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营造

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 以“三地建设”为抓手,争当建筑产业工人培养的“模范生”

□唐新球

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是全国首家以建筑劳务为产业支撑的专业特色产业园区,以“立足自身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建筑服务特色”为原则,以《江北区建筑产业工人培育试点2020年工作方案》精神为指导,重点发展以作业为主的建筑业专业企业孵化、装配式等建筑产业工人培养、建筑工人职业鉴定和“互联网+”劳务用工平台,打造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生产工地、生活培训基地、总部高地有机融合的“三地联动”“三位一体”产业发展高地。

自2018年成立以来,产业园在宁波市住建局和江北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区住建、人社、总工会等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发挥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改革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着力破解传统建筑产业工人流动性大、老龄化严重、技术层面不平衡等诸多产业发展瓶颈,全力推进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转型升级,并以“总部高地、生活培训基地、生产工地”为主线,全方位、全链条地培养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

一、找准关键,搭建总部平台高地

为进一步发挥产业园劳务行业集群特色优势,不断完善信息资源整合、优质服务能力,产业园积极搭建党建引领、政策扶持、法律援助、工会服务、发展共享五大服务平台,从根本上为建筑农民工向建筑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提供基础保障。

二、寻求突破,建设产业工人生活、培训基地

产业园紧紧围绕“三地”建设总则,以基地为抓手,探索开展员工制管理试点。具体做法:

(一)明确基地定位。基地以“江北建筑人才之家”为依托,以培养技能熟练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为立脚点,对建筑产业工人的学习、生产和生活进行有序管理。为建筑产业工人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使他们长期稳定在一家企业内的工作与生活,发挥出更高的劳动生产效率,同时将以基地为基础探索建筑产业工人的新用工模式。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才之家”坐落于江北区环城北路东段67号日湖金论商务区内,坐拥3000平方米的实操、培训场地。基地内设有多媒体培训教室、电教室、技能实操教室以及大型技能实操培训设备,涵盖建筑施工特种作业的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塔式起重机等12个工种和装配式建筑培训设备。

(三)创新基地管理。

1.全方位地开展标准化的建筑人才培训。依托行业协会、施工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培训资源,开展基础工种技能培训与班组进阶管理培训的分层培养模式。基础工种技能培训主要培养新进工人基于岗位的操作能力,利用师徒结对,发挥技术骨干“传、帮、带”作用,引导工人岗位成长;班组进阶管理培训主要针对熟练的班组人员和有经验的大学生,开展利用BIM技术的现场生产安排、班组长管理技巧、高技能人员提升等定向培训,帮助班组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建立模拟实训场地和样板示范区域,体现实践效果。通过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让建筑产业工人有了更加专业化、智能化的学习平台,全面提升了培训效果,进一步帮助建筑产业工人掌握理论知识,另外将一线具有相当丰富实践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请进来”充当实训实操的重要师资力量,让理论和实操训练融会贯通。

2.开展新型班组创建活动。探索实践以知识型的大中专学生和技能型的产业工人为主体的用工形式,以装配式建筑安装为突破口,用技术产业工人替代大量使用基础农民工的传统班组模式。通过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术工人现场实操经验的融合互补,使得新型班组内部能够将建筑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从而创新班组施工管理手段,提高班组劳动效率。

3.建立技能提升的激励机制。一是提升工人的岗位竞争力,实现其在岗位工资薪酬、就业能力方面的提升;二是对工人试行建筑工人职业星级认证等级与工资、入户、住房、子女入学等政策挂钩,营造高技高价、优质优先的学习氛围;三是为技术能手提供上升平台,择优推荐申报各级劳模工匠,提升其荣誉感;四是在部分政府项目中试行激励机制,在现有工人工资基础上,总包企业在拿出劳务合同工资总额的相应比例,作为岗位津贴,自行设定技能人才岗位津贴标准。根据省厅总体部署,江北区完善技能培训评价,推进职业技能评价管理改革,建立完善建筑产业工人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评价体系,鼓励符合条件企业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试点,推行行业职业培训相关信息全面共享。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劳模工匠推优、先进团队评选等,申报各级荣誉,树立行业榜样,已成功推荐2个江北区工人先锋号团队、3名江北工匠,全面提升了传统建筑产业工人的人才晋升通道。

三、结合实际,扎实抓好生产工地

因为建筑施工的作业特点,无论是总部高地还是生活培训基地,都不是最广大建筑工人的主要活动场所。所以我们重要的一环就是抓好生产工地的主战场,就是将实名制管理抓实,办好建筑工地工人学校。根据省厅关于建设工程工人学校管理规范,建好建强建设工地工人学校。江北区要求具有二级以上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要建立企业工人学校总校;工程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工期6个月以上、参建员工总数在50人的房建、市政等建设工地,工程建设期间应建立工人学校。同时推进“红色工地”创建,在符合条件的建筑工地项目积极开展“红色工地”创建活动。在全国首先探索“工会建在项目上”,将职工权益维护、技能提升竞赛和导师带徒等就在日常施工过程中完成。

下一步,产业园按照区委、区政府出台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通过政府指导、行业协会讨论,尝试建立建筑产业工人人才梯队标准,明确各个工种的细分领域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用工要求和标准,到2023年,江北区新增1万名以上建筑产业工人、10名“建筑劳模”“建筑工匠”“首席工人”,打造5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工匠创新坊”,形成2~3个规范的技能评价体系。另外,创新引入“互联网+”的信息管理,积极探索劳务企业用工形式转型,探索建立建筑产业工人评价鉴定机制,不断完善建筑产业工人培育体系,全面打造一支由企业培育、企业调配、企业管理的技能型建筑产业工人队伍,让建筑产业工人脱离“知识水平低”的刻板印象,全力提升建筑行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新时期建筑业产业工人的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宁波甬江人力资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0-09-10 □唐新球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9838.html 1 3 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 以“三地建设”为抓手,争当建筑产业工人培养的“模范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