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营造

粤港两地携手谋划 精心打造精品项目

深圳莲塘口岸开通启用

□王 涵

8月26日,由上海宝冶广州分公司承建,粤港两地携手谋划、精心打造的新口岸——深圳市莲塘口岸,正式开通启用!

实力彰显!全国瞩目中标时刻

目光追溯到四年前,2015年10月,上海宝冶成功中标深圳市莲塘口岸施工总承包工程。这意味着,这个“明星”项目的建设重担,交到了宝冶人的手里。

重任在肩,全力以赴。作为莲塘口岸最大的总承包单位,广州分公司主要负责项目建设的内容包括旅检区、货检区、市政配套工程及跨境桥工程四部分。旅检区主要包括旅检大楼和二层高架平台及附属建筑物等。货检区主要包括出境一站式查验通道及监控楼、入境一站式查验通道及监控楼、入境放行通道、出境一站式待检待查现场办公楼、出境海关重点查验办公楼、海关固定X光机及检验系统办公楼、海关缉私综合楼等11座单体建筑。

莲塘/香原围口岸是深港间第七座公路口岸,定位为客货综合性口岸。口岸主体建筑采用架空设计,一层为货检区,二层高架平台为旅检区,货检、旅检在空间上垂直分布,最大限度集约化利用场地空间。采用“两地两检”查验方式和车辆“一站式”通关模式,设计通关能力为旅客30000人次/日,车辆17850辆次/日,其中货车15000辆次/日、小客车2000辆次/日、大客车850辆次/日。

经过四年奋斗,上海宝冶广州分公司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如今,莲塘口岸项目可谓“拿奖拿到手软”。该项目荣获“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优秀成果奖”“全国建筑业绿色建造暨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奖”“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结构奖”“广东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广东省建筑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广东省第二届BIM大赛一等奖”“广东省双优工地”“深圳市双优工地”等奖项。

9个人同场作业36小时,建成上海宝冶首个装配式机房

广州分公司BIM中心积极履行企业BIM体系管理职能,持续推进以BIM为技术支撑的团队建设,大力培养优秀的BIM技术人才,加速信息技术与项目管理的融合,助力集团化管控战略。

正因为有着这样强大的后盾,让莲塘口岸利用BIM技术建造成为了可能。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实现全生命周期的BIM技术应用,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通过BIM平台可视化设计及三维协同工作,实现自动化的数据流转和统计分析,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在BIM技术的助力下,莲塘口岸项目团队实现了9个人同场作业、36小时完成装配式机房的奇迹,开启了机房安装变革的历史。莲塘口岸项目经理刘深根说:“这是上海宝冶首个装配式机房。如果按照传统的建造方法,需要36天的工期。”

刘深根回忆,机房建设之前需要通过现场测量,以完成BIM模型的搭建。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机房的检修通道和空间的最大化利用,使机房兼具人性化、智能化、高效节能的特点。随后,需要对精益化部件和工厂进行预制,预制成功后,一次物流进场、一次材料就位。最后一步,就是装配,用已有的材料整体进行急速装配。

其实,搭建装配式机房只是莲塘口岸项目利用BIM技术的一个缩影。正是因为BIM技术的使用,大大提升了项目的建设效率和建设质量。刘深根总结道:“对于项目建设来说,BIM技术可以把很多工作前置,跟公司策划先行的理念是相通的,是非常好的建筑技术。这也符合上海宝冶坚持走高质量高技术发展之路与合作共赢之路的要求。”

科技与施工结合,创新筑造精品

莲塘口岸启用后,有望成为深港两地通关最方便的口岸。具体来说,旅客进入旅检大楼,从出境厅门口两分钟,就可以走到香港界线,再经口岸步行过关,全程不超过九分钟;口岸通关模式采取客、货“一站式”通关,开通后设计旅客出入境查验通道23条,包括9条人工通道和14条自助通道。

通关如此便捷的背后,也对项目施工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不同于其他类别的交通枢纽,口岸建筑既要满足两地区通关需求,又要高效规划海关对人流、车流的层层管控检疫与特殊设备对场地布局的要求;管控之上,口岸需要梳理与周边交通的联动关系,达成服务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也就是说,莲塘口岸兼有公共建筑和交通枢纽双重功能,既要容纳超多的人流,同时还有人流和车流的通过,这一特点天然就带有一定的难度。”刘深根特别指出。

为满足建筑立面造型,及旅检出入境客流量大、空间需求大的使用需求,旅检大楼四边的外框架柱均向外倾斜,其中主入口一侧外框架柱最大外倾角度为65°,垂直主入口两侧外框架柱倾角为82°,使“建筑结构”和“立面形式”形成了极大统一。

据莲塘口岸项目总工程师朱家信回忆道:“2016年10月,工期进入关键阶段,开始建设旅检大楼四边的外框架。按照以往经验,需要钢管架支撑进行施工。但是,外框架的外倾角度比较大,口岸旋转面二层平台施工空间有限,没有办法使用钢管架。与此同时,由于高度较高,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安全施工的问题。”这让项目部犯了难。

最后,经过讨论,并从上海宝冶总部借调了专业技工,在多方协调之下,最终采用“贝雷架+钢管架”的方式,在克服了施工难度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据测算,使用贝雷架,将原有的建造成本降低了30万元。朱家信总结道:“正因为运用多种科技创新手段,才能够克服施工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又一个新问题。这是上海宝冶全体人员和莲塘口岸项目部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多方协调,确保项目高质量交接

莲塘口岸的便捷通关,是建立在多个部门的高度配合之下的。对于施工方来说,就必须根据各方的施工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项目施工过程中面临了许多不可抗力。2018年,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总署。然而,莲塘口岸各个部门的窗口施工已经完毕。刘深根回忆:“我们不得不把窗口打掉,根据新的机构重新调整。作为施工方,虽然要返工,但是我们还是全力配合做到最好。”

除了施工困难,协调各方需求的困难同样存在。莲塘口岸涉及到深圳市口岸办、边检、海关、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和单位,沟通成本高;同时,莲塘口岸项目涉及到港方,双方分别施工,但是要保持风格一致,仍需要沟通和协调;口岸在边防管控区,周边有边防部队,还有水务部门,也分别得同步做好协调工作。

作为施工方,莲塘口岸项目部既要保持跟各个部门的沟通顺畅,同时也要根据海关边检等部门的需求去调整施工的具体内容。特别在一开始,莲塘口岸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口岸,相关部门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有的时候可能已经决定了,但后来有变化了。我们就要不断地适应,不断地调整。”面对一个个硬骨头,莲塘口岸项目部一一“啃下”,交上了令各方满意的亮眼成绩单。

2019年11月,施工验收后,刘深根带着项目的成员离开了莲塘口岸,转战下一个项目。

如今,在电视或者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莲塘口岸最新的消息,包括刘深根在内的莲塘口岸三十多名项目部成员的内心深处,仍然有挥之不去的荣誉感。

一座现代化、智能化的国际一流口岸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深港之间,以溢彩的流光,谱写“双区”建设新篇。

2020-09-10 □王 涵 粤港两地携手谋划 精心打造精品项目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9843.html 1 3 深圳莲塘口岸开通启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