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心 张世荣 文/图
蓝天下,俯瞰成都平原东南区,三座白色建筑物,仿佛是从天而降的不规则硕大宝石,熠熠生辉,颇为耀眼。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乒乓球大赛将在“宝石”里举行,小小乒乓球将在这里飞起来,吸引全球目光。
这三颗“宝石”,便是外装饰已完成、由中建四局施工的成都高新区体育中心项目。工程总建筑面积20.16万平方米,由多功能体育馆、全民健身馆、服务中心组成,是四川省内最大体育馆。
回顾三颗“宝石”诞生前的“三难”,对项目经理伊明华的团队来说,记忆犹新。
3.8万平方米地下室结构砼施工,如何控制砼裂缝?跳仓法!
通知8点半开会,但十多位管理人员不到8点,就来到项目部会议室。能够参与这种大型场馆的建设,他们脸上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
可是,对于早已了解这个工程施工中将遇到“三大难题”的项目经理伊明华,笑容转瞬即逝。
在会议桌摊开的一大堆图纸前,伊明华介绍了工程的基本情况,和将要遇到的三大难题之一“地下室施工”。地下室254米×151米共3.8万余平方米,混凝土结构。
“哇!”小王惊叫着,“相当于5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要保证混凝土不开裂、不渗水,好难哦!”
“是呀,这么大的单层地下室施工,我和大家一样,大姑娘上轿第一回呢。”伊明华微笑道。他话音刚落,嘈杂之声戛然而止。大家把目光聚焦在他脸上。
干了18年建筑的伊明华冷静地说,“别担心,办法总是会有的。超长砼结构主要是克服裂缝,常规后浇带施工清理难度大,断水时间长,不利于后续工作的穿插。所以要用跳仓法施工技术。”
“跳仓法?!你做过吗?”
“没做过,但我了解一些案例。”伊明华回答,“作为中建人,就应该有创新精神,利用新技术”……
经过几小时的激烈讨论,最终成立了跳仓法施工技术策划小组,编写具体施工方案。
方案编写完后,邀请了国内混凝土裂缝控制专家、跳仓法创始人王铁梦教授,到项目对施工方案进行评审论证。项目部采纳了他的重要意见,最终修改完善了项目跳仓法施工方案。
2018年5月,地下室开始施工,近千工友干得热火朝天。
项目跳仓法施工技术的成功运用产生了影响。今年3月,成都市土木建筑学会联合中建四局,向四川省住建厅申报编制《四川省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施工技术标准》,填补了全省建筑行业这一空白。现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的编制,不久将出炉推广使用。
9.6万平方米异型结构人工放线太难了,怎么办?机器人!
多功能体育馆、全民健身馆、服务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造型独特,为弧形、曲面、斜面等不规则形状,异型构件众多。施工中,如果用传统的全站仪放样,费时费力,内业计算烦琐,难度大,精度难以保证,满足不了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要求。这便是第二大难题。
反复讨论后,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测量放样机器人Trimble·BIM,这是四川建筑史上首次使用“黑科技”机器人在工地测量放样。测量师把图纸及BIM模型导入手薄,通过手薄,就可实现仪器自动照准及跟踪测量,能精准到3毫米以内。放样效率是传统方法的6~7倍,测量师一人就可操作,具有实时导航、检查、自动生成放样报告等先进功能,避免了传统作业中点坐标计算、输入等烦琐过程和出错机率,实现精准放样。
扭头,眨眼,低头,弯腰,一个小巧灵动的机器人在工地上开始了它一天的工作。笔者曾在这个工地上目睹了放样过程,在测量师一人的操作下,设站后携带着手簿和棱镜在工地上走动,不到1小时,就将多功能体育馆的一角50多个点位放样全部完成。如果采用全站仪的老方法,那就需要3~4人协同作业,花上大半天时间才能完成。
“我们用时7个月就完成了这个项目地下室和主体工程,每一个节点工程质量验收都合格,受到质监部门和业主的好评,这台机器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伊明华如是说。
2.8万片外立面金属铝片拼接不能错一片,如何施工?BIM!
夕阳下,晚霞映射在多功能体育馆、全民健身馆、服务中心楼项目这三块“宝石”上,乳白色的外衣倏然间变了色彩,宛如三胞胎姊妹披上一层薄薄的淡黄色“蜀锦”,在晚风中飘逸开来,美轮美奂,好不撩人。
这样的美景,对于住在高新体育中心项目附近高楼里的摄影发烧友,哪能放过。他们举着单反,把美景摄入镜头,镶嵌脑海里,晒在朋友圈。有人说像三块白玉石,有人说像三块宝石,还有人说“成都三宝”。
无论是像玉石还是像宝石,它们的“外衣”制作和“穿衣”都十分不易。
项目总工程师王尧说,三个主体建筑外曲面是按照“流动飘逸的蜀锦韵律”理念设计的。约42000平方米的整个外立面,全部是外倾式曲面,由28347片幕墙穿孔铝板组成,每一片都有自身的形状,独立的弧度,就好像每一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似的,这给整个幕墙安装施工带来极大难度。
已经解答了一、二大难题的项目团队,很快找到解答第三大难题“开锁”的钥匙——BIM技术。
项目部利用BIM技术对整个外立面幕墙进行建模,将外立面像拼图一样分割上万个小块,在电脑中模拟拼装,达到设计效果。再将每一块拼图的规格、尺寸及编号发给厂家,厂家按此生产后,现场对照BIM模型完美呈现了整个效果。
两年多来,项目荣获“第十届创新杯BIM大赛”第二名等相关BIM奖7项,项目申报的“全国绿色科技示范工程”已通过中期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