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地铁设计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审核获通过。计划公开发行股票总数不超过4万股,拟募集资金6.44亿元,分别用于生产能力提升项目、信息化系统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智能超高效地铁环控系统集成服务项目、装配式建筑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强化自身轨道交通及其沿线的空间开发设计等综合实力,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广州地铁设计院成立于1993年6月,是广州地铁集团控股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建筑等工程的规划咨询、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等领域,是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设计实力较强的企业之一。广州地铁集团不仅是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的控股股东,更是其第一大客户,2019年上半年广州地铁集团为其带来了30.4%的营业收入。
目前以交通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为主业的上市企业有以下几家: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交科,2012年10月创业板上市)、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城建设计,2014年7月在香港上市)、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设集团,2014年10月中小板上市)、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院,2017年7月上市)、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勘设股份,2017年8月A股上市)、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设研院,2017年12月上市)等。
从净利润及同比增长率来看:苏交科>城建设计>中设集团>勘设股份>设计总院。通过近几年的数据对比,发现大部分设计院营收增加的同时,利润率却在不断下降,甚至有的接近施工行业的水平。相当于在做大的同时,并没有做强。
那么设计院需要上市吗?
传统设计院的主营业务是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属于专业技术服务,也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大部分的成本都是人工成本。正常情况下,设计院的财务特点是现金流良好,并没有太多的融资需求。上市后,企业在信息披露上将更加规范、透明,也会明显有束缚感。另外就是上市后中小股东和企业之间存在博弈,特别是在重大事项需要股东投票时会成为关键问题。
但是,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上市还是一条较好的途径。交通设计行业是目前上市公司最多的设计细分行业之一,与资本市场的紧密结合,不仅推动自身的升级发展,对于整个设计行业的走向都会起到重要的影响。而随着基建投融资模式的改变,特别是现在很多以设计院牵头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增多,交通设计单位也必须积极推进业务模式创新、企业转型升级的探索。实际上这也意味着整个设计行业竞争格局在发生着变化。如今PPP模式盛行,市场对设计院的价值提供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院要想做大做强、赢得市场的认可,也必须得有投资——建设——运营等一体化的能力。此外,如果勘察设计企业想进一步向集团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必须要通过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以信息化做支撑,建立信息一体化平台,通过上市转型,实现跨越发展新的突破。
上市后,设计院将收获以下一些利益:可以提高自身投融资的能力;成为公众公司将提升设计院的品牌、背书等能力;股权激励是设计院提高内部管理效率的重要管理工具,上市后,可以丰富员工激励手段;受上市公司相关信息制度、财务制度全面的监管,会倒逼设计院提高治理结构和内部运营的规范化程度,从而间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可以利用资本撬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资本化将促使企业通过内生增长和外生增长双引擎助力企业在地铁及上下游产业链领域持续创新高速发展;对行业来说,有激励的一面,也加速了竞争的充分性、资本的流通性。
(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