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2020先导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张家湾设计小镇开幕。该展览是“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产业合作单元的重要活动之一,展期将持续至10月6日。
先导展主题是“多元·共生”,意在扩展学科的边界,在城市与文化的领域中探讨建筑的意义和未来,思考建筑与科技、艺术融合的新的可能性,探讨有关北京城、双年展乃至城市和建筑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建院)和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总策展人为北京建院副总经理、首席总建筑师邵韦平。共包含十个主题展览和十个专题活动。
1.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先导展主题展
展览从“城市、建筑、科技、艺术、北京”五个主题深度阐释策展人对“多元·共生”的理解。以视频、模型、装置的形式,表达策展人以及国内外33位建筑行业从业者对这五个主题的不同观点,体现未来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讨论的核心议题及其开放的态度和多元化的视角。
展区内的主要视觉是一面25米长的弧墙,投放视频内容的主题是“北京”。从北京中轴线到市井民生,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科技,北京的丰富层次被体现得淋漓尽致;由四组半透明全息纱屏幕和点状布局的模型塑造了整个空间的“丛林”感,关于城市、建筑、科技和艺术的信息充满丛林,也暗示了这四个主题之间的关系交织与融和;地面铺地着重突出了北京的十字轴线以及规划中的重点——核心区和城市副中心;代表着北京近期最重要的建筑成就之一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则用两个灯光装置进行了艺术化的表达。
2.张家湾设计小镇·规划与智慧城市
展览从张家湾的历史背景、上位规划等详细介绍了张家湾的前世今生,规划突出了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充分利用周边良好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绿化水平和公共空间品质,深入挖掘现有工业遗存资源,加强城市设计和精细化引导,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设计小镇城市风貌;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让生活在这里的设计师和游客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问题导向,聚焦70公顷启动区和部分重要节点,创新实施路径,完善配套政策,探索副中心存量用地改造的新模式,推进设计小镇规划蓝图有序落地实施。
智慧城市部分重点展现了数字张家湾与现实张家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以及适度超前布局感知基础设施,推动小镇智慧城市建设,努力探索“科技张家湾设计小镇”应用场景建设,通过智慧设计的全方位应用、数字资产的全周期管理、智慧城市的全角度覆盖以及产业升级的全生态应用四个维度,打造设计文化科技融合的智慧小镇。构建以数字孪生城市为基础的新型智慧城市模式,以感知基础设施为硬基础,张家湾小镇操作系统为软基础(UOS),建设服务优先、开放共享的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带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张家湾小镇的城市治理能力与民生服务水平。
3.新中国大工匠智慧——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十大建筑之首,其规模之大、技术之复杂、文化艺术水准之高以及极限的建造周期等因素,构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其诞生过程中,充满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作为这项伟大工程的设计机构,北京建院以独特视角一帧帧回溯那个历史时代的经典瞬间,还原这一任务完成者们的传奇时空。展览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六个传奇主题:轴线安排、柱廊搬家、水天一色、十月奋战、迎宾序列、史诗东方红,以期用素朴、直观的展陈方式将建设人民大会堂的智慧传递给今天的人们。
4.世纪巨作——大兴国际机场工程展
2019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通航。作为设计总承包单位之一,百余名设计师倾尽心血,历经1800个日夜,迎来了“凤凰展翅”的伟大时刻。从人民大会堂到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市建院通过长卷、模型等展品,多视角解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这一宏大工程。
5.数字时代×建筑表达
展览是由沉浸式投影联合装置艺术共同实现的。
随着数字科技手段的进步,建筑的概念表达不再局限于静态的图纸,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本展览单元以北京为背景,选取了近些年来如大兴机场、水立方、北京腾讯总部、朝阳公园广场等一系列项目,通过数字手段来对它们的形象进行生动地再诠释。
展厅中的装置艺术作品,灵感来自阿里巴巴北京总部,通过对建筑“连接”的概念进行二次艺术创作,形成一套空间艺术装置。建筑与艺术的结合,也让它可以通过另一个维度对自身的故事进行表达。
6.北京与伦敦城市建筑对比研究
新时期,围绕“四个中心”战略定位落地,北京市的城市建设工作,需要科学方法和技术支持。北京建院联合伦敦大学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由双方规划和建筑领域专家及技术骨干组成25人的研究团队,以北京城市建设需求为导向,就城市与建筑领域的关键议题,对比总结伦敦经验,供北京镜鉴。该研究可为政府决策和城市建设提供智库支持,协助提升北京城市环境品质,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筑·未来——青年建筑师黄页
展示以北京为核心、辐射世界各地的青年建筑师群像。各参展人提供两幅创作于不同时期,并能展示某一思想、观点、理念延续或转变的图像,以“时间切片”的方式展现回顾各自的探索方向。
8.第二十七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展过程展
第二十七届世界建筑大会将于2021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在大会同期举办的展览上,中国建筑学会将组织全国有关建筑设计机构举办“中国馆”展览。本次中国展的主题为“理性·人文——开放多元的中国建筑”,涉及城市和乡村建设的各个领域,共征集到48家单位报送的252个项目。原定从中精选出部分作品于2020年7月在巴西展出,由于疫情影响,大会延期至2021年召开。作为正式展览前的过程展,本次展览从所有申报作品中选取了部分在建筑专业期刊发表过的作品进行展示,并非在2021年即将展出的作品。
9.材栔准中·绳墨营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叠斗拱无以至宫城。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是以斗口的尺寸作为“模数”来控制单体建筑的生成逻辑,几个单体建筑又组合成院落,若干院落又构成宫城。斗拱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结构与装饰的双重功效。在该部分中,装置将唐代“佛光寺东大殿柱头铺作”与清代故宫太和殿“下檐溜金平身科斗拱”做成1:1模型,并将其并置。让参观者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跨越千年的、这两个时代斗拱的真实尺度。
10.致敬中国百年建筑经典——北京20世纪建筑遗产
在中国建筑学会与中国文物学会的指导下,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自2016年-2019年推荐了4批共396个项目。它们广泛分布于30余个省份,北京共有88项建筑作品入围,居全国之首。这些作品超越建筑本身,成为时代的缩影、历史的纽带、记忆的载体,连同那些创造了他们的建筑师、工程师一起,串联出中国百年壮丽的北京城市篇章。
北京20世纪建筑遗产,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占80%,反映了新中国建筑师对当代北京的贡献。展览从国际20世纪建筑遗产发展的语境与《世界遗产名录》的最新趋势的主线,解读国内诸城市比较,同时展示中外在20世纪遗产保护上的异同。
专题活动包括面向未来的城市与建筑3+X交流会、2020先导展开幕式、多元·共生主旨论坛、疫情与健康城市专题论坛、疫情下的人性化设计、张家湾设计小镇城市设计专题论坛、北京市女建筑师协会会员大会暨学术论坛、北京市女建筑师协会学术研讨会(沙龙)、城市·建筑·艺术·科技2020先导展国际论坛等10项,时间从开幕到闭幕依次展开。