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自然教育总校在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举行成立仪式。上海自然教育总校依托于上海林学会,秉承“开放、自愿、合作、共享、包容、服务”的工作理念,以自然体验、自然参与、自然学习、自然制作、自然劳动为主要形式,面向青少年、自然保护地访客、教育工作者、特需群体和社会团体工作者五大群体开展社会化、经常化的自然教育工作。
会议上,上海林学会公布了首批上海自然教育学校(基地)名单,包括辰山植物园、上海植物园、上海动物园等10家单位获得上海自然教育总校首批自然教育学校(基地)的授牌。辰山植物园副园长黄卫昌和科普部王西敏参加了成立大会,并在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辰山植物园成立十年来,一直秉持着“精研植物,爱传大众”的理念,通过积极挖掘自身特色,整合园内专家资源,改造提升园内科普设施,策划研发科普课程,培训科普志愿者,开展自然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辰山特有的自然教育体系和特色品牌活动,“辰山奇妙夜”等科普活动享有盛誉,已经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中国林业会授牌的首批全国自然教育基地。
上海自然教育总校将探索建立上海自然教育专家库、开发自然教育课程,尤其是吸收引进国内外一流的自然教育课程。按照众筹众享、多元协作的原则,鼓励各类城市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地、社区组织,以及大专科研院校、中小学校等利用现有的设施场所,开展自然教育,成立自然教育分校或教育基地。 (通讯员 王西敏)
2019年4月,国家林草局下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各类自然保护地社会功能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对深刻认识自然保护地和自然教育的特殊重要性,切实增强抓好自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等提出了工作要求。同年,全国自然教育总校成立大会在杭州召开,国家林业草原局副局长彭有冬,原国家林业局局长、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落实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推进自然教育学校创建试点工作,努力联合各方力量,构建我国自然教育体系。
截至目前,上海城市公园总数已达352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3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7.56%,湿地总面积46.46万公顷。这些城市生态空间为市民提供了越来越多亲近自然的去处,也是上海开展自然教育的重要场所。
自然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对建设生态文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市民生态生活质量,将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