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

十年磨砺终成剑 精雕细刻书传奇

——江苏华建承建上海洛克·外滩源项目纪实

□通讯员 蔚冬 卢京

“十里洋场、东方之珠”,黄浦江畔浦西外滩的一幢幢万国建筑已成为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经过岁月的磨砺和风雨的侵蚀,这些建筑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损或破坏。江苏华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华建)2007年总包承建的洛克·外滩源项目是上海大规模综合改造历史保护建筑街区的首例。江苏华建秉承“铸造精品、追求卓越”“匠心智造、质量兴业”的理念,坚持“修旧如旧”,十年磨一剑,还原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历史风貌。该项目荣获住建部“建筑工程科技示范工程”“江苏省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2020年6月通过上海市“白玉兰奖”验收。公司承担的“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建筑修复保护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形成了多项技术成果,具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获得发明专利5项,形成的13项关键技术保证了历史街区内历史建筑修复保护“修旧如旧”的效果,其中“单片砖墙单侧基础桩基悬挑托换施工技术”等四项研究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迎难而上 勇于担当

说洛克·外滩源项目是一块相当难啃的“硬骨头”一点不为过。该项目南起北京东路,北至南苏州路,西抵虎丘路,东为圆明园路,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50-70米不等,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688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包含安培洋行、亚洲文会大楼、基督教女青年会大楼、兰心大楼、真光大楼、美丰洋行、哈密大楼等市级优秀近代建筑7幢和其他历史建筑10幢。分两个阶段施工:第一阶段为8栋历史建筑的加固、修缮,已在2010年世博会前完成并交付使用;第二阶段为3栋修缮、6幢新建建筑,现已进入收尾阶段。其中,需改建、修缮历史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为地上5万多平方米,地下2万多平方米。建成之后将是集商业、公寓、办公、酒店、博物馆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务区。

该项目所含历史建筑栋数多,是上海目前为止体量最大的历史风貌区成片综合改造新建项目,保护要求高,存在诸多技术难点:

基础、结构加固难度大。12栋历史保护建筑的基础、结构形式各不相同,在保证保护建筑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对应的加固方案各不相同,具体采用何种加固方式需根据具体部位确定,还要防止因深基坑施工而进行二次加固。

修缮难度大。最早的建筑建于1897年,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建筑经过多次改造和修缮,黏土砖外墙风化严重,水刷石、斩假石、花岗石、面砖外墙也有局部风化和人为破坏,表面被涂色覆盖,门窗锈蚀变形,室内装饰陈旧脱落等等。

建筑外墙施工难度大。砖木结构的美丰洋行,需保留东、南两片高15米的外墙,其余内部建筑拆除,在原位置建一幢高度约60米的综合楼。保留的墙体将作为新建筑的外围护墙,与新建建筑连为一体。新建筑基坑开挖深度8.55米。保留的外墙砖块和砂浆强度偏低,无圈梁、构造柱等构造措施,整体性较差,房屋整体存在倾斜。因周边是交通要道,无法利用外墙以外的场地,全部在保护外墙内侧施工,这种施工条件国内没有,国外也没有找到先例。

深基坑施工。新建筑地下室三面为历史保护建筑,距离在2~3米。基坑开挖深度19.7米,最深处21.6米,周边环境保护要求相当高。为应对深基坑的施工,对保护建筑要进行基础和结构加固。基坑施工要控制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周边的女青年会大楼,历史沉降引起的倾斜已经达到0.48%。

基地地下情况复杂。场地内还有若干老建筑的基础和管线需要清理,包括原文汇报大楼地下室、桩基、其他已拆除的历史建筑基础和木桩等。由于设计需在前期查明原有文汇报工程桩具体桩位及桩身质量状况,以及考虑基坑立柱桩、坑底加固的顺利施工,须在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毕后将文汇报大楼原地下室剩余部分拆除,同时保证周边环境和历史保护建筑的安全。

面对难以想象的困难,有“来自建筑之乡的神兵”美誉的江苏华建,作为1982年与深圳特区共成长的扬州建筑业龙头企业,在建设单位的信任与鼓舞下,以国企的担当毅然接下了这份重任。

匠心智造 攻坚克难

为了达到“重现风貌,重塑功能”的整体性原则要求,保护街区整体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江苏华建先后调派公司多位总工和技术骨干,并聘请多名外部业内专家参与项目咨询和指导,多次组织考察、研讨、试验。施工过程中有一些特殊的建造要求,国内没有,甚至国外也找不到,唯有技术创新,才有出路。上述提到的技术难点,如历史建筑修缮方案、深基坑的设计施工方案、美丰洋行外墙保护方案等均经过多轮策划、调研、设计、深化,最后通过专业评审委员会的评审,付诸实施。

与国内外类似项目横向对比,该项目技术成果拥有其创造性和先进性,主要科技亮点有:单片砖墙单侧基础桩基悬挑托换施工方法,解决了历史建筑墙体保护需要双面加固的难题,单侧加固就能抵御风荷载等水平荷载对墙体的倾覆,满足了单片墙体内侧的深基坑施工条件;注浆钢管桩作为反力架基础分段静压钢管桩施工技术,实现了在室内不依靠建筑物自重作为反力,静压大直径钢管桩的难题,避免了压桩对保护建筑结构的损害;单片保留外墙性能模拟分析及施工过程监测技术,对保留外墙的倾斜、沉降、动力特性、门窗洞口变形、关键部位应变、裂缝形态等全过程数值监控,并将监测数据引入三维数值仿真分析,判断房屋承受能力,及时报警,防止局部破坏和整体倾覆,同时,应用经校正的数值模型,还可模拟现场可能发生的各种异常工况,变被动设防为主动控制,真正实现有效的预警;坑内老建筑基础清障与深基坑同步施工技术,使新建地下室施工前,不必先全部清除地下原有地下室,而是定点清除局部障碍物,施工新建基坑的立柱桩和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再利用新建基坑支护结构清除地下障碍物的施工方法,避免了大面积清障对环境、工期、成本的影响。

江苏华建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把“修旧如旧”做到极致,严格遵循其原材、原色、原态、原物的修缮原则,对每一块砖石都进行编号,不作任何改动及创新,还其历史建筑沧桑之美和建筑原貌,最大化、最完整地复原了“远东华尔街”。黏土砖、陶瓷面砖、马赛克、陶土砖、泰山砖、金属配件等材料全部通过专业厂家的试验,选择最接近的定制生产。在施工过程中,重视实验先行,强调重要数据的记录、收集和分析。对于没有成熟经验的施工项目,在方案研究阶段就做试验来验证。比如在美丰洋行的改造中先后做了外墙砌体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掏砖试验、扭矩轴力对比试验、压桩试验等,为设计和后续施工提供了可靠保障和实际施工经验。加固单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保留外墙的倾斜、沉降、动力特性、门窗洞口变形、关键部位应变、裂缝形态等全过程数值监控,并将监测数据引入三维数值仿真分析,判断房屋承受能力,及时报警,防止局部破坏和整体倾覆。

该项目施工已历时十三年,江苏华建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不变的是“铸造精品、追求卓越”和“匠心智造、质量兴业”的理念。据统计,江苏华建仅在该项目上就获得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省级工法,形成13项关键技术,其中四项研究成果,经权威专家鉴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如今,洛克·外滩源已经成为上海新名片,“网红店”鳞次栉比,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摄影爱好者、文物工作者,成为著名的外滩景点、城市的新亮点、历史文化的集聚地,既提升了城市环境,又融入了新时代的功能和气息。江苏华建也因承建洛克·外滩源而声名远播,书写了在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建筑修复保护中的传奇故事。

2020-09-07 ——江苏华建承建上海洛克·外滩源项目纪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9783.html 1 3 十年磨砺终成剑 精雕细刻书传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