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午9点40分左右,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陈庄村聚仙饭店发生坍塌。至8月30日凌晨3点52分,经18个小时的抢险救援,共有57人被救出,其中29人不幸遇难,7人重伤,21人轻伤。
8月29日,为警示全国、举一反三,推动全面排查违建房屋风险,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对此次事故查处进行挂牌督办。
目前,山西省人民政府已成立襄汾县“8·29”饭店坍塌重大事故调查组,正在对事故展开调查。同时,山西省决定,从8月30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房屋建筑和人员聚集场所安全专项检查。
出事饭店为农村自建房 曾多次加盖扩建
抢险救援结束后,现场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事故现场抢险救援组表示,目前基本可以确定涉事的聚仙饭店房子为1982年左右村民的自建房,并分几次建设。
有邻居说,聚仙饭店院子前后的两座小楼盖起的时间比较早,但是院子中间加盖预制板房顶形成“宴会厅”是近几年的事,随后又在院子最上部架设了一层简易彩钢板顶棚。8月29日上午9点40分左右,“宴会厅”上面的预制板房顶突然坍塌。
我国农房基数庞大 管理存在空白
有关专家表示,此次襄汾饭店坍塌事故,再次将农村自建房安全问题,特别是从自建房发展到人员聚集的经营场所的安全监管和保障问题暴露无遗。
我国农房的基数大—56万个行政村,300万个自然村,有数亿栋农房,需要有相当多数量的专业人员才能管得过来,目前管理上还存在空白。农村自建房看似问题不大,但隐蔽的小概率事件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爆发。
山西华炬律师事务所律师李阳说,目前对于农村自建房的规范管理方面存在法律、制度缺失和监管缺位。“出台过相关管理办法,但是实际中很少使用。”
按照农村宅基地有关管理办法,虽然农民可以在宅基地上自建房屋,但实践过程中并没有验收标准,处于监管缺失状态。“个人建房时有审批,但只针对宅基地面积的审批,至于在宅基地上怎么盖房子,审批和监管都没有,只有一些村规民约规定,如不能盖太高挡住邻居阳光等。”李阳说。
农房经过10到20年的使用寿命,现在已到问题集中爆发期。如果村民自己仔细观察,可能会发现墙体、梁柱有裂缝,或者是变形、歪闪,这时就需要引起警惕。
然而有的迹象只有专业人员才能看出来,因此要实行制度性检查。经营性的场所每半年或每一年就必须要进行全面检查,请专业人员来判断它是否到了风险期,是否需要采取加固补强措施,是否已到期限寿命了,需拆除重建。
如何填补农村自建房的管理漏洞?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罗德胤表示,如今是时候推动国家和政府出台相关方面政策,填补农村自建房无人管理的空白了。谈到如何补漏,罗德胤表示要从两点来入手:
首先排查十分必要。爆出的事故数量虽少,但隐藏的可能数量很大。现在趁机会赶紧排查,把可能潜在的危险对象找出来,以减少损失。
其次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农村建设管理制度,要有基本的管理要求,要有基本的审查流程,还要配备基本的管理队伍、基本的工匠队伍。有经过一定程度培训的工匠人能做一些基本把关,可以避免恶性事故频发。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崇恩等专家认为,除了弥补制度缺失和监管缺位之外,当务之急是出台措施,对乡村自建房等公共性建设场所进行结构问题检测和安全评估。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