支持院校对接建筑行业发展新需求、新业态、新技术,开设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
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意见还要求,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新型建筑工业化专项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实施范围;加大推进力度,在项目立项、项目审批、项目管理各环节明确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鼓励性措施。政府投资工程要带头按照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建设,鼓励支持社会投资项目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此外,支持新型建筑工业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方式开展融资;对达到绿色建筑星级标准的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给予绿色金融支持;在重污染天气期间,装配式等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在非土石方作业的施工环节可以不停工;鼓励各地优先将新型建筑工业化相关技术纳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公告和科技成果推广目录。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